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色一区二区三区,一本大道道久久九九AV综合,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综合亚洲国产2020

    <legend id="mljv4"><u id="mljv4"><blockquote id="mljv4"></blockquote></u></legend>

    <sub id="mljv4"><ol id="mljv4"><abbr id="mljv4"></abbr></ol></sub>
      <mark id="mljv4"></mark>
      教育培訓(xùn) > 既然梁山上那么多人不喜歡招安,大家為什么不離開梁山或趕走宋江?

      既然梁山上那么多人不喜歡招安,大家為什么不離開梁山或趕走宋江?

      2020-11-15 21:01閱讀(59)

      既然梁山上那么多人不喜歡招安,大家為什么不離開梁山或趕走宋江?:不喜歡招安的是李逵,武松.魯智深.阮小二等。他們都是下層貧民或是小官吏都干過殺人.打劫的事

      1

      不喜歡招安的是李逵,武松.魯智深.阮小二等。他們都是下層貧民或是小官吏

      都干過殺人.打劫的事,被官府捉拿,沒有辦法,只能結(jié)伴合伙干一些打家劫舍,占山為王而生存,

      最后被宋江從各個地方弄到梁山,以禮相待,攻城奪府。大碗喝酒,大碗吃肉,過著自由散漫的生活。誰也不去想個人出路,梁山的前途。而宋江作為梁山的頭領(lǐng)也是領(lǐng)袖,略知文墨,且是刀筆小吏。以孝自許,以忠義自勵?吹搅簧桨l(fā)展壯大,既沒有推翻大宋王朝的決心,也沒有長遠政治謀略。在當(dāng)時社會背景下,只能選擇招安,為弟兄們謀個前程出路。

      在招安過程中,大部降將.雙鞭呼延.大刀關(guān)勝.徐寧.盧俊義等,都渴望招安,為國建功立業(yè),過上層官繚生活,另一部分李逵.武松.魯智深等,反對招安,但又不能出走,一是沒有好去處,二是怕傷了兄弟和氣。還幻想梁山不被招安,能在一天是一天,過著大碗喝酒.分金分銀的生活。

      趕走宋江更是天方夜潭.癡人說夢。一是宋江具有杰出政治和軍事才能,且有組織能力。梁山多數(shù)頭領(lǐng)都是宋江鐵桿們,換上盧俊義,眾頭領(lǐng)大多不服。其他頭領(lǐng)都是有勇無謀,沒有組織能力,沒有號召力,誰能頂替宋江。

      2

      宋江早前就給自已打下了基礎(chǔ),以及時雨拉攏人心,梁山上的眾好漢是以義氣為重,不求同日同日生,但求同日同日死,要受罪大家同受,要享福大家同享,這大概就是梁山眾兄弟不趕走宋江的原因!

      3

      其實,梁山大部分人是支持招安的。

      梁山108好漢,其中有一大批是打了敗仗被俘的朝廷武將,如呼延灼、秦明、董平、關(guān)勝、朱仝、雷橫等等。


      宋江一旦擒獲朝廷將領(lǐng)之后,一般都是這套規(guī)定動作:

      第一步,喝退押送之人;第二步,親自松綁;第三步,跪倒磕頭;第四步,鄭重聲明:梁山本無反心,如今奸臣當(dāng)?shù),皇上被蒙蔽了;第五步,我以后會招安的,跟哥混,很有前途?/p>

      這些被俘之將,見宋江如此心誠,以后還能繼續(xù)做官,于是便安心留在了梁山,聽宋江號令,所以,這波人支持招安愿望最為迫切。

      除了這些投降派,還有不少好漢也支持招安。

      首當(dāng)其沖是林沖。


      林沖是個官迷,當(dāng)年為了保住八十萬禁軍教頭之位,對高衙內(nèi)欺負林娘子惡行一再忍讓,后來,中了高俅奸計,誤入白虎堂,被發(fā)配三千里之外,但此時,林沖并沒斷了官復(fù)原職的幻想,甚至不惜休掉了林娘子,已向高衙內(nèi)示好,讓他毫無內(nèi)疚感地與林娘子交往。

      火燒草料場之后,林沖終于向現(xiàn)實低頭,逼上梁山成了草寇,把當(dāng)官之夢永遠埋在了心底。

      直到,宋江來了,提出了招安的宏偉目標,林沖一聽,立馬來了勁,早已冷卻的心,剎那間又被撩撥起來了,打起仗來,分外有勁,每次戰(zhàn)斗,都一馬當(dāng)先,表現(xiàn)欲望強烈。

      對于招安,林沖舉雙手、抬雙腳表示贊成!


      除了林沖之外,還有不少人支持招安,如楊志、孫立、宋清、安道全等一大批擁躉,超過百分之八十。

      最后來說說對招安不感冒的這些人,如李俊、童威、童猛、阮氏三兄弟、魯智深、武松等等。

      李俊志不在此,他的志向更為遠大,他的目標是泰國國王,所以征方臘之后,他帶著童威、童猛去了泰國。

      阮氏三兄弟是晁蓋的人,平日里散漫慣了,不喜歡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

      魯智深、武松是出家人,對升官發(fā)財、封妻蔭子根本不感冒。

      4

      我覺得,題主對水滸的認知完全停留在影視作品和道聽途說之上,沒有真正讀過《水滸傳》這部小說,從而導(dǎo)致對小說故事的了解產(chǎn)生了偏差。如果讀過原著,我相信不會在這么低級的問題上產(chǎn)生疑惑。

      《水滸傳》寫的是108條好漢齊聚梁山,在宋江的帶領(lǐng)下起義的悲壯故事。這108條好漢中,大多數(shù)人上山前,都廝混于各級官場,在大大小小的職能部門擔(dān)任著不同的職務(wù),他們幾乎都有良好的家庭出身,有幸福完整的家庭,還有良好的社會地位和名望,既富甲一方,又聲震江湖。他們雖然因為各種原因被逼上粱山落了草,但沒有一人是心甘情愿歸順的。他們是官兵,粱山人是賊寇,他們的骨子里流動著的是傳統(tǒng)的血,打心底里瞧不上打家劫舍的人。許多人只不過身不由己而已,他們有的確實觸犯了當(dāng)朝刑律走投無路,有的則純屬義氣,在雙方廝殺的過程中,受宋江人格魅力的影響而放下武器倒戈,沒有一人真心想上粱山入伙做強盜,給自己的祖先抹黑。

      許多身份地位顯赫或身懷遠大抱負的人到梁山后,都身在曹營心在漢。每時每刻都渴望著有朝一日能夠洗白身份,重回官場為朝庭效命,光耀門庭。他們不愿意在梁山上背負一世的罵名,宋江提出招安,正中了這些人的下懷,他們自然積極響應(yīng),擁戴宋江,希望在他的帶領(lǐng)之下,自己能夠有個好的出路。宋江本人一心想要報效朝庭,自不必說。他上梁山之后,累次帶兵與官兵作戰(zhàn),都只反官兵,不反朝庭。由此可見,他對自己留有后路,不想做得太絕。

      梁山軍師吳用,是一個落第窮書生,一肚子的壞水,是極向往仕途功名的一個小人,招降盧俊義時所使手段足可證明。但他卻偏偏不得志,宋江上梁山之后,提出招安的構(gòu)想,拔動了他的心弦,立馬賣友求榮,背判了晁蓋,倒向了宋江;大名府員外盧俊義偕書童燕青,武功蓋世,名震河北,卻被吳用的下三濫手段逼上梁山,原本就覺得逼屈,心中一萬個不愿意,能夠為朝庭效力,恢復(fù)身份,招安之路,也正中他的下懷。

      花榮是宋江的死黨,視宋江為偶像,一直跟隨宋江左右,以死相隨,這樣的鐵粉,當(dāng)然對宋江唯命是從,絕無二心,宋江說招安他就應(yīng)招安。梁山座次靠前的眾首領(lǐng),諸如呼延灼、秦明、關(guān)勝、楊志、孫立、董平、朱仝、雷橫、戴宗等等,除了戴宗,其余的都是武藝超群之人。不論在朝庭為官,還是在梁山為將,這些人都是馳騁沙場沖縫陷陣的主。在未上梁山之前,并未犯下滔天之罪,他們被各種理逼迫上粱山之后,深知落草為寇并非長久之計,梁山也不是他們理想的歸屬,能有機會恢復(fù)身份為當(dāng)朝效命,他們求之不得。所以,以他們?yōu)槭椎囊淮髱腿耍瑥男睦锸琴澩⒔邮苷邪驳。這幫人放不下功名利祿,成為宋江的勢力,占據(jù)了梁山大半江山。他們都出身江湖,義字當(dāng)先,把義氣看得比命還重,都指望跟著宋江當(dāng)官發(fā)財,根本不會自行離開梁山,也不會背叛宋江,更不可能趕走宋江。宋江后來能夠統(tǒng)領(lǐng)梁山人馬順利接受朝庭招安,跟這幫人想入正統(tǒng)的心思是分不開的,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人心所向,民意占了主流,無人能夠違背和阻擋。只是他們都沒有想到,招安之后的結(jié)局會那么的凄慘。

      真正不愿意接受朝庭招安的只有晁蓋的舊部阮氏三雄,李俊,白勝等,加上林沖,魯智深,武松。這些人除了林沖,都是來自當(dāng)時社會的最底層,沒有文化,嫉惡如仇。他們當(dāng)中,幾乎每個人都視人命如草芥,犯下過彌天大罪,受到朝庭的通緝追捕。他們是退無去處,生無活路,被現(xiàn)實殘酷逼迫而上的梁山。他們視梁山為安身立命之所,誰也不想離開。他們深知,即便投靠了朝庭,朝庭也容不下他們,早晚都是死路一條。

      這幫人在粱山受到宋江勢力的排擠,得不到重用,淪落為宋江利用的工具。他們雖然竭力反對招安,投降朝庭,但他們勢單力簿,胳膊擰不過大腿,無法跟宋江抗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隨大流聽天由命。其實,他們才是正宗的綠林好漢,更講究江湖義氣,要他們離開宋江,除了沒地方可去,也放不下面子脫不了情,宋江畢竟接濟過他們,救過他們的命,無論如何也做不到趕走宋江的地步,他們的勢力,也不是宋江集團的對手。

      李逵也公開反對過招安,但他是一個無腦之人,只知道殺人。在梁山108將中,他與花榮一樣,死忠宋江,他更不會離開梁山,不會趕走宋江。從李逵、花榮、宋江三人連死都要相陪來看,兩人對宋江是何等的忠心,他們的關(guān)系是何等的鐵!

      5

      我想這個問題答案是唯一的,反對招安的人他們不是不想走或趕走宋江,而是不能。

      梁山一百單八將并非鐵板一塊,古龍大師說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既然身在江湖,必然會有利益追求,一百多人,上梁山的原因各不相同,自然追求的也不一樣。


      渴求功名的,只想以梁山為跳板的勢力最為龐大,比如以宋江為首的核心層。戰(zhàn)敗歸降的原朝廷將領(lǐng),能在不降罪的前提下歸順朝廷,回到熟悉的地方自然也是非常愿意的。中立的自然是無可無不可,另外一些小龍?zhí)滓庖娋蜎]人在乎了。


      首先是為什么不趕走宋江


      不趕走宋江的原因在我看來就兩點:


      一、宋江一系勢力最大龐大,占據(jù)了梁山的絕對話語權(quán)。


      看看宋江一系的人員有哪些吧:吳用、花榮、戴宗、李逵、孔明、孔亮、宋清等人,再加上一些依附宋江的小派系,人數(shù)差不多占了梁山一百零八將的三分之一。再加上招安符合大部分人利益,以關(guān)勝、秦明、呼延灼為首的降將派必然會支持,大勢所趨,反對派人單勢薄,無人支持怎么來趕走宋江?


      二、宋江是梁山之主,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擁有大義名分。

      梁山聚義的核心凝聚力就是兄弟義氣,替天行道,兄弟義氣也是維系梁山這個并不緊密的團體的唯一紐帶,再加上宋江未上山之前就有著“及時雨”的名號,很多好漢都服他義氣深重,趕走宋江,就是斷了梁山的信仰。


      那么反對招安的好漢為什么不選擇離開呢?


      我想原因很好解釋:


      一是上了梁山的多數(shù)都是有過人命,犯了事被朝廷通緝的罪犯,離了梁山這個大集體的庇護,危險系數(shù)大大增加。投靠其他大勢力更不靠譜,一是田虎、王慶勢力也在被朝廷征討,不一定安全,方臘勢力是以宗教為紐帶聯(lián)結(jié)起來的,再者江南路途遙遠去了也不一定得到重用。



      二是上文提到的維持梁山一百零八將脆弱關(guān)系的就是所謂的兄弟義氣,如果單獨離開梁山,就是背棄了誓言,不講義氣,是要被所有人唾棄的,更有甚者可能會導(dǎo)致其他兄弟的追殺,畢竟梁山作為一個團伙,也是有規(guī)矩的。


      三是宋江弄出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排名也欺瞞了不少人,假托上天安排來定下排名,這在封建時代還是能糊弄不少人的,天意難違,梁山一百零八將就是一個整體,這讓迷信的古人也不敢隨意違背。


      既然無法反對招安,又不能離開,那就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一直跟著梁山走下去了。

      6

      謝謝!

      只懂武道,不懂政治,更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lǐng),即便有也不能堅持,愚忠所致。這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所有農(nóng)民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

      梁山所謂的忠義,欺騙了眾多人,只有少數(shù)幾個明白宋江的別有用心,但也處于無奈,更沒有一個能出面號昭領(lǐng)導(dǎo)他們的人,出耒反對這一投降主義,招安。雖有李逵、魯智深等出耒反對,但也勢單力薄,只能是發(fā)發(fā)牢騷而已,在宋江的政治欺騙下,大勢所趨,眾好漢無可奈何。

      在梁山人馬中,對宋江的本耒面目、在反對招安的問題上,唯有水軍頭領(lǐng)過江龍李俊看得最清楚明白,并且付之于行動,帶領(lǐng)手下水軍去了暹羅國。

      無可奈何花落去!轟轟烈烈的梁山農(nóng)民運動本可推翻腐朽的大宋封建王朝,但最后卻毀在投降派宋江手里。它和歷史上所有的農(nóng)民運動一樣,成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改朝換代的工具。所有中國歷史上的農(nóng)民運動,如黃巾起義、瓦崗寨、黃巢、方臘、梁山義軍乃至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都是由于在那個時代還沒有無產(chǎn)階級政黨領(lǐng)導(dǎo)的必然結(jié)果,他們的命運超越不了歷史的必然局限性。

      7

      那是你。

      8

      《水滸傳》中,不愿意招安的并非有很多人,事實上相當(dāng)多的人是愿意招安的,特別是后期被宋江用各種手段騙上山的那些人,全都想要重新回歸朝廷懷抱。如果沒有這些人的支持,招安不可能順利進行。

      • 宋江基本上就是梁山的符號,即便是晁蓋做梁山之主時,事實上宋江的勢力就已經(jīng)很強,已經(jīng)隱隱蓋過了晁蓋。當(dāng)時晁蓋總是坐鎮(zhèn)梁山,率軍出戰(zhàn)的事都是宋江做的,連番征戰(zhàn)總是獲勝,宋江的聲望越來越高,雖然名義上晁蓋是一把手,但若問梁山上的人更服誰,毫無疑問是宋江。

      歷史上有這樣的例子,如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當(dāng)年的太子是李建成,是李淵之后,順理成章要做皇帝的人。但李世民常年在外作戰(zhàn),在部隊中的聲望很高。正是因為得到軍隊諸位大將的支持,所以李世民才有能力滅掉李建成李元吉,自己做了皇帝。

      宋江是同樣的例子,通過征戰(zhàn)得到廣泛支持,后來又用各種手段收攏了朝廷的一些降將,這些人之所以投降,固然有生死威脅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宋江對他們的承諾,在很早的時候宋江就有招安的念頭,正因如此,所以像關(guān)勝秦明等人才會投降得那么干脆。


      所以說,即便有武松等少部分人不愿意招安,也沒有辦法。宋江就是梁山,根深蒂固,是趕不走的。

      9

      恰恰相反,梁山泊好漢中,反對招安的只是極少數(shù)人,贊成招安的占了絕大多數(shù)。

      梁山泊只是彈丸之地,除了水路連環(huán)、地勢險要外,資源匱乏、發(fā)展后勁不足、擴軍壯大無門,只能維持現(xiàn)狀而已。對于梁山泊好漢來講,招安是最好的出路。

      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有一部分人不愿意招安,他們?yōu)槭裁床浑x開梁山或者趕走宋江呢?

      一、反對招安的人,除了梁山無處可去

      在梁山好漢中,反對招安最強烈的是武松、魯智深、阮氏三雄等,他們都看透了朝廷的黑暗和腐敗,對大宋早就失望透頂。

      這些人都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暮脻h,性格高傲強橫,哪會回到體制內(nèi)受高太尉等人的管轄?就算他們回到體制內(nèi),盡早會因為性格、脾氣的原因,再次“犯罪”,流落江湖。

      而宋江提出招安時,梁山的實力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一個頂峰,數(shù)次大敗官軍,愈戰(zhàn)愈強,成為大宋的心腹大患。而武松、魯智深等人,更是被天下通緝,他們離開梁山,天下雖大卻遠處存身,只能留在梁山走一步看一步。

      不管怎么說,只要呆在梁山,個人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二、義氣是一道看不見的繩索

      這些反對招安的人,特別重感情、特別重義氣,他們把兄弟之情看得比天還重。

      魯智深能夠為了林沖,不辭辛苦,千里護送;武松能夠為了施恩的禮遇,大打出手,趕走蔣門神,哪怕將來為此身陷牢獄。

      這方面宋江更是值得稱道,他時時把義氣、兄弟二字掛在嘴邊,更是對武松等異常器重,讓人挑不出什么毛病。

      就算武松等覺得招安不妥,也不會離開梁山泊。因為大家曾經(jīng)在一起斬過雞頭、喝過血酒,一起打家劫舍,一起大戰(zhàn)官軍,一起勇斗強敵,一起流血犧牲,一起大碗喝酒。

      沒錯,除了義氣,他們還結(jié)下了深厚的戰(zhàn)斗友誼,這種友誼是最牢不可破的。他們哪里張得開口提出要走?

      三、宋江的手腕高明

      宋江打東平府和東昌府之后,正好聚齊了一百零八名兄弟,于是大擺筵席、兄弟聚義,并祭拜晁蓋。夜半時候天降神火,宋江等人挖了一個石碑,上面居然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天命所定”的梁山英雄排行榜。

      在古代人看來,這就代表著天命、是不可違背的。這個石碑出現(xiàn)得也太巧合了吧?宋江利用這種手段,成功地給每個人的心頭種下了“心魔”。這就像另外一道看不見的繩索,把好漢們“拴”在了梁山。

      相信這種東西的,在梁山好漢中占了大多數(shù),即使是武松、魯智深等,也認為這是上天注定,自己是天上的魔君下凡,是注定要在梁山泊干一番事業(yè)的。

      如果想要離開,會不會受到上天的懲罰?他們心存顧慮。幾番原因綜合之下,他們還是選擇留在了梁山。

      結(jié)語:既然不想招安,又不想離開梁山,為什么不把宋江趕走呢?

      要趕走宋江,根本是不可能的。首先,宋江在梁山是最大的一股勢力,占有著絕對的優(yōu)勢。反對招安的,也就是武松、魯智深、阮氏三雄、李俊等人,他們才幾個人?能有多少話語權(quán)。

      再者,盧俊義、呼延灼、春明、董平以及關(guān)勝等人,上梁山前都是朝廷官員,他們當(dāng)然知道體制內(nèi)的好處與穩(wěn)定,日思夜想的就是回到體制內(nèi)。

      宋江謀求招安,正中他們的下懷,他們怎么可能反對呢?反而會緊密團結(jié)在宋江周圍,結(jié)成了一個牢固的利益團體。

      至此,招安派占了一百零八條好漢的大多數(shù)!

      最后,武松、魯智深等人極重義氣,宋江待他們不薄,他們怎么可能跟宋大哥翻臉呢?就算跟宋江翻臉,還有那么多兄弟擁護宋江,到時候大家刀兵相見,又何苦來哉?

      當(dāng)然,想走的,終究要走,想留的,自然會留。

      最終,武松、魯智深留在了杭州六合寺,林沖因風(fēng)癱亦留在了這里。

      阮小七回到了故鄉(xiāng),侍奉老母親,以打漁為生,平靜地度過了一生。

      李俊與童氏兄弟,遠走海外,成為暹羅之主,在海外開創(chuàng)了一番基業(yè)!

      而李逵,被宋大哥親手毒死,盧俊義亦中毒而亡,花榮、吳用雙雙吊死宋江墓前,算是全了兄弟之義!

      古人有一句說得真好:道不同,不相為謀!強行與謀,必然翻臉!最終分道揚鑣,甚至不死不休!


      文/脂肪故事

      10

      一看題干,就知道題主陷入了皇帝的金扁擔(dān)思維的漩渦當(dāng)中不能自拔,很多情節(jié)都是題主主觀臆斷自行腦補的。其實梁山上很多人是支持招安的,包括晁蓋,我都不認為他是梁山招安的堅決反對者。

      細看原文,你看發(fā)現(xiàn),晁蓋不僅不反對招安,反而有可能是支持招安的。原文為證:到大寨,見了彭玘已做了頭領(lǐng),凌振閉口無言。彭玘勸道:“晁、宋二頭領(lǐng)替天行道,招納豪杰,專等招安,與國家出力。既然我等到此,只得從命!

      以上原文背景是“轟天雷”凌振被梁山活捉,彭玘勸他入伙梁山所說的一段話,借彭玘之口,道出了晁蓋和宋江專等招安的愿望。也許有人會說了,這只是彭玘說的,又不是晁蓋親口說的。再說彭玘新降,晁蓋又不在現(xiàn)場,彭玘為了勸降凌振而刻意扯上晁蓋贊成招安也未嘗不可。僅憑彭玘的一句話,就言之鑿鑿的說晁蓋支持招安,太牽強附會了!

      這個反駁確實合情合理,但是縱觀全書,你找不到一處晁蓋明確反對招安的痕跡,至少能說明一點,對于梁山招安,到底支持還是反對,晁蓋的態(tài)度是棱模兩可的。晁蓋這個人,義薄云天,赤膽忠心,這些都是他的優(yōu)點,無可爭議。

      但這個人也是一介典型的江湖草莽,格局不大,只顧眼前不顧長遠,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和梁山上的弟兄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過著山高皇帝遠的逍遙日子。至于嘯聚山林是不是長久之計,梁山眾兄弟的前程怎樣怎樣,恐怕晁蓋真的沒有認真的考慮過,他是一個靠譜的帶頭大哥,但不是一個合格的團隊領(lǐng)袖。

      我們知道,《大宋宣和遺事》是《水滸傳》最初的藍本。在《大宋宣和遺事》中,宋江率36人受朝廷招安了,正所謂來時三十六,去后十八雙。若還少一個,定是不還鄉(xiāng)!所以招安是《水滸傳》的必然結(jié)果,沒有那么多的如果。

      其實,梁山上明確反對招安的也就三個人,魯智深、武松和李逵。李逵是最純粹的革命者,同時又是宋江最忠實的擁躉,他忠于宋江這個人,但不忠于宋江的政治信仰。不過沒關(guān)系,既然忠于宋江這個人,就遲早為宋江的政治信仰而效力,事實證明也的確如此。

      武松的表現(xiàn)有點反常,因為他是書中第一個提出招安的梁山好漢,原文為證:武松道:“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投那里去住幾時。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發(fā)心只是投二龍山落草避難。亦且我又做了頭陀,難以和哥哥同往,路上被人設(shè)疑。便是跟著哥哥去。倘或有些決撒了,須連累了哥哥。便是哥哥與兄弟同死同生,也須累及了花榮山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這是宋江與武松在孔家莊相遇,宋江邀武松一同投奔清風(fēng)寨的花榮,不料被武松婉拒,說出了上述這一段話。如今武松又在梁山菊花大會上出爾反爾,極力反對招安,是不是有些反常?我認為很好解釋,因為當(dāng)時宋江犯罪不重,遇朝廷大赦天下,完全有可能洗白上岸。

      而武松手上命案太多,光血濺鴛鴦樓就殺了15個人,他自己也說了,罪犯至重,遇赦不宥,這樣的重罪不是大赦天下就可以清零的,必須要招安。所以武松為了寬慰宋江,使其不要掛念,日后還有重逢的機會,才說出了招安的話,說白了這只是權(quán)宜之計。

      到了梁山聚會大會,今時不同往日,梁山已經(jīng)和朝廷分庭抗禮,并且完全占據(jù)上風(fēng),如此一片大好形勢之下,武松公然反對招安,也是合情合理的。至于魯智深,本就遁入空門,功名利祿對他來說皆是水中浮萍,再加上他早就對朝廷和官府的黑暗和腐敗失望透頂,不反對招安才怪!

      除了以上三個人,其余的要么贊同招安,比如關(guān)勝、呼延灼等朝廷降將派,日后梁山招安重新為朝廷效力就是宋江勸降他們?nèi)牖锪荷降恼T餌。要么模棱兩可,比如晁蓋,穆弘之類的,并沒有明確表態(tài),題主怎么能說梁山上那么多人不喜歡招安呢?

      只不過,魯智深、武松、李逵這三個人太重量級了,他們說的話自然能get到絕大部分讀者的心聲,而且梁山好漢在征方臘時死傷慘重,很多讀者以結(jié)果倒逼過程,先入為主,以今方古,才得出絕大部分梁山好漢反對招安的結(jié)論。其實,細看原著,你看發(fā)現(xiàn),真的沒有那么多梁山好漢反對招安。

      相關(guān)問答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