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梁山上那么多人不喜歡招安,大家為什么不離開梁山或趕走宋江?:不喜歡招安的是李逵,武松.魯智深.阮小二等。他們都是下層貧民或是小官吏都干過殺人.打劫的事
不喜歡招安的是李逵,武松.魯智深.阮小二等。他們都是下層貧民或是小官吏
都干過殺人.打劫的事,被官府捉拿,沒有辦法,只能結(jié)伴合伙干一些打家劫舍,占山為王而生存,
最后被宋江從各個地方弄到梁山,以禮相待,攻城奪府。大碗喝酒,大碗吃肉,過著自由散漫的生活。誰也不去想個人出路,梁山的前途。而宋江作為梁山的頭領(lǐng)也是領(lǐng)袖,略知文墨,且是刀筆小吏。以孝自許,以忠義自勵?吹搅簧桨l(fā)展壯大,既沒有推翻大宋王朝的決心,也沒有長遠政治謀略。在當(dāng)時社會背景下,只能選擇招安,為弟兄們謀個前程出路。
在招安過程中,大部降將.雙鞭呼延.大刀關(guān)勝.徐寧.盧俊義等,都渴望招安,為國建功立業(yè),過上層官繚生活,另一部分李逵.武松.魯智深等,反對招安,但又不能出走,一是沒有好去處,二是怕傷了兄弟和氣。還幻想梁山不被招安,能在一天是一天,過著大碗喝酒.分金分銀的生活。
趕走宋江更是天方夜潭.癡人說夢。一是宋江具有杰出政治和軍事才能,且有組織能力。梁山多數(shù)頭領(lǐng)都是宋江鐵桿們,換上盧俊義,眾頭領(lǐng)大多不服。其他頭領(lǐng)都是有勇無謀,沒有組織能力,沒有號召力,誰能頂替宋江。
宋江早前就給自已打下了基礎(chǔ),以及時雨拉攏人心,梁山上的眾好漢是以義氣為重,不求同日同日生,但求同日同日死,要受罪大家同受,要享福大家同享,這大概就是梁山眾兄弟不趕走宋江的原因!
梁山108好漢,其中有一大批是打了敗仗被俘的朝廷武將,如呼延灼、秦明、董平、關(guān)勝、朱仝、雷橫等等。
宋江一旦擒獲朝廷將領(lǐng)之后,一般都是這套規(guī)定動作:
第一步,喝退押送之人;第二步,親自松綁;第三步,跪倒磕頭;第四步,鄭重聲明:梁山本無反心,如今奸臣當(dāng)?shù),皇上被蒙蔽了;第五步,我以后會招安的,跟哥混,很有前途?/p>
這些被俘之將,見宋江如此心誠,以后還能繼續(xù)做官,于是便安心留在了梁山,聽宋江號令,所以,這波人支持招安愿望最為迫切。
除了這些投降派,還有不少好漢也支持招安。
首當(dāng)其沖是林沖。
林沖是個官迷,當(dāng)年為了保住八十萬禁軍教頭之位,對高衙內(nèi)欺負林娘子惡行一再忍讓,后來,中了高俅奸計,誤入白虎堂,被發(fā)配三千里之外,但此時,林沖并沒斷了官復(fù)原職的幻想,甚至不惜休掉了林娘子,已向高衙內(nèi)示好,讓他毫無內(nèi)疚感地與林娘子交往。
火燒草料場之后,林沖終于向現(xiàn)實低頭,逼上梁山成了草寇,把當(dāng)官之夢永遠埋在了心底。
直到,宋江來了,提出了招安的宏偉目標,林沖一聽,立馬來了勁,早已冷卻的心,剎那間又被撩撥起來了,打起仗來,分外有勁,每次戰(zhàn)斗,都一馬當(dāng)先,表現(xiàn)欲望強烈。
對于招安,林沖舉雙手、抬雙腳表示贊成!
除了林沖之外,還有不少人支持招安,如楊志、孫立、宋清、安道全等一大批擁躉,超過百分之八十。
最后來說說對招安不感冒的這些人,如李俊、童威、童猛、阮氏三兄弟、魯智深、武松等等。
李俊志不在此,他的志向更為遠大,他的目標是泰國國王,所以征方臘之后,他帶著童威、童猛去了泰國。
阮氏三兄弟是晁蓋的人,平日里散漫慣了,不喜歡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
魯智深、武松是出家人,對升官發(fā)財、封妻蔭子根本不感冒。
我覺得,題主對水滸的認知完全停留在影視作品和道聽途說之上,沒有真正讀過《水滸傳》這部小說,從而導(dǎo)致對小說故事的了解產(chǎn)生了偏差。如果讀過原著,我相信不會在這么低級的問題上產(chǎn)生疑惑。
《水滸傳》寫的是108條好漢齊聚梁山,在宋江的帶領(lǐng)下起義的悲壯故事。這108條好漢中,大多數(shù)人上山前,都廝混于各級官場,在大大小小的職能部門擔(dān)任著不同的職務(wù),他們幾乎都有良好的家庭出身,有幸福完整的家庭,還有良好的社會地位和名望,既富甲一方,又聲震江湖。他們雖然因為各種原因被逼上粱山落了草,但沒有一人是心甘情愿歸順的。他們是官兵,粱山人是賊寇,他們的骨子里流動著的是傳統(tǒng)的血,打心底里瞧不上打家劫舍的人。許多人只不過身不由己而已,他們有的確實觸犯了當(dāng)朝刑律走投無路,有的則純屬義氣,在雙方廝殺的過程中,受宋江人格魅力的影響而放下武器倒戈,沒有一人真心想上粱山入伙做強盜,給自己的祖先抹黑。
許多身份地位顯赫或身懷遠大抱負的人到梁山后,都身在曹營心在漢。每時每刻都渴望著有朝一日能夠洗白身份,重回官場為朝庭效命,光耀門庭。他們不愿意在梁山上背負一世的罵名,宋江提出招安,正中了這些人的下懷,他們自然積極響應(yīng),擁戴宋江,希望在他的帶領(lǐng)之下,自己能夠有個好的出路。宋江本人一心想要報效朝庭,自不必說。他上梁山之后,累次帶兵與官兵作戰(zhàn),都只反官兵,不反朝庭。由此可見,他對自己留有后路,不想做得太絕。
梁山軍師吳用,是一個落第窮書生,一肚子的壞水,是極向往仕途功名的一個小人,招降盧俊義時所使手段足可證明。但他卻偏偏不得志,宋江上梁山之后,提出招安的構(gòu)想,拔動了他的心弦,立馬賣友求榮,背判了晁蓋,倒向了宋江;大名府員外盧俊義偕書童燕青,武功蓋世,名震河北,卻被吳用的下三濫手段逼上梁山,原本就覺得逼屈,心中一萬個不愿意,能夠為朝庭效力,恢復(fù)身份,招安之路,也正中他的下懷。
花榮是宋江的死黨,視宋江為偶像,一直跟隨宋江左右,以死相隨,這樣的鐵粉,當(dāng)然對宋江唯命是從,絕無二心,宋江說招安他就應(yīng)招安。梁山座次靠前的眾首領(lǐng),諸如呼延灼、秦明、關(guān)勝、楊志、孫立、董平、朱仝、雷橫、戴宗等等,除了戴宗,其余的都是武藝超群之人。不論在朝庭為官,還是在梁山為將,這些人都是馳騁沙場沖縫陷陣的主。在未上梁山之前,并未犯下滔天之罪,他們被各種理逼迫上粱山之后,深知落草為寇并非長久之計,梁山也不是他們理想的歸屬,能有機會恢復(fù)身份為當(dāng)朝效命,他們求之不得。所以,以他們?yōu)槭椎囊淮髱腿耍瑥男睦锸琴澩⒔邮苷邪驳。這幫人放不下功名利祿,成為宋江的勢力,占據(jù)了梁山大半江山。他們都出身江湖,義字當(dāng)先,把義氣看得比命還重,都指望跟著宋江當(dāng)官發(fā)財,根本不會自行離開梁山,也不會背叛宋江,更不可能趕走宋江。宋江后來能夠統(tǒng)領(lǐng)梁山人馬順利接受朝庭招安,跟這幫人想入正統(tǒng)的心思是分不開的,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人心所向,民意占了主流,無人能夠違背和阻擋。只是他們都沒有想到,招安之后的結(jié)局會那么的凄慘。
真正不愿意接受朝庭招安的只有晁蓋的舊部阮氏三雄,李俊,白勝等,加上林沖,魯智深,武松。這些人除了林沖,都是來自當(dāng)時社會的最底層,沒有文化,嫉惡如仇。他們當(dāng)中,幾乎每個人都視人命如草芥,犯下過彌天大罪,受到朝庭的通緝追捕。他們是退無去處,生無活路,被現(xiàn)實殘酷逼迫而上的梁山。他們視梁山為安身立命之所,誰也不想離開。他們深知,即便投靠了朝庭,朝庭也容不下他們,早晚都是死路一條。
這幫人在粱山受到宋江勢力的排擠,得不到重用,淪落為宋江利用的工具。他們雖然竭力反對招安,投降朝庭,但他們勢單力簿,胳膊擰不過大腿,無法跟宋江抗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隨大流聽天由命。其實,他們才是正宗的綠林好漢,更講究江湖義氣,要他們離開宋江,除了沒地方可去,也放不下面子脫不了情,宋江畢竟接濟過他們,救過他們的命,無論如何也做不到趕走宋江的地步,他們的勢力,也不是宋江集團的對手。
李逵也公開反對過招安,但他是一個無腦之人,只知道殺人。在梁山108將中,他與花榮一樣,死忠宋江,他更不會離開梁山,不會趕走宋江。從李逵、花榮、宋江三人連死都要相陪來看,兩人對宋江是何等的忠心,他們的關(guān)系是何等的鐵!
我想這個問題答案是唯一的,反對招安的人他們不是不想走或趕走宋江,而是不能。
梁山一百單八將并非鐵板一塊,古龍大師說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既然身在江湖,必然會有利益追求,一百多人,上梁山的原因各不相同,自然追求的也不一樣。
渴求功名的,只想以梁山為跳板的勢力最為龐大,比如以宋江為首的核心層。戰(zhàn)敗歸降的原朝廷將領(lǐng),能在不降罪的前提下歸順朝廷,回到熟悉的地方自然也是非常愿意的。中立的自然是無可無不可,另外一些小龍?zhí)滓庖娋蜎]人在乎了。
不趕走宋江的原因在我看來就兩點:
一、宋江一系勢力最大龐大,占據(jù)了梁山的絕對話語權(quán)。
看看宋江一系的人員有哪些吧:吳用、花榮、戴宗、李逵、孔明、孔亮、宋清等人,再加上一些依附宋江的小派系,人數(shù)差不多占了梁山一百零八將的三分之一。再加上招安符合大部分人利益,以關(guān)勝、秦明、呼延灼為首的降將派必然會支持,大勢所趨,反對派人單勢薄,無人支持怎么來趕走宋江?
二、宋江是梁山之主,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擁有大義名分。
梁山聚義的核心凝聚力就是兄弟義氣,替天行道,兄弟義氣也是維系梁山這個并不緊密的團體的唯一紐帶,再加上宋江未上山之前就有著“及時雨”的名號,很多好漢都服他義氣深重,趕走宋江,就是斷了梁山的信仰。
我想原因很好解釋:
一是上了梁山的多數(shù)都是有過人命,犯了事被朝廷通緝的罪犯,離了梁山這個大集體的庇護,危險系數(shù)大大增加。投靠其他大勢力更不靠譜,一是田虎、王慶勢力也在被朝廷征討,不一定安全,方臘勢力是以宗教為紐帶聯(lián)結(jié)起來的,再者江南路途遙遠去了也不一定得到重用。
二是上文提到的維持梁山一百零八將脆弱關(guān)系的就是所謂的兄弟義氣,如果單獨離開梁山,就是背棄了誓言,不講義氣,是要被所有人唾棄的,更有甚者可能會導(dǎo)致其他兄弟的追殺,畢竟梁山作為一個團伙,也是有規(guī)矩的。
三是宋江弄出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排名也欺瞞了不少人,假托上天安排來定下排名,這在封建時代還是能糊弄不少人的,天意難違,梁山一百零八將就是一個整體,這讓迷信的古人也不敢隨意違背。
既然無法反對招安,又不能離開,那就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一直跟著梁山走下去了。
謝謝!
只懂武道,不懂政治,更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lǐng),即便有也不能堅持,愚忠所致。這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所有農(nóng)民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
梁山所謂的忠義,欺騙了眾多人,只有少數(shù)幾個明白宋江的別有用心,但也處于無奈,更沒有一個能出面號昭領(lǐng)導(dǎo)他們的人,出耒反對這一投降主義,招安。雖有李逵、魯智深等出耒反對,但也勢單力薄,只能是發(fā)發(fā)牢騷而已,在宋江的政治欺騙下,大勢所趨,眾好漢無可奈何。
在梁山人馬中,對宋江的本耒面目、在反對招安的問題上,唯有水軍頭領(lǐng)過江龍李俊看得最清楚明白,并且付之于行動,帶領(lǐng)手下水軍去了暹羅國。
無可奈何花落去!轟轟烈烈的梁山農(nóng)民運動本可推翻腐朽的大宋封建王朝,但最后卻毀在投降派宋江手里。它和歷史上所有的農(nóng)民運動一樣,成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改朝換代的工具。所有中國歷史上的農(nóng)民運動,如黃巾起義、瓦崗寨、黃巢、方臘、梁山義軍乃至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都是由于在那個時代還沒有無產(chǎn)階級政黨領(lǐng)導(dǎo)的必然結(jié)果,他們的命運超越不了歷史的必然局限性。
那是你。
《水滸傳》中,不愿意招安的并非有很多人,事實上相當(dāng)多的人是愿意招安的,特別是后期被宋江用各種手段騙上山的那些人,全都想要重新回歸朝廷懷抱。如果沒有這些人的支持,招安不可能順利進行。
歷史上有這樣的例子,如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當(dāng)年的太子是李建成,是李淵之后,順理成章要做皇帝的人。但李世民常年在外作戰(zhàn),在部隊中的聲望很高。正是因為得到軍隊諸位大將的支持,所以李世民才有能力滅掉李建成李元吉,自己做了皇帝。
宋江是同樣的例子,通過征戰(zhàn)得到廣泛支持,后來又用各種手段收攏了朝廷的一些降將,這些人之所以投降,固然有生死威脅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宋江對他們的承諾,在很早的時候宋江就有招安的念頭,正因如此,所以像關(guān)勝秦明等人才會投降得那么干脆。
所以說,即便有武松等少部分人不愿意招安,也沒有辦法。宋江就是梁山,根深蒂固,是趕不走的。
梁山泊只是彈丸之地,除了水路連環(huán)、地勢險要外,資源匱乏、發(fā)展后勁不足、擴軍壯大無門,只能維持現(xiàn)狀而已。對于梁山泊好漢來講,招安是最好的出路。
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有一部分人不愿意招安,他們?yōu)槭裁床浑x開梁山或者趕走宋江呢?
在梁山好漢中,反對招安最強烈的是武松、魯智深、阮氏三雄等,他們都看透了朝廷的黑暗和腐敗,對大宋早就失望透頂。
這些人都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暮脻h,性格高傲強橫,哪會回到體制內(nèi)受高太尉等人的管轄?就算他們回到體制內(nèi),盡早會因為性格、脾氣的原因,再次“犯罪”,流落江湖。
而宋江提出招安時,梁山的實力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一個頂峰,數(shù)次大敗官軍,愈戰(zhàn)愈強,成為大宋的心腹大患。而武松、魯智深等人,更是被天下通緝,他們離開梁山,天下雖大卻遠處存身,只能留在梁山走一步看一步。
不管怎么說,只要呆在梁山,個人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這些反對招安的人,特別重感情、特別重義氣,他們把兄弟之情看得比天還重。
魯智深能夠為了林沖,不辭辛苦,千里護送;武松能夠為了施恩的禮遇,大打出手,趕走蔣門神,哪怕將來為此身陷牢獄。
這方面宋江更是值得稱道,他時時把義氣、兄弟二字掛在嘴邊,更是對武松等異常器重,讓人挑不出什么毛病。
就算武松等覺得招安不妥,也不會離開梁山泊。因為大家曾經(jīng)在一起斬過雞頭、喝過血酒,一起打家劫舍,一起大戰(zhàn)官軍,一起勇斗強敵,一起流血犧牲,一起大碗喝酒。
沒錯,除了義氣,他們還結(jié)下了深厚的戰(zhàn)斗友誼,這種友誼是最牢不可破的。他們哪里張得開口提出要走?
宋江打東平府和東昌府之后,正好聚齊了一百零八名兄弟,于是大擺筵席、兄弟聚義,并祭拜晁蓋。夜半時候天降神火,宋江等人挖了一個石碑,上面居然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天命所定”的梁山英雄排行榜。
在古代人看來,這就代表著天命、是不可違背的。這個石碑出現(xiàn)得也太巧合了吧?宋江利用這種手段,成功地給每個人的心頭種下了“心魔”。這就像另外一道看不見的繩索,把好漢們“拴”在了梁山。
相信這種東西的,在梁山好漢中占了大多數(shù),即使是武松、魯智深等,也認為這是上天注定,自己是天上的魔君下凡,是注定要在梁山泊干一番事業(yè)的。
如果想要離開,會不會受到上天的懲罰?他們心存顧慮。幾番原因綜合之下,他們還是選擇留在了梁山。
要趕走宋江,根本是不可能的。首先,宋江在梁山是最大的一股勢力,占有著絕對的優(yōu)勢。反對招安的,也就是武松、魯智深、阮氏三雄、李俊等人,他們才幾個人?能有多少話語權(quán)。
再者,盧俊義、呼延灼、春明、董平以及關(guān)勝等人,上梁山前都是朝廷官員,他們當(dāng)然知道體制內(nèi)的好處與穩(wěn)定,日思夜想的就是回到體制內(nèi)。
宋江謀求招安,正中他們的下懷,他們怎么可能反對呢?反而會緊密團結(jié)在宋江周圍,結(jié)成了一個牢固的利益團體。
至此,招安派占了一百零八條好漢的大多數(shù)!
最后,武松、魯智深等人極重義氣,宋江待他們不薄,他們怎么可能跟宋大哥翻臉呢?就算跟宋江翻臉,還有那么多兄弟擁護宋江,到時候大家刀兵相見,又何苦來哉?
當(dāng)然,想走的,終究要走,想留的,自然會留。
最終,武松、魯智深留在了杭州六合寺,林沖因風(fēng)癱亦留在了這里。
阮小七回到了故鄉(xiāng),侍奉老母親,以打漁為生,平靜地度過了一生。
李俊與童氏兄弟,遠走海外,成為暹羅之主,在海外開創(chuàng)了一番基業(yè)!
而李逵,被宋大哥親手毒死,盧俊義亦中毒而亡,花榮、吳用雙雙吊死宋江墓前,算是全了兄弟之義!
古人有一句說得真好:道不同,不相為謀!強行與謀,必然翻臉!最終分道揚鑣,甚至不死不休!
文/脂肪故事
一看題干,就知道題主陷入了皇帝的金扁擔(dān)思維的漩渦當(dāng)中不能自拔,很多情節(jié)都是題主主觀臆斷自行腦補的。其實梁山上很多人是支持招安的,包括晁蓋,我都不認為他是梁山招安的堅決反對者。
細看原文,你看發(fā)現(xiàn),晁蓋不僅不反對招安,反而有可能是支持招安的。原文為證:到大寨,見了彭玘已做了頭領(lǐng),凌振閉口無言。彭玘勸道:“晁、宋二頭領(lǐng)替天行道,招納豪杰,專等招安,與國家出力。既然我等到此,只得從命!
以上原文背景是“轟天雷”凌振被梁山活捉,彭玘勸他入伙梁山所說的一段話,借彭玘之口,道出了晁蓋和宋江專等招安的愿望。也許有人會說了,這只是彭玘說的,又不是晁蓋親口說的。再說彭玘新降,晁蓋又不在現(xiàn)場,彭玘為了勸降凌振而刻意扯上晁蓋贊成招安也未嘗不可。僅憑彭玘的一句話,就言之鑿鑿的說晁蓋支持招安,太牽強附會了!
這個反駁確實合情合理,但是縱觀全書,你找不到一處晁蓋明確反對招安的痕跡,至少能說明一點,對于梁山招安,到底支持還是反對,晁蓋的態(tài)度是棱模兩可的。晁蓋這個人,義薄云天,赤膽忠心,這些都是他的優(yōu)點,無可爭議。
但這個人也是一介典型的江湖草莽,格局不大,只顧眼前不顧長遠,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和梁山上的弟兄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過著山高皇帝遠的逍遙日子。至于嘯聚山林是不是長久之計,梁山眾兄弟的前程怎樣怎樣,恐怕晁蓋真的沒有認真的考慮過,他是一個靠譜的帶頭大哥,但不是一個合格的團隊領(lǐng)袖。
我們知道,《大宋宣和遺事》是《水滸傳》最初的藍本。在《大宋宣和遺事》中,宋江率36人受朝廷招安了,正所謂來時三十六,去后十八雙。若還少一個,定是不還鄉(xiāng)!所以招安是《水滸傳》的必然結(jié)果,沒有那么多的如果。
其實,梁山上明確反對招安的也就三個人,魯智深、武松和李逵。李逵是最純粹的革命者,同時又是宋江最忠實的擁躉,他忠于宋江這個人,但不忠于宋江的政治信仰。不過沒關(guān)系,既然忠于宋江這個人,就遲早為宋江的政治信仰而效力,事實證明也的確如此。
武松的表現(xiàn)有點反常,因為他是書中第一個提出招安的梁山好漢,原文為證:武松道:“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投那里去住幾時。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發(fā)心只是投二龍山落草避難。亦且我又做了頭陀,難以和哥哥同往,路上被人設(shè)疑。便是跟著哥哥去。倘或有些決撒了,須連累了哥哥。便是哥哥與兄弟同死同生,也須累及了花榮山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這是宋江與武松在孔家莊相遇,宋江邀武松一同投奔清風(fēng)寨的花榮,不料被武松婉拒,說出了上述這一段話。如今武松又在梁山菊花大會上出爾反爾,極力反對招安,是不是有些反常?我認為很好解釋,因為當(dāng)時宋江犯罪不重,遇朝廷大赦天下,完全有可能洗白上岸。
而武松手上命案太多,光血濺鴛鴦樓就殺了15個人,他自己也說了,罪犯至重,遇赦不宥,這樣的重罪不是大赦天下就可以清零的,必須要招安。所以武松為了寬慰宋江,使其不要掛念,日后還有重逢的機會,才說出了招安的話,說白了這只是權(quán)宜之計。
到了梁山聚會大會,今時不同往日,梁山已經(jīng)和朝廷分庭抗禮,并且完全占據(jù)上風(fēng),如此一片大好形勢之下,武松公然反對招安,也是合情合理的。至于魯智深,本就遁入空門,功名利祿對他來說皆是水中浮萍,再加上他早就對朝廷和官府的黑暗和腐敗失望透頂,不反對招安才怪!
除了以上三個人,其余的要么贊同招安,比如關(guān)勝、呼延灼等朝廷降將派,日后梁山招安重新為朝廷效力就是宋江勸降他們?nèi)牖锪荷降恼T餌。要么模棱兩可,比如晁蓋,穆弘之類的,并沒有明確表態(tài),題主怎么能說梁山上那么多人不喜歡招安呢?
只不過,魯智深、武松、李逵這三個人太重量級了,他們說的話自然能get到絕大部分讀者的心聲,而且梁山好漢在征方臘時死傷慘重,很多讀者以結(jié)果倒逼過程,先入為主,以今方古,才得出絕大部分梁山好漢反對招安的結(jié)論。其實,細看原著,你看發(fā)現(xiàn),真的沒有那么多梁山好漢反對招安。
一天中什么時候運動減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練啞鈴多大的孩子適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辦怎樣才能預(yù)防 孩子的羅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戀怎么辦如何有效疏導(dǎo)孩子 醫(yī)生婆婆稱自己專業(yè)孩子的事必須 兒子成人禮送什么禮物好呢給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萬不要離婚對于孩 小孩千萬別讓老人帶的說法正確嗎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讓孩子開口說話 這幾個方法 怎么讓孩子吃飯 教你如何讓孩子 怎么管教不聽話的孩子 家長首先 頑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導(dǎo)孩子 孩子性格軟弱怎么辦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辦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執(zhí)怎么辦 家長們不妨 愛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試試 養(yǎng)育優(yōu)秀的孩子具備特征,家長要 高考數(shù)學(xué)難出新天際,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費十幾萬只考了302分 媽媽覺得 甘肅作弊考生留下來的疑團,是怎 一舉奪魁!高三學(xué)生離校時,校領(lǐng) 高考釘子戶:26次參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車因泥石流脫線!此類 “女兒16歲,學(xué)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門的內(nèi)容,頻頻出現(xiàn)在教科 川渝地區(qū)幾所大學(xué)實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