色色一区二区三区,一本大道道久久九九AV综合,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综合亚洲国产2020

    <legend id="mljv4"><u id="mljv4"><blockquote id="mljv4"></blockquote></u></legend>

    <sub id="mljv4"><ol id="mljv4"><abbr id="mljv4"></abbr></ol></sub>
      <mark id="mljv4"></mark>
      人文藝術 > 歷史上有哪些小人物因為勇敢,突然間一舉成名天下知的?

      歷史上有哪些小人物因為勇敢,突然間一舉成名天下知的?

      2020-09-26 11:31閱讀(70)

      歷史上有哪些小人物因為勇敢,突然間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歷史上有哪些小人物因為勇敢或者是其他偶發(fā)事件,突然間一舉成名天下知的!:三個中國士兵打印度一個營的

      1

      三個中國士兵打印度一個營的兵力,打的對方奪路而逃。戰(zhàn)后,這個中國士兵報告說;“印軍非但不投降,還膽敢還擊!”這個人就是龐國興,一個在中印戰(zhàn)爭中被授予“戰(zhàn)斗英雄”稱號的人。



      貧苦子弟龐國興

      1940年1月,龐國興出生于陜西子洲縣龐家溝的一戶貧苦農(nóng)民家庭。7歲時,本該上學的他卻突遭家庭變故,父親被國民黨抓了壯丁,母親不僅為此哭瞎了雙眼,還生了一場大病,導致臥床不起。

      看著父母的情況,以及家里僅有的一點糧食也被國民黨搶走的情況,幼小的龐國興不得不放棄上學的念頭,拿起了鋤頭、鞭子干起了農(nóng)活兒。

      這時的龐國興在心里暗暗發(fā)誓;等自己長大了,一定要為父母報仇!

      1948年秋,龐國興的家鄉(xiāng)迎來了解放,父親也回到了家,一家人的生活逐漸步入了正軌,日子也有了盼頭,到了1955年,家庭狀況有了一定好轉后,龐國興還到了學校讀了一年多的書。

      后來輟學后在家務農(nóng)。期間,龐國興干活兒是有多大勁兒使多大勁兒,看著別人每次從山上背兩捆柴下來,他就卯足了勁兒背三捆、甚至四捆。村里修水渠的時候,他從山上背石頭也是如此,每次都是那個干活兒最多的小伙子。

      看到這兒,或許很多人會笑他傻,但人生沒有付出,又怎會有收獲?老天爺終究不會辜負那個有心人!



      1959年,國家開始征兵。這時,龐國興動了念頭,想去參軍。

      一天晚上吃完飯,龐國興和父親坐著板凳聊了起來;

      “父親,我想當一名解放軍。”

      父親聽后一愣,心想剛大就走?但這天晚上父親并沒有說任何話,既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

      晚上熄滅了燈,龐國興在想父親是否會同意,父親在和母親商量是不是應該讓孩子去參軍。一家三口就這樣度過了一個漫長的夜晚。

      第二天黎明,天還沒亮,父親把龐國興叫了過來,只說了一句話;“娃子,你去吧,家里有爹就行了,記住,去了部隊好好干!

      就這樣,龐國興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辭別了父母,來到了千里之外的青海。

      在部隊上,龐國興還是那個踏實肯干、不服輸?shù)男』镒。每次部隊生產(chǎn)、訓練任務都是最突出的那個,因此他也獲得了很多榮譽稱號;生產(chǎn)標兵、投彈能手、神槍手等等、等等,很多很多。也正是其突出的表現(xiàn),他成為了班長。



      印軍非但不投降,還膽敢還擊!

      1962年6月,奉行前進政策的印度趁我國經(jīng)濟暫時困難時期,竟悍然發(fā)起武裝挑釁,入侵我國西藏。接下來,我軍迅速向西藏集結,準備捍衛(wèi)領土完整。

      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周總理當時本著兩國友誼為重的心態(tài)致信尼赫魯;為避免兩國發(fā)生戰(zhàn)爭,建議兩國士兵立刻從實際控制線向后撤退二十公里。但當時的印度不但不予理會,而且還在當年6月——10月期間,悍然在侵占的我國領土上迅速修建了43個據(jù)點。

      顯然,印度把我國的寬宏大量理解成了軟弱可欺。接下來讓人更驚訝的一幕發(fā)生了,印度當時竟然主動發(fā)聲明;要以武力對付中國!

      面對這種給Lian不要Lian,且蠻橫的入侵行為,我國果斷開始了反擊。

      當年11月,龐國興所在的連隊接到了夜襲西山口的任務。

      當時,龐國興所在的連隊面對的是號稱悍勇善戰(zhàn)的印度“王牌”部隊——錫克族第一、第二營,而且對方還配備了炮兵營,火力強大。除此之外,印度軍隊還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據(jù)險而守?梢哉f是占盡了優(yōu)勢。



      面對強大的敵人,龐國興和他所在的部隊每一個士兵都沒有退縮,他們在接下來的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出了最勇敢的一面。

      17日晚,副連長王元興選擇好了突破口,帶領著士兵匍匐前進,很快悄無聲息的摸到了印軍的一個高地之下。面對突然出現(xiàn)的中國士兵,印軍慌忙還擊,但我軍士兵異常勇猛。最終,該高地在黎明前被我軍攻下。

      高地丟失后,印軍慌忙的逃跑。此時,龐國興、王世軍、冉福林追了上去,意圖將他們消滅。但三人也因此和大部隊失去了聯(lián)系。

      就這樣三個人組成了戰(zhàn)斗小組。

      追擊的路上,三人發(fā)現(xiàn)兩側山頭之上有殘余的印軍,于是果斷隱蔽,然后商議作戰(zhàn)計劃。由龐國興和冉福林從側面迂回包抄山上射擊的印軍,吸引火力,由王世軍從東面爬上山,將他們消滅。

      行動開始,龐國興手持沖鋒槍開始還擊,但龐國興發(fā)現(xiàn)沖鋒槍射程不夠,于是果斷換步槍。以前部隊訓練時,龐國興本著“平時多流汗,戰(zhàn)時少流血”的心態(tài),已經(jīng)成為了神槍手。此時,龐國興的槍法更是出神入化,一槍爆頭對方指揮官。

      此時,對面的幾個印軍都嚇傻了,趕緊躲到山后,結果后面王世軍又沖了上來,三人合擊之下,對方奪路而逃。

      很快,三人到達該陣地,發(fā)現(xiàn)了山下正有一隊印軍通過,且是開著吉普車,后面還掛著一門火炮。



      看到這種情況,龐國興也不在乎他們?nèi)藬?shù)比自己多了,大喊一聲“追”。

      三人迅速向印軍沖去,此時,吉普車上的印軍也不知中國軍隊虛實,趕緊拋下了大量物資,加油門跑了。

      沖到公路上之后,龐國興發(fā)現(xiàn)山旁有一支超過200以上的印軍,形勢陷入危機。不過,經(jīng)過戰(zhàn)爭洗禮的三人并不害怕,準備伺機而動。

      三人先躲進了一旁的樹林,開始盤算。大部隊暫時聯(lián)系不上,三人又該如何擊敗這200多人人印軍呢?

      此時,天已經(jīng)黑了,三人又冷又餓,順手抓了地上和樹上的雪,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吃了幾口后,王世軍說;“咱們?nèi)齻之中,龐國興是正式黨員,又是班長,就由你做組長,帶領我們吧。”

      說完,面對嚴峻的形勢,龐國興也沒有推辭,立刻就說;“雖然我們和連隊失去了聯(lián)系,但同志們一定會打過來的,F(xiàn)在,如果我們遇上的敵人少,那就直接消滅他們,敵人多,咱們就打游擊!

      說完,三人休息了一會兒,之后馬上走出了森林,開始尋找戰(zhàn)機。

      剛從森林走出來之后,三人便遇到了印軍的射擊。此時,三人果斷隱蔽并還擊,瞬間三個印軍倒于三人槍下。

      其他印軍見狀,在一個指揮官的指揮下四散開來,龐國興瞅準時機,一槍就把這名軍官擊斃了。

      接下來三人無所畏懼的沖向西山口,占領了制高點。此時,三人看到我軍的大部隊已經(jīng)趕來,摘下軍帽用力的搖晃,順利的回歸了隊伍。



      此戰(zhàn),龐國興戰(zhàn)斗小組異常勇敢,孤膽深入敵人縱深15里,攻占了兩個敵軍炮兵陣地,還擊斃了敵軍官兵七名,繳獲火炮七門、汽車、推土機四輛,榮立一等功。

      戰(zhàn)后,龐國興在戰(zhàn)斗報告上寫了這樣一段話“(遇敵后)印軍非但不投降,還膽敢還擊!”

      后來,龐國興升任排長,被國家授予“戰(zhàn)斗英雄”稱號,在第二年10月還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2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鐵流兩萬五千里,直向著一個堅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鍛煉成一支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

      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長征,是一段艱辛從歷程,在這段歷程中,涌現(xiàn)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很多原本寂寂無聞的紅軍戰(zhàn)士,在這段艱苦的歷程中,英勇的表現(xiàn),最終流芳百世。

      長征被譽為中國近一千年來,最能影響世界的三個事件之一,這次遠征充滿了艱險,充滿了斗爭,紅軍能夠走完兩萬五千里本就是一個奇跡。這段時間紅軍不僅僅要面臨國民黨的圍追堵截,還要與大自然抗爭,最為關鍵的是還有內(nèi)部的紛爭。

      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之后,張國燾依仗自己兵強馬壯,不斷的向中央要權,罔顧中央北上的決定,并且還想挾持中央南下。在此緊要關頭,毛主席和黨中央決定帶領紅三軍團和紅一軍團單獨北上。

      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此時一共只有不到一萬人,北上對他們而言是一個艱難、冒險又不得不進行的方案。因為張國燾堅持南下,若毛主席不帶了黨中央單獨北上,那么張國燾一定會依仗自己兵多將廣挾持黨中央南下,依照后面紅四方面軍的遭遇來看,到那時候中國紅軍的命運就非常危險,所以足見毛主席堅持北上是非常正確的戰(zhàn)略。

      北上的道路并非暢通無阻,當時國民黨在北上必經(jīng)之地臘子口設下重兵,準備堵住紅軍去路,然后將紅軍包圍在此地。對于紅軍而言,北上必須拿下臘子口,這不僅僅關系紅軍是否能突破包圍圈,而且關系到紅軍北上戰(zhàn)略主張的正確性。若是紅軍攻不下臘子口,那么就說明毛主席和黨中央北上戰(zhàn)略的錯誤,在政治上就陷入被動,張國燾則占據(jù)主動,那對中國革命都是極其危險的情況。

      能否攻下臘子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時中國工農(nóng)紅軍紅一方面軍第1、第3軍和軍委縱隊改編為紅軍陜甘支隊,時任第一縱隊司令員的林彪也深知臘子口的重要性,他派遣紅四團為先遣團,企圖趁敵人未防備的時候發(fā)起突然襲擊。然而當紅四團趕到之后,國民黨新編第14師第6團早已控制臘子口。

      臘子口號稱“天險”,兩邊都是幾乎九十度的懸崖峭壁,中間只有一條隘口長約30米,寬近8米,前面有水流湍急的臘子河由北向南,隘口處橫架一座1米多寬的小木橋,實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門戶。

      國民黨當時在橋頭和山崖上筑有碉堡,以1個營扼守隘口,1個營配置在隘口后邊的三角形谷地。紅四團到達之后,團長黃開湘和政委楊成武立即準備進攻,他們計劃第6連從正面強攻,奪取木橋,第1、第2連迂回到隘口守軍側后,兩面夾擊,奪占隘口。晚上攻擊開始,楊成武指揮第6連在密集火力掩護下,向橋頭猛沖,然而國民黨軍居高臨下,憑借險要地形和堅固工事,固守橋頭堡,第6連幾次猛攻均未奏效。

      此時在后方的毛主席發(fā)來電報,詢問在縱隊指揮的林帥,“進攻是否順利”,“是否需要支援”等等,林帥并沒有回復,而是到前線團指揮所進行指揮。戰(zhàn)爭的形勢已經(jīng)非常嚴峻,紅軍勢必要拿下臘子口,不然后果將難以預料。

      林帥將楊成武和黃開湘叫來,讓他停止正面強攻,改為巧取,這時有人提出建議:由于國民黨的碉堡沒有封頂,要是能爬上懸崖,到達山頂,那么就可以繞道敵人的上面和后方,這樣就能取勝。這個建議不錯,但近乎九十度的懸崖峭壁,誰又能爬上去呢?

      楊成武和黃開湘回到前線,希望找人爬上去,正當他們陷入困難的時候,一個十六七歲的小紅軍站了出來。沒人知道這個小紅軍的名字,但是他有個的外號——”云貴川“,大家都知道,他曾經(jīng)還是飛奪瀘定橋的二十二人之一。

      云貴川告訴楊成武,他能爬上去。據(jù)楊成武將軍后來回憶,他聽到這個消息激動的很。然來云貴川小同志小時候在家經(jīng)常和父親到山里采藥,攀崖爬山那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他只需要一個竹竿,上面綁一個鐵鉤子,就可以。

      楊成武立即讓人準備好竹竿和鉤子,并用戰(zhàn)士們的綁腿做成了一根長繩子。然后帶領部隊掩護他到一個敵人看不到的懸崖邊上,云貴川手拿竹竿,腰背繩子,就開始他的攀爬。只見云貴川用鉤子勾住懸崖上的草根或者樹根,然后人順著竹竿向上爬,就這樣云貴川漸漸的消失在夜色中。

      不一會用綁帶做的繩子被扔下來了,云貴川將另外一頭綁在樹上,懸崖下的士兵則順著云貴川扔下的繩子一個一個的爬上山來。爬上山頂?shù)氖怯蓤F長黃開湘率領的第1、第2連,他們迂回到隘口守軍側后,突然發(fā)起攻擊,守軍腹背受擊,一部被殲,其余潰逃。

      第二天天剛剛亮,紅軍占據(jù)了臘子口,打開了北上的通道,后方一夜沒有休息的毛主席得知這一消息后,高興的對警衛(wèi)員說”我們開走“。劇毛主席后來回憶,從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以來,到紅軍打開北上的通道,是他一生最黑暗的時刻。

      紅軍的勝利是值得喜悅的,但是云貴川卻在這場戰(zhàn)斗中犧牲,戰(zhàn)斗結束后政委楊成武還特意找云貴川,卻沒有找到,從此云貴川便消失在紅軍的歷史中。而云貴川也并未消失,他的英勇事跡流傳千古,他是紅軍的一份子,‘云貴川’是普通紅軍戰(zhàn)士的代表人物,他也是哪些英勇的紅軍將士的代名詞。

      時隔近60年,1992年楊成武將軍在出版的個人回憶錄中,詳細記下了關于“云貴川”的記憶片段:“那個小戰(zhàn)士只有十六七歲,中等身材,眉棱、顴骨很高,臉帶褐黑色,眼大而有神·······”。

      3

      老當益壯,渭水之旁釣魚翁姜尚無餌而釣,曰: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釣到了周文王。輔佐周武王滅殷商,建立周王朝。

      少年有為,甘羅十六為秦相。

      青春無敵,布衣諸葛隆中對,幫助劉備建蜀漢。

      蘇秦發(fā)憤攻讀,懸梁刺骨,一介寒士拜見六國王公,高談闊論連橫抗秦,身佩六國盟國相印。

      邊境王猛一身搔子面見晉朝主帥,縱論天下,婉拒厚祿。后來出將入相。

      浪跡天涯的關云長,追隨劉皇叔成五虎上將。

      胯下之辱丶噌飯吃的窮愁潦倒的韓信位列興漢三杰。

      街頭足球混混高俅,一腳邁進宋朝庭。

      4

      在世界歷史長河中,小人物這一群體始終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大多數(shù)人雖如同滄海一粟,但很多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同樣在史書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下面就來一起看看5位勇敢的小人物,怎樣以一己之軀,靠膽氣和勇敢,報效國家,青史留名。

      NO.1 年少不敢忘報國

      抗日小英雄——放牛郎王二小

      小時候常常哼唱一首很有意義的兒歌“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边@首旋律悠揚的敘事民歌,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1929年,王二小出生在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一戶貧苦農(nóng)民家里。他姓閻,他的名字是閻富華,因為是村中的孩子王,所以稱為王二小。

      王二小11歲淪為孤兒,逃荒來到了晉察冀抗日根據(jù)地南馬莊地區(qū)的狼牙口村。他加了抗日兒童團,經(jīng)常放著牛在山坡上為八路軍站崗放哨,抽空還給八路軍割草、送軍鞋、送信。

      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在迷路時,正好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早就痛恨日本鬼子兇殘,決心把他們帶到八路軍的埋伏圈。

      他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故意繞彎路,保護鄉(xiāng)親們轉移,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敵人氣急敗壞之下,將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年僅13歲。

      當時的《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fā)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李劫夫,被王二小的故事深深感動,創(chuàng)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原晉察冀軍區(qū)副司令員蕭克將軍也為他題詞:“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紀念碑!


      NO.2 和 NO.3 熱血一身為國拼

      兩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導火索的點燃者——加夫里若?普林西普、米哈伊洛?普薩拉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大公攜妻索菲亞,來到剛剛吞并的領土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作特別訪問,并觀摩一場演習。但其實他并不知道,一場針對他的陰謀正在進行。

      20世紀初,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地擺脫了土耳其人統(tǒng)治,但卻被正在這一地區(qū)擴張勢力的奧利地吞并。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以斯拉夫人為主,非常想跟同宗同種的塞爾維亞合并。

      塞爾維亞為了謀求合并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成立了很多民間組織。當天,一個名叫“青年波斯尼亞”組織便在弗蘭茨?斐迪南大公所要經(jīng)過的大街上布置了7名刺客。

      斐迪南夫婦乘坐汽車進入市區(qū),一個刺客向汽車扔了一個炸彈,但僅僅擦傷了斐迪南。斐迪南在故作輕松繼續(xù)既定活動后,驅車前往醫(yī)院。但司機偏偏弄錯了方向,斐迪南夫婦的汽車行駛在錯誤的路線上,正好撞上了在街口拐角處守候另外兩名“青年波斯尼亞”組織的刺客。

      刺客一,不到二十歲的中學生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拔出手槍,剛要舉槍射擊,被附近的一名警察發(fā)現(xiàn)。刺客二,剛好趕到這里的米哈伊洛?普薩拉朝警察頸部猛擊一拳,警察猝不及防。普林西普迅速射擊,斐迪南夫婦雙雙斃命,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

      就是這樣兩個勇敢的小人物,通過一個偶發(fā)事件,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火索。


      NO.4 假犒秦軍密報信

      智勇雙全的鄭國商人弦高

      弦高,為春秋時期鄭國的一名普通商人。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決定利用晉國國君晉文公剛剛去世的機會,趁機消滅鄭國。他命令大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帶領兵車400輛秘密偷襲鄭國。

      這時,弦高與朋友一道去洛陽一帶經(jīng)商。經(jīng)過滑國,半路遇到襲擊鄭國的秦軍。

      鄭國君臣此時對此事還茫然無知,弦高當機立斷,冒充鄭國的使者,以四張皮革和十二頭牛犒勞秦軍,暗示秦軍鄭國已預知秦軍來襲。

      同時,他又急忙派人回鄭國稟告。秦軍統(tǒng)帥孟明視以為鄭國已有準備,于是領兵返回,從而使鄭國避免了亡國。

      鄭國因為弦高的機智愛國,見義勇為而得救,國君和百姓都很感激。鄭穆公以高官厚祿賞賜弦高,弦高堅決不接受婉言謝絕。


      NO.5 靈機一動抵萬軍

      火牛陣前機智的齊國小兵

      公元前284年,燕國將軍樂毅率領六國聯(lián)軍大舉討伐齊國,一路勢如破竹,齊國連喪七十余城,除莒和即墨兩城外,齊國廣大地區(qū)慘遭淪陷。

      即墨守將田單是齊國王室貴族旁支后裔,很有統(tǒng)帥才能。田單使用反間計,讓燕王罷免了燕軍統(tǒng)帥樂毅。間計收效,復興齊國的阻力已去掉一半,接著要做的工作便是振奮民心,鼓舞士氣。

      田單向即墨城的居民宣布:夜來夢見神明告訴我說:齊國即將復興,燕國就要敗亡;很快有神人降臨,作我們的軍師,協(xié)助我們擊退燕軍。

      一位小兵靈機一動,開玩笑地說:我可以做軍師嗎?田單立即恭敬的請他上坐,向他跪拜。于是這位齊國小兵就在一瞬間成為“天降”的軍師。田單公開向百姓宣布,神人已降臨即墨。

      從此以后,田單每次發(fā)號施令,都說是神人的指示,城中的軍民也信以為真,因此對復國的信心更加堅定,士氣大為提振。

      田單精心準備了火牛陣,轉眼間,燕軍全部潰敗。這位小兵,也憑借著自己的勇敢和機制,帶給了齊國人信心,最終助力大軍光復了齊國。

      5

      我是讀史逍遙今,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自古英雄莫問出處,我來說一件小人物因勇敢而留名青史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志愿軍一級戰(zhàn)斗英雄楊育才。

      1953年,朝鮮戰(zhàn)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為了搶得有利形勢,迫使敵人回到談判桌上,我軍主動發(fā)起了金城反擊戰(zhàn)。

      在金城這個地方,駐扎著南朝鮮引以為傲的一支部隊,也就是被李承晚當做寶貝的首都師。這個師的第一團,又全員配發(fā)美式裝備,打起仗來要比其他韓軍兇狠許多,因此又被稱作“白虎團”。

      在經(jīng)過詳細的偵察與分析之后,我軍首長一致認為,如果要在金城打開缺口,首先就必須拔掉老虎團。

      老虎團雖然聽起來很唬人,但是戰(zhàn)場上的韓軍都有一個通病,就是部隊間協(xié)同能力極差,又膽小怕死。所以,白虎團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牢不可破。

      最終,這個任務交給了作戰(zhàn)機智勇敢的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他帶領12名士兵深入敵后去完成。

      1953年7月13日,楊育才化妝成“美國顧問”,趁著夜色悄悄出發(fā)。

      沿途,他們抓住了一個敵人的逃兵,沒費多大力氣就審問出了敵人的詳細部署與口令。

      有了這些有效信息,楊育才迅速帶領士兵穿過公路,潛入白虎團團部所在地二清洞,擊傷擊斃敵人將近100人,而己方無一傷亡。

      整個戰(zhàn)斗僅僅持續(xù)了十幾分鐘,臨撤退時,楊育才還不忘捎上了白虎團的軍旗當做戰(zhàn)利品。

      真的是一個“千軍萬馬,斬將奪旗”!

      “奇襲白虎團”堪稱是我軍在朝鮮戰(zhàn)場上特種作戰(zhàn)的一次成功典范。只一戰(zhàn),就徹底打掉了白虎團的囂張氣焰。

      正所謂:真英雄莫問出處,百萬軍斬將奪旗;白虎團威名不再,楊育才一戰(zhàn)傳奇!

      致敬先烈!致敬英雄!

      6

      拉普拉普,菲律賓麥克坦島上的一位土著酋長,帶人砍死了麥哲倫。

      現(xiàn)在你要是到麥克坦島旅游,就會在小島的海岸邊看到一尊銅像,那就是拉普拉普,當?shù)厝诵哪恐械挠⑿邸?/p>

      時間回到1521年,在菲律賓星羅棋布的小島中,麥克坦島默默無聞。而島上其中一個部落的酋長拉普拉普,更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

      就在這一年的年初,拉普拉普得到消息,附近的宿務島來了一群陌生人,他們不僅擁有可怕的大炮洋槍,還身穿閃閃發(fā)光的鎧甲,弓箭也射不穿——當然,這和拉普拉普沒啥關系,畢竟這些人又沒來麥克坦島。

      但是沒多久,拉普拉普又得到了消息,陌生人的首領名叫麥哲倫,是個瘋狂的家伙。宿務島的土著人開始聽從麥哲倫的話,準備改信基督教,周圍的其他小島也得到消息:不改變信仰,就等著大炮開火吧!


      拉普拉普陷入了沉思:啥是基督教?為啥要讓我們改變信仰?麥哲倫腦子進水了嗎?

      總之,拉普拉普拒絕了改變信仰。然后,麥哲倫手下的士兵在某一天來到了麥克坦島,一把火燒了拉普拉普部落的房子……

      部落的人都懵了。菏裁辞闆r?這是要宣戰(zhàn)嗎?為啥宣戰(zhàn)。

      拉普拉普的部落雖然想不明白咋回事,但他們一向驍勇善戰(zhàn),勇敢無畏,在附近島嶼那是出了名的彪悍。逼急了,那就只能開打。

      話說,麥克坦島上還有一個部落,酋長名叫蘇拉。這兩支部落關系很緊張,為了暫時緩和矛盾,蘇拉還把妹妹嫁給了拉普拉普。麥哲倫一來,蘇拉看到了希望:如果能借助麥哲倫之手鏟除拉普拉普,自己的部落就沒有啥敵人了。

      于是,蘇拉派自己的兒子給麥哲倫送去了兩只山羊,同時表示:我們想要信仰基督教,但是拉普拉普不愿意,阻止我們!麥大人,您要為民做主!

      麥哲倫那急脾氣,一聽這立刻急眼了,一拍桌子就決定帶兵出征。


      拉普拉普已經(jīng)得到了消息,于是向驍勇善戰(zhàn)的手下做了戰(zhàn)前動員,就等麥哲倫來了。

      1521年4月27日,麥哲倫果然帶著大約60人來了。拉普拉普頂住壓力,部署了大約1500多人阻擊敵人。麥哲倫的士兵雖然擁有大炮火槍,但是因為距離遠,船上的大炮射程不夠,只能象征性響兩下嚇唬嚇唬人。

      拉普拉普還發(fā)現(xiàn),火槍的裝彈速度極慢,而且只要離得遠,根本打不中人。于是,他大膽的命令士兵們射箭和投擲長矛,等到麥哲倫的士兵手足無措的時候,一部分埋伏起來的勇士再拎著大砍刀忽然跳出來,奮力劈砍。

      混戰(zhàn)中,拉普拉普意識到“擒賊先擒王”——當然,麥哲倫的全套盔甲也太顯眼,銀光閃閃,據(jù)說頭盔上還有漂亮的鳥羽毛……

      然后,在拉普拉普的指揮下,士兵們開始圍攻麥哲倫。麥哲倫的右腿被一支毒箭射中,緊接著一位勇士的標槍擊中了麥哲倫的手臂。沒一會兒,另一位勇士投擲的木矛,扎到了麥哲倫的臉上……然后,大家一擁而上,沖著已經(jīng)倒地的麥哲倫一頓猛砍。

      麥哲倫就這么被砍死了,拉普拉普成功的捍衛(wèi)了自己的領地。

      經(jīng)此一役,本來默默無名的拉普拉普,被永遠的載入了史冊,成了眾多人眼中的大英雄。

      7

      楊育才奇襲白虎團。

      1953年7月13日,韓軍首都師第一團,也就是“白虎團”團部突然來了一個“美軍顧問”和十幾個隨員。由于當時“白虎團”正在準備撤退,團部人來車往煞是熱鬧,十多輛運物資的汽車大剌剌停在公路上,堵住了“美軍顧問”的去路。

      搬運物資忙成一團的韓軍對“美軍顧問”習以為常,都沒人上去打招呼,結果這位人高馬大的“美軍顧問”脾氣也挺大,一拔槍就賞了兩顆子彈,顧問的隨員也紛紛拔槍開火,韓軍的車隊沒有任何防備,頓時死傷慘重,一片混亂。

      陜西漢子楊育才

      “美軍顧問”和他的隨員們飛快地沖過了抱頭鼠竄的韓軍,沖向了正在開會的“白虎團”團部,“白虎團”團長陸根洙和美軍顧問正在會議室召開作戰(zhàn)會議,結果幾顆冒著青煙的手雷直接扔在了會議桌上,這個團長當場被擊斃,剩下的韓軍也被“美軍顧問”和隨員照顧了一頓沖鋒槍,非死即傷,掛在會議室的“白虎團”團旗被一把扯下,至今收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在打掉“白虎團”團部后,牛逼哄哄的“美軍顧問”又帶人炸掉了附近的韓軍油庫、彈藥庫,爆炸聲此起彼伏,熊熊烈火映紅了天空。等到韓軍回過神來組織反擊時,這個“美軍顧問”和他的隨員早已經(jīng)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在一個多小時的戰(zhàn)斗里,化妝成“美軍顧問”的人民志愿軍20兵團68軍203師607團偵察連副排長楊育才和他的戰(zhàn)友們共斃傷敵軍223人,包括“白虎團”團部97人,并繳獲李承晚親自授予“白虎團”的“優(yōu)勝”虎頭旗,令人稱奇的是,在作戰(zhàn)過程中志愿軍戰(zhàn)士無一人傷亡。

      楊育才和他的戰(zhàn)友,看起來憨憨的,其實個個都是百戰(zhàn)精兵

      這是發(fā)生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最后一場大戰(zhàn)金城戰(zhàn)役序幕的經(jīng)典戰(zhàn)斗,給了妄圖繼續(xù)戰(zhàn)爭的南朝鮮李承晚政權當頭一棒,當年27歲的陜西小伙子楊育才和他的戰(zhàn)友們一戰(zhàn)成名,1953年10月13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為他記特等功,偵察班榮立集體特等功。1954年,楊育才被授予“一級戰(zhàn)斗英雄”稱號。

      歸國之后,楊育才深藏功與名,整整十年都在基層擔任偵察連副連長,直到1964年根據(jù)他和戰(zhàn)友奇襲白虎團事跡改編的現(xiàn)代京劇“奇襲白虎團”走上舞臺,毛主席親自向總政治部主任肖華上將詢問主人公“嚴偉才”的情況,楊育才終于聞名全國,并升任副師長。

      被楊育才一把奪來的“白虎團”團旗

      1981年退休后,楊育才擔任了多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和德育顧問,給孩子們講述抗美援朝的艱苦斗爭故事,他作革命傳統(tǒng)報告的足跡遍及全國,被山東省評為精神文明先進個人。

      1999年5月26日,楊育才在北京病逝,張萬年上將和遲浩田上將兩位軍委副主席親自到場向楊育才家屬表示慰問,并贈送了“英雄一世,精神長存”的挽聯(lián)。

      8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勇敢的人,尤其是一些小人物,他們爆發(fā)出來的勇氣同樣讓人震撼。人們更鐘愛于這樣的故事,往往忽略了這些人的名字。

      于是,小人物永遠都是小人物,有些人甚至連名字也沒有流傳下來。

      我們講幾個故事,來看看小人物的英勇。

      01

      寧死也不逃走的東漢人荀巨伯

      有一次,荀巨伯去遠方的一個城市去探望生病的友人,不巧正好遇到了胡兵攻城。

      事發(fā)突然,官軍大敗,滿郡的人都在逃亡,幾乎成為了一座空城。

      但是,荀巨伯不走,依然留守在友人的身邊。

      他的朋友也勸他趕緊逃命,自己本身就快要病死了,不能再連累荀巨伯了。

      荀巨伯說:

      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

      最終,荀巨伯也沒有離開朋友的身邊。

      當然,胡兵進入這座城之后,發(fā)現(xiàn)了荀巨伯。他們感到很驚訝,這個男子明顯有逃跑的機會,但為什么沒有像其他人一樣逃亡呢?

      荀巨伯和敵人解釋自己不逃亡的原因,并且提出想用自己的命來換朋友的命。

      胡兵大受震動,感嘆:

      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于是就此退兵,并沒有占領這座城池。

      其實這個故事為了突出荀巨伯的勇敢,有夸大的成分。并不是因為荀巨伯的高義就不占了城池,因為敵軍本來就是為劫掠而來,并沒有長駐的打算。

      但荀巨伯確實因為這件事兒而名聲大噪,讓后世人敬佩。

      02

      荊軻刺秦時的殿前群臣

      “荊軻刺秦”的故事流傳很廣,但往往主角光環(huán)太盛,讓人忽略了其他人的表現(xiàn)。

      話說,“圖窮匕見”之際,荊軻一擊不中,秦皇繞柱而走,這時候秦殿中一干臣子的表現(xiàn)可以說是非常英勇。

      按照秦律,眾人上殿不可持兵刃,而甲士都在殿外,沒有召命不能進入。

      事發(fā)突然,來不及取兵器,也來不及召喚士兵。

      于是,在這里就上演了一出群臣對荊軻的肉搏戰(zhàn)。

      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要知道,荊軻不是一般人,武藝也算高強,手中還拿著利刃,并且還淬有劇毒,十分危險。而群臣在情急之下與荊軻肉搏,可見英勇異常。

      而作為醫(yī)師的夏無且也上陣了,用手中的藥囊砸荊軻。

      要知道,這種情況下,連醫(yī)師都上陣了,其他人更是可想而知了。

      荊軻雖然英勇,但秦殿之中的群臣也同樣不輸給他。

      03

      一些連名字都沒有流傳下來的人

      歷史上同樣還有一些人連名字都沒有流傳下來,但他們的事跡卻讓很多人欽佩。

      • 第一批人和秦穆公有關。

      話說,秦穆公有一匹非常喜愛的駿馬,卻在某一天丟了。于是眾人就在附近尋找,抓獲了一批盜馬賊,這匹駿馬被他們分食了。

      事情鬧得很大,這些人得知自己吃的竟然是國君的馬,自認活不了了。

      但是,秦穆公得知這一情況之后,認為自己的駿馬雖然寶貴,但更寶貴的是自己的臣民。于是就說:

      君子不以畜害人。吾聞食馬肉不飲酒者,傷人。

      不僅沒有處罰這些人,還贈給他們美酒化解弊病。

      這對于國君來說本來就是一件小事,秦穆公沒有放在心上,逐漸就忘記了曾經(jīng)幫助過這些人。

      后來,秦國與晉國作戰(zhàn),秦穆公被晉軍圍困在了一座山上,眼看就要滅亡了。

      就在這個時候,晉軍后方突然殺出了一支三百人的小隊,人人英勇異常,死戰(zhàn)不退,擾亂了晉軍陣腳。秦穆公抓住戰(zhàn)機,不僅成功突圍,還反敗為勝,俘虜了晉國國君。

      這三百人,就是當年的那批“盜馬賊”,如今來報恩的。

      • 第二個人和楚莊王有關。

      話說,楚莊王宴飲群臣,讓自己宮中美人斟酒。突然燈燭滅了,四周一片漆黑。

      有一個人趁黑拉扯美人的衣服,不料被這位美人一把抓去了冠纓,然后去向楚莊王告狀。

      楚莊王聽說之后,立刻延緩了侍者點燃燈燭的舉措,和大家說:

      今日與寡人飲,不絕冠纓者不歡。

      于是群臣都把自己的冠纓拆掉,君臣盡歡而散。

      后來,晉國與楚國作戰(zhàn),楚國有一位將軍奮勇異常,逢戰(zhàn)必先,為楚軍掃清了沿途一切障礙,殺得晉國聞風喪膽。

      楚莊王很奇怪,問他,說自己也沒有特別優(yōu)待你,你怎么這么拼命啊?

      這位將軍告訴楚王,當年那個被美人奪取冠纓的人就是他,感激楚王饒恕死罪,所以才如此用命。

      這個故事就叫做“絕纓之會”。

      歷史上這樣勇敢的小人物其實有很多,只不過一些英雄光環(huán)太盛,而這些小人物往往也沒有太多的事跡,所以不被廣為流傳,但其英勇并不遜色。


      未來在黑夜隱匿,于此靜待曉光。我是待曉兒,專注于文化的科普與解讀,歡迎關注與交流。

      9

      公元前257年,秦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

      情況萬分危機,看情況,邯鄲城破只是時間的問題。趙孝成王百爪撓心,急忙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

      此時的楚王由于目光短淺,正置身事外,坐山觀虎斗。

      可能是被秦國打怕了,楚王實在不愿意得罪秦國,趟秦趙之戰(zhàn)的渾水。

      對楚王的心思,平原君心知肚明。

      為了能夠說服楚王,臨行前,平原君準備挑選二十名門客同往。

      平原君門客眾多,很快就選中了十九人,或文或武,這些人都有些聲望。

      這時,有位叫毛遂的門客自告奮勇,主動要求與平原君同往。

      平原君卻瞧不上毛遂。

      平原君問:毛先生,您在我這里幾年了?

      意思很明顯,你小子素來蹭吃蹭喝,你以為我不知道。

      毛遂答:三年。

      平原君又說:先生要是有德有才的人,大家早就都知道了,您一直默默無聞,是先生無才能也。

      平原君這么說,就有些傷人了。

      不過,毛遂呵呵一笑。

      毛遂答:我是囊中的錐子,平時低調(diào),不露鋒芒而已,今天我正式亮亮相,一定能脫穎而出。

      既然牛都吹到這個份上了,再拒絕毛遂就有點說不過去了,于是平原君便帶上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國。

      雖然拿到了前往楚國的名額,但在別人眼里,毛遂只是個二愣子,添頭湊數(shù)罷了。

      平原君與楚王商議合縱之事。從早上談到中午,太陽都頂腦門子上了,還未達成一致。

      真是令人著急!

      那十九個所謂的“人才”也沒了咒念。

      好在有個墊背的——毛遂。

      他們慫恿毛遂道,先生上啊,錐子出頭的時候到了。

      毛遂昂首挺胸,按劍走上朝來。

      面對磨磨唧唧的楚王,毛遂說:

      秦國有虎狼之心,地球人都知道。趙亡,楚也不會長久。

      若楚、趙、魏、韓合縱成功,滅秦精銳于邯鄲城下,乘勢西進,那么楚不僅報了先仇,還能收復失地,重振雄風。

      如此百利而無一害之事,大王為何卻猶猶豫豫,不下決心?

      楚王這才昏過來,立刻連連稱是——就依先生,就依先生。

      于是于朝堂之上歃血為盟,合縱事成。

      回到楚國后,平原君贊頌毛遂說: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毛遂自薦,一舉成名,被視為上客。

      10

      有一位史學家曾說過:真正的歷史都是小人物創(chuàng)造的。

      其實那些一舉成名的小人物背后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努力和秘辛。

      比如毛遂自薦里的毛遂,首先他是雄辯之才,且他是冒著生命危險去自薦的。再比如北宋大將狄青,平定儂智高一戰(zhàn)揚名天下,但是他出身是非常之低微的,且是帶罪之身,但是他非常努力,浸透了奮斗的血淚,才能在歷史的據(jù)點一舉成名。

      所以說沒有真正的“小人物”,只有真正的蟄伏的不為人知的“大人物”,是他們的強大實力和底氣,讓他們抓住了歷史的機遇!

      相關問答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