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能力出眾,還很受康熙重視,為何康熙最后卻選擇了四阿哥?:因為康熙帝是一個非常愛面子的皇帝,他喜歡的是“一切盡在掌控之中”感覺,最討厭的是“出人意
因為康熙帝是一個非常愛面子的皇帝,他喜歡的是“一切盡在掌控之中”感覺,最討厭的是“出人意料”。這從康熙帝對后宮嬪妃每一次升遷都是“集體升遷”就能看出來。
用句大白話說,康熙帝的態(tài)度一貫是“我給你的,你不能拒絕;我不給的,你不能自己拿。”
康熙帝這個人性格中有很強烈的沖動性格,并不是一個很謹慎的人,所以他才會在沖動之下做出裁撤三藩的決定。
所以他對自己的二兒子胤礽確實有不滿,而且也確實在沖動之下廢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但是冷靜之后的康熙帝很快就后悔了,但是前面我們說了,康熙帝是一個很愛面子的皇帝,同時也是一個愛自己勝過一切的皇帝,所以他不可能公開承認自己廢除胤礽的太子之位是錯誤的,他希望走一個“過場”,以文武百官推薦的方式讓胤礽重新立為太子。
《清史稿》以及《實錄》里都有很多史料證明這一點;事實上康熙帝對胤礽的很有感情的,胤礽第二次被廢六年后,康熙帝提到胤礽還滿懷感情“二阿哥(胤礽)何曾不好?二阿哥(胤礽)學問騎射藝能,并無可議之處!
可是,“公推太子”出乎康熙帝的意料,居然跑出了一匹黑馬八阿哥胤禩,不但康熙帝真正的幼年玩伴,八旗貴胄馬齊支持八阿哥,就連康熙帝一貫尊敬的哥哥福全也支持胤禩。
康熙帝雖然很寵愛胤禩的生母良妃(良妃的妃子之位是破格單獨晉升的),也愛屋及烏的喜歡自己這個“老八”,但是康熙帝從來沒有想過讓胤禩當太子。
而胤禩能被滿朝王公大臣公推太子,說明胤禩在康熙帝眼皮子底下默默發(fā)展了令人感到恐懼的實力。
這簡直是公開打了號稱英明圣主的康熙帝的臉,胤禩用事實證明康熙帝很昏庸,自己兒子在他眼皮子底下發(fā)展了那么大的勢力,康熙帝居然不知道!
康熙帝又驚又怒,才會公開毆打馬齊,并且公開宣揚馬齊家族就是靠出賣努爾哈赤長子發(fā)家的,同時強硬宣布胤禩的生母良妃出身低賤,胤禩有這樣的生母決不能做太子。
簡而言之,胤禩讓康熙帝狠狠丟了一次人,從此在康熙帝心目中胤禩這個兒子就和“陰險狡詐”劃等號了,康熙帝是絕不可能讓胤禩這個害得他在文武百官面前丟臉的皇子做自己繼承人的。
事實上康熙五十五年之后,就連九阿哥都知道“八阿哥黨”的核心應該是十四阿哥了。
至于為什么四阿哥雍正帝會突然繼位,拋開雍正帝篡位可能性不談,最大可能是康熙帝突然發(fā)病,自己屬意的繼承人遠在西北,為了保證朝堂的穩(wěn)定,康熙帝臨時決定讓自己四兒子雍正繼位。
咱先根據(jù)電視劇劇情來回答,然后再根據(jù)歷史真實情況來回答。
首先,如果根據(jù)《雍正王朝》電視劇里面的情節(jié)來回答的話,基本上不外乎下面幾個理由:
第一、老八的生母出生不好。
老八的生母是內務府辛者庫的賤奴,康熙早年“不小心”臨幸了一次就有了老八。這樣的母家背景很難被扶上去,皇家最為看重面子和出身。
第二、老八的老婆背景不佳。
劇中老八的老婆被說成了是蒙古哪個部落的王爺?shù)呐畠,也不受公公康熙待見?/p>
第三,老八過于中庸和算計,反而失了果敢和堅韌。
無論是對待下人還是朝中官員,老八都是以禮相待,并且還經(jīng)常雪中送炭,因而得到官員們送的一個雅號“八賢王”,所謂成在賢字,敗也在賢字。在清理刑部填白鴨和任伯安的案件中,老八并未秉公執(zhí)法追查徹底,反而草草收場,這就讓康熙看到了老八的弱點。這種弱點是不適合做一個改革派君主的。
第四、老八缺少一個鼎力支持他的軍中人物。
雖然老八有老十四,老十四不僅管著兵部,還封了大將軍王出征西北,但是老十四也是由自己的小算盤,并不想給他人做嫁衣,因此,沒有軍權的強力支持,老八很難贏得皇位。相比之下,老四就有一個無比忠臣的老十三。
上面的理由都是電視劇內容,下面談談真實的歷史理由吧:
第一、老八母家背景。
老八的生母衛(wèi)氏,是內務府宮內管領(正五品)阿布鼐之女,隸屬上三旗的滿洲正黃旗。不過老八出生之后,由于母親當時位分不高,因此根據(jù)當時后宮制度,老八交給了惠妃,也就是大阿哥生母來撫養(yǎng),老八和大阿哥的關系不錯。惠妃是康熙二十年大封六宮后的四妃之首,并賜予了協(xié)力六宮權力,算是還不錯,對于老八而言,也算是子憑母貴。此外,納蘭明珠(也就是明珠)作為當時朝廷權臣之一,與索額圖不和睦,轉而支持大阿哥(注意,惠妃并不是明珠的妹妹),因此,也對老八比較支持。老八從最初的貝勒,慢慢的升到郡王、親王,其生身母親也被賜為良妃,算是母憑子貴。
老四的養(yǎng)母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生母是孝恭仁皇后烏雅氏,也就是康熙時代的德妃,兩個母親都是滿族中的大姓。
所以,老八的出身背景不算是電視劇中的那樣差,但是和老四的背景相比相對差點。
第二、老八的福晉背景。
老八的媳婦是和碩安和親王岳樂的外孫女,也就是一位正兒八經(jīng)的滿族皇室之女,出身還是很高貴的。安和親王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之子,排行老四,也就是說,論輩分,老八的老丈人其實是康熙的叔伯輩。在順治、康熙兩朝,這位親王一直帶兵作戰(zhàn),參加過平定三番叛亂、準格爾部叛亂等戰(zhàn)役,立下過戰(zhàn)功,只因為如此,才從最初的鎮(zhèn)國公一步一步被加封為親王。并且康熙還讓老八娶了這個王爺家的女孩子。所以來看,老八的妻家背景不錯。但是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和碩安和親王岳樂在順治時期并不支持康熙繼位,所以,你懂的其中輕重。
第三、大阿哥的“推薦”。
康熙四十七年,在太子第一次被廢之后(大阿哥當然是幕后推手之一),大阿哥曾經(jīng)“忘乎所以”,曾經(jīng)對康熙建議殺掉老二,但是卻被康熙嚴厲訓斥,在被老爹處分之后,大阿哥向老爹建議讓老八當太子。這一次建議,讓康熙對老八另眼相看,留下了禍根。
之后的王公大臣公開推薦選舉太子中,老八又得票最多,反而招來了老爹的懷疑,之后的結果和電視劇類似,老二又恢復了太子身份。老八自己反而被老爹猜忌。
雖然之后,老八得以復出,重新出來辦差,廣交朝臣,但是老爹對其的猜忌一直未消失。
第四、斃鷹事件。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在前往熱河巡視,出發(fā)前命令這些皇子隨行。但由于當時是老八的生母良妃去世三周年的祭日,所以老八沒有按時出發(fā),而是派了自己身邊親信太監(jiān)給康熙回話說明了原因,,表示將中途趕上,跟隨康熙一同回京。
但是,老八讓這個太監(jiān)去請假的同時,也讓他順便捎一份禮物給康熙,這份禮物就是一只老鷹,可是最為關鍵的問題是,當這個太監(jiān)送給康熙時,這只老鷹已經(jīng)被悶的奄奄一息了?吹竭@個禮物,康熙發(fā)飆了,當場當著其他皇子的面說:“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這就是《清史稿》中所稱的“斃鷹事件”。
這個事情相當關鍵,算是徹底打掉了老八當太子的機會和可能性。
這個問題呢就回答到這里吧。
康熙為什么在皇位繼承人選上不考慮八阿哥胤禩?
看過電視劇的人都知道康熙是一代明君,他八歲登基,在位時間61年,正因為康熙皇帝在位時間長,又對太子胤礽兩立兩廢,導致了眾皇子對皇位虎視眈眈。八阿哥胤禩也一直在圖謀大業(yè),雖然他素有八賢王的美稱,但康熙卻堅決把他排除在皇位繼承人之外,我當時看電視劇《步步驚心》的時候,很為八阿哥抱不平,后來查找了很多歷史資料,知道了康熙不喜歡八阿哥的大致原因:
一、八阿哥胤禩自幼文武雙全,備受康熙喜愛,17歲的時候就被康熙封為貝勒,在當時封爵的皇子中八阿哥胤禩是最年輕的。八阿哥平素也很會處理人際關系,深得幾位兄弟和群臣的擁護,按理說八阿哥的表現(xiàn)應該得到康熙皇帝的認可和贊揚,并且得到康熙帝的扶持和重用才對。
但現(xiàn)實卻是康熙越來越看不慣胤禩,經(jīng)常當著眾人申飭他,究其原因,原來八阿哥在朝內就形成了勢力很大的幫派,這讓康熙覺得八阿哥對自己的皇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滴醣緛硪尚暮苤兀虼怂幪幪岱腊税⒏,并不斷打壓他的勢力!
二、八阿哥胤禩的嫡福晉善妒,不允許自己的丈夫納妾。康熙得知后訓斥過她,說她這樣的做法使得胤禩子嗣不豐,不合婦德。在康熙帝的壓力下,八阿哥的福晉郭絡羅氏才讓胤禩納了兩個小妾,最后生下了一子一女,但是郭絡羅氏性格潑辣一生未生育,這直接導致了胤禩少子,平生只有一個獨子,古時候醫(yī)療條件差,孩子夭折的幾率大,如果八阿哥繼承了皇位的話,傳宗接代是個很嚴重很現(xiàn)實的問題,古代皇帝選繼承人一般會考慮子嗣的問題。
三、康熙比較寵愛德妃,而看不起胤禩的生母良妃,認為良妃來出身辛者庫,地位低下,因此康熙覺得良妃的兒子八阿哥沒有資格當皇帝。太子胤礽被廢除后,康熙更看好的是德妃所生的兩個兒子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褆,康熙帝認為四阿哥穩(wěn)重務實,堪當重任。十四阿哥英勇果敢,是將帥之才,都有實力繼承自己的皇位。
所以,我認為不管八阿哥胤禩多么優(yōu)秀、多么努力、多么能干,康熙皇帝都不會考慮讓胤禩繼承皇位,只是八阿哥胤禩自己一直覺得有機會,始終抱有繼承皇位的夢想,最終釀成了人生的悲劇。
在康熙王朝中,四阿哥最大的對手就是老八。
他這個八弟也確實是能力出眾,康熙交給他辦的事兒都能辦得非常漂亮,所以在木蘭圍場打獵的時候,康熙在太子犯錯的前提下,讓八阿哥來代替太子接見招待各國使臣。
當時八阿哥非常高興,認為自己未來很有可能會代替太子成為新的儲君。
除了能力強,他也特別會團結人。
他的兄弟里邊老九、老十、老十四都是他的人,相對來說老四只有一個老十三幫忙,至于其他人,無論是太子還是大阿哥,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單打獨斗。
不僅兄弟們幫他的多,更重要的是在朝中八阿哥也是勢力龐大,就連太子都比不了。
上書房三位大臣之中首輔大臣佟國維是他的鐵桿支持者,他自己也不缺少門生。
所以,如果深入調查,很可能會發(fā)現(xiàn)朝中大多數(shù)的官員都和八爺黨有聯(lián)系。
于是,在推舉新太子的事件中,大多數(shù)人推薦的都是八阿哥。
最硬核的還不止如此,在康熙朝的后期,戶部、兵部分別有八阿哥和他的鐵桿盟友十四阿哥來掌管。
戶部是管錢的,兵部是管軍隊的,八爺黨既影響著大清王朝的財政分配問題,又對大清王朝軍隊有著極強的干預能力。
所以,給人感覺八阿哥未來才有可能是皇位的繼承者。
但誰又能想到,康熙卻把皇位傳給了四阿哥。
在康熙王朝中,四阿哥能夠在競爭中勝出,擊敗八阿哥,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在康熙的眼中,老四是一個金剛不可奪其志的人。
大清王朝到康熙朝后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種種弊端,如何扭轉過來,需要一個性格堅定絕對不妥協(xié)的人。
八阿哥善于和稀泥,僅憑這一點就已經(jīng)不被康熙放心了。
雖然八阿哥能力也很強,但是跟四阿哥相比也絕沒有優(yōu)勢,甚至在很多工作的梳理上還要稍遜一籌。
康熙46年黃河發(fā)大水,四阿哥第一時間前往戶部計算庫存的銀兩和災區(qū)附近存糧,可以說一下子就找到了問題的根本,這個水平老八是沒有的。
第三,沒有私心。
從一開始,四阿哥辦事兒完全是為了國家,為了他的皇阿瑪康熙,給人的感覺從來沒有想過為自己打算,所以四阿哥就變成了一個孤臣和冷面王。
八阿哥卻不是這樣,八阿哥雖然也有心當皇帝,他私心卻非常重,在朝中結黨營私還則罷了,更重要的是他利用自己的門人收斂財富,達數(shù)千萬兩之巨。
也導致他在民間和朝廷上的各種利益糾纏不清,難以獲得康熙的絕對信任了。
鄔先生在幫助四阿哥奪取皇位的過程中跟四阿哥說過,“爭就是不爭,不爭就是爭”,告訴四阿哥,要想當這個皇上,就得在外人面前表現(xiàn)對皇位毫無興趣,一心一意為皇帝分憂解難。
所以,10余年的時間康熙對四阿哥種種表現(xiàn)贊賞有加,認為他沒有私心,于是對四阿哥最放心。
皇位也自然是四阿哥的了。
清朝前期奉行“有德者即登大位”,而不是嫡長子繼承制。但“有德”這個評價標準在現(xiàn)實中不好操作,正因為如此,各皇子才為爭奪皇位而打得頭破血流、不可開交。
在康熙王朝中,太子位的爭奪始終是賺人眼球的巨大噱頭,眾多皇子中,八阿哥胤禩在這場激烈的帝位爭奪上可謂是一個主要角色,但歸根結底也是一個悲劇人物。
康熙臨終前曾對他的兒子們作了一個短短的總結,給胤禩的評價就是:
處處學朕,又處處學不像。
這就是胤禩做不了皇帝的原因之一!爱嫽⒉活惙闯扇,聰明確實聰明,處處模仿父皇康熙,可惜真面目還是被識破。也就是他的一切表現(xiàn)目的性太強,只為了皇位去表現(xiàn)。
歷朝歷代,皇子地位高低與母族背景是否強硬有很大關系。胤禩的母親出身卑微,沒有資格親自撫養(yǎng)皇子,所以胤禩是在大阿哥胤禔的母親惠妃身邊長大的,也正因為如此他與惠妃感情甚親。
所以,康熙雖然喜歡胤禩,但其母地位低微,他的內心不會考慮胤禩,可胤禩不這樣想,他信奉事在人為。
所以他從小便忍辱負重,加倍地學習文武知識,在康熙的眾多皇子中,胤禩可以說是非常出類拔萃的,人稱“八賢王”。
也是因為出身使他在眾兄弟子侄間并不得貴重,甚至頗受冷遇,使他少了一些與生俱來的傲氣和飛揚跋扈,有一種自然的隨和好脾氣。許多大臣都會在康熙面前夸贊他。就連康熙的哥哥裕親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務矜夸”。
他這樣待人為寬贏得了康熙的喜愛,因為康熙就是一個寬宏大量、心性隨和的皇帝,自然也愿意看到自己的兒子能像自己一樣。
他長袖善舞,與朝中大臣處好關系,可謂是有求必應,漸漸他的身邊圍攏眾多王公朝臣,形成了八爺黨,同時他與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交情非比尋常,就算是同位競爭對手的大皇子,在自知自己沒有希望的前提下,也把手中的一票投給這個八弟,可見,胤禩在為人處事上是何等高明。
反觀四皇子胤禛,雖說和老八實力相當,但是在人緣方面,這個四哥真要自嘆不如了。
這些重臣在康熙面前說盡他的好話,但這一招恰恰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廢太子的痛苦經(jīng)歷讓康熙最忌諱自己的身邊發(fā)生的黨派之爭。
身為皇帝,眼看太子黨被廢除,可以安寧一時,沒想到又出了個八阿哥黨,甚至比太子黨還要囂張,招數(shù)更是花樣百出。王公大臣們紛紛舉薦不說,還安排算命之人從中妖言惑眾、蠱惑人心,說八阿哥有帝王之相,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
大臣們以為皇位已定,此起彼伏地涌入八王府巴結逢迎為自己加官進爵。康熙怒不可支,盛怒之下,把支持黨爭的全部處死,甚至動用了無比殘忍的刑法,可見康熙對皇子之間爭奪儲位的斗爭是深惡痛絕。
康熙的大開殺戒也讓胤禩看出來自己在皇位爭奪中并沒有占據(jù)太多的優(yōu)勢,他沒有反省,而是繼續(xù)努力,更加地廣積善德,以借他人之口說出自己想說之事。
在積德行善方面,不管是真是假,總之,胤禩的表面功夫是真的做到家了,也在用輿論與康熙作著抗爭。
而胤禛卻低調得讓人忽略,他傾盡全力為康熙辦事,身邊也沒啥人為他說話。
如果胤禩真的像所傳的那樣親善祥和,或許當上太子還是很有希望的。不過,假的終究是假的。胤禩的“仁義”說到底也是虛偽的,只不過是為了實現(xiàn)他政治追求的手段。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廢的時候,胤禩被康熙授權全權處理、審訊有關涉嫌之人。
這次,胤禩沒有揣摩出父皇的真實用意,露出了真面目,讓康熙對他失望透頂,失去了立儲資格。
康熙本意就是要讓那些太子黨為兒子背個鍋,兒子終究是兒子,康熙不想讓胤礽死。他努力在給胤礽找一條退路留著。
可胤禩倒好,看到哥哥們相繼落馬,平時的仁慈蕩然無存,心狠手辣的一面完全暴露了出來。
他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主審機會,下定決心要讓這個昔日的太子徹底沒有翻身之地。辦起案來手下是毫不留情。他雖有一顆七竅玲瓏心,卻真正低估了康熙對自己兒子的愛。太子是再也沒有翻身之地了,可他自己多年的仁義形象也在康熙的心中徹底崩塌。
眼看康熙的身體愈見衰敗,時間不等人,胤禩決定主動出擊來進一步制造康熙最為看中的寬容、仁義的形象。私下聘用了張明德這個相士,讓他大肆吹捧,說什么胤禩“白氣貫頂”,乃明君之相。沒想到康熙得知后大發(fā)雷霆。
胤禩的本意是想利用朝野輿論給康熙以壓力,從而迫使其就范順從眾意立自己為太子,孰不知此舉已是形同對抗,大大地觸動了康熙的龍須,讓康熙痛不可耐,招致康熙的強烈抵觸。
這招不成又出下招,胤禩雖然與十四皇子胤禎交好,但是一旦涉及到皇位就完全不念兄弟之情了。在康熙的壽辰之時,暗中掉包換掉了胤禎送給康熙的禮物,變禮物為一只死鷹,氣得老父心臟病發(fā)作。從這就可以徹底看出胤禩平時的孝心、善心是何等虛偽。
在康熙皇帝的皇子中,胤禩是非常有能力的,這個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辦事有能力,結緣有能力,具備了這兩個條件,要繼承皇位問題就已經(jīng)不大了,但胤禩存在著一些硬傷,相比之下,胤禛不但能力出眾,也更加務實,所以康熙皇帝最后才選擇傳位給胤禛。
康熙皇帝
胤禩的生母良妃衛(wèi)氏,她出身辛者庫,這是滿洲貴族奴仆的意思,包衣的一種,這個群體的構成較為復雜,主要是罪人,俘虜,戰(zhàn)爭中歸降的一類人,身份是比較卑微的,并且胤禩的母親并不是康熙皇帝的寵妃,胤禩只是一夜情的產(chǎn)物。
單是母族的出身就注定了胤禩當太子的機會不大,胤礽的母親孝誠仁皇后滿洲正黃旗,爺爺索尼輔政大臣,父親噶布喇也是領侍衛(wèi)內大臣,兼議政大臣,胤禛的母親孝恭仁皇后,滿洲正黃旗,父親威武護軍參領。
清朝選擇皇位繼承人,不是只看有沒有能力的,也是要看母族出生的,天下雖然是皇帝的天下,但是治理天下卻不只是依靠皇帝一人親力親為,皇帝本人也需要外戚,宗親,臣子們支持的。
八爺胤禩
胤禩在出身上吃了虧,但并不意味著他完全沒有機會,康熙皇帝是很喜歡胤禩的,他才17歲時就被加封為貝勒,先后擔任過內大臣,內務府總管等職務,胤禩為人圓滑世故,待人隨和,和大臣們接觸的過程中,完全沒有王爺?shù)募茏,在諸位皇子中,學問也不錯,所以胤禩在朝中的口碑是很好的。
本來胤禛,胤禩這些皇子,他們和爭奪儲君之位都沒啥關系,因為太子胤礽也非常優(yōu)秀,并不像一些影視劇中演的那樣懦弱無能,并且胤礽的太子之位非常的穩(wěn)固,但胤礽長期處于壓力之中,行事逐漸變得乖張,最后被康熙皇帝廢黜了太子之位。
廢太子直接導致皇子們的矛盾激化,奪嫡之爭開始了。胤礽被廢黜太子后,康熙皇帝讓大臣們在皇子中選一人為新太子,結果以佟國維、馬齊為首的大臣們,上了一個聯(lián)名折子共同保舉八阿哥胤禩,這引起了康熙皇帝的警覺,皇帝最怕的就是結黨,更何況這還是皇子和大臣們結黨。
康熙皇帝怒斥佟國維,馬齊等人,打壓八爺黨的意圖十分明顯。而來自大阿哥胤禔的暗箭更為致命,胤禔在胤礽被廢后,進言愿意代康熙皇帝殺廢太子胤礽,康熙皇帝對他十分反感,他自知奪嫡無望了,當即又對康熙皇帝進諫,有相面人言八阿哥日后必大貴,舉薦了胤禩為太子。
加上朝中大多數(shù)大臣都舉薦胤禩為太子,康熙皇帝開始直接剪除胤禩的黨羽,胤禩也在太子被廢后被革去了貝勒爵位。康熙五十三年,胤禩挑選了兩只上等的海東青送給康熙皇帝,但到康熙皇帝手里時,卻變成了兩只奄奄一息的死鷹,斃鷹事件的發(fā)生,再度激化了康熙皇帝和胤禩的矛盾。
康熙皇帝直接斥責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鄙踔吝說道:“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可見此時的康熙皇帝已經(jīng)是非常的厭惡胤禩了,胤禩雖然為人世故,但是卻不知道收斂鋒芒,尾大不掉導致了他奪嫡的失敗。
對比之下,胤禛一邊踏實辦事,一邊在關鍵的地方發(fā)力,戴鐸,年羹堯,隆科多,胤祥,他黨羽雖然不多,但個個十分關鍵,手握重權,也正因為胤禛沉得住氣,穩(wěn)得住局面,逐漸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好感,成了最佳的儲君人選。
在《雍正王朝》里,八阿哥的能力出眾并沒有怎么表現(xiàn)出來,只是他處處收買人心、黨羽眾多、人脈極廣,遍布朝野上下,身邊還有老九、老十和老十四圍著,就連康熙重臣佟國維最后也把寶壓在他身上。
老八沒有多少政績。自張五哥頂兇一案之后,老八分管刑部,刑部原來是太子管的。老八分管后不是為了理清冤獄正本清源而是為了在康熙面前樹立自己的形象、為了扳倒太子,他夜審肖復興,深夜進宮向皇上匯報?滴跏潞蠓饫习藶榱ね酰菜憬o足他面子,對他分管工作的肯定。
老八犯了康熙的大忌。清朝皇權是高度集中,康熙晚年最憂心的是朝廷的黨爭,八阿哥到處結黨,遍布朝堂各個部門,老八素有八賢王之稱,但他是用寬仁收買人心。太子第一次被廢,康熙要求在京四品以上、地方二品以上官員舉薦新太子,滿朝除了老四和老十三、張廷玉等極少數(shù)人堅持保舉太子胤扔,幾乎都是保舉老八的,這不能不引起康熙的警覺,八阿哥黨的實力已經(jīng)影響到了皇權。保舉老八的八爺黨因此受到重創(chuàng)。其實,在康熙心里,老八從來就不是太子人選。
老八身邊缺少有遠見卓識的智囊謀士。雖然老八黨羽眾多,多是陳腐貪瀆之人而無遠見卓識之士,朝野上下許多官員只是見風使舵,包括佟國維這樣位高權重的大臣也只是為了自己永享高官厚祿而攀附于老八。
老八缺少軍中人物的鼎力支持。老八和老十四雖然一黨但并不一心,老十四懂軍事分管兵部,后來被封為大將軍王,引起老八的嫉妒,斃鷹事件,老八是幕后黑手,康熙當然知道是誰所為,只是為了朝廷的安定就沒有追查。沒有軍權的強力支持,老八很難贏得皇位。。
而老四胤禛則不同。
黃河決堤,在戶部查清錢糧實數(shù),針對國庫空虛,已無糧可調、無款可撥的狀況,提出了賑濟救災的方案,然后和老十三到江南籌款募捐,解決朝廷的燃眉之急,康熙十分滿意。
康熙決定追查戶部欠款,大家都感到棘手,這是個得罪人的差事沒人愿意接,最后推給老四,最后因為太子的干預而不了了之,康熙也知道責任不在老四。
老四就有一個無比忠臣的老十三。他們之間的關系不是因為利益而是因為老十三感恩老四從小對他的照顧。老十三不僅行俠仗義最主要的是懂軍事,在軍中威望極高,這對老四奪取最高權力和穩(wěn)固統(tǒng)治地位起到關鍵作用。
老四始終牢記“君子不黨”的圣訓,平時以孤臣自居,即使被撤去差事處于人生低谷也是潛心向佛而不愿卷入爭斗中去。
鄔思道是老四的智囊也是《雍正王朝》中的第一高人,老四對他基本上是言聽計從,對胤禛能夠取得一次次勝利最終登上權力頂峰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太子第二次被廢萬劫不復,太子師傅王琰也倒向老四,為他登上王位獻上一計:讓鄭春華自盡以免不能授人以柄。
康熙在“死鷹事件”后革去老四等人的一切職務實則是對他的保護,康熙的一片苦心無人能懂?滴跖R終托付老四要刷新吏治、匡補他的過失,善待他的兄弟和臣民?滴醪焕榍Ч乓坏郏弁跣男g無人可及。
如果八阿哥不是在清朝,他是非常有希望成為繼承人的。如果是明朝,或者之前的朝代,太子甚至能夠在大臣的擁護下和皇帝對立,甚至皇帝想廢掉太子也是萬萬不能的。以八阿哥黨羽的力量,在那個時候是非常有希望成為皇帝的。八阿哥走的是群眾路線,說實話犯了康熙皇帝的忌諱。清朝的皇帝,皇權是高度集中,這個時候八阿哥還在到處結黨,其實是非常不明智的。因為那些黨羽和康熙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所以八阿哥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讓康熙滿意,讓康熙覺得自己是個能托付大清江山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八阿哥得到那么多大臣的支持,如果康熙讓他做太子,說實話康熙自己皇位就岌岌可危了。說不定什么時候弄出逼宮的事情來,畢竟康熙也是知道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最后讓李淵做了太上皇,自己做了皇帝。歷史上哪怕是皇帝親自立的太子也是要刻意和大臣保持疏遠的,畢竟皇帝老了就會多疑,兩個人手底下的人都會不安分,弄得不好就鬧出慘案,比如漢武帝的太子劉據(jù)。還沒有做上太子的八阿哥就和一些官僚弄在一起,這是要干嘛?康熙可能會想:“難道我不給你八阿哥皇位,你還要來搶么?”
在康熙晚年,由于太子胤礽的靠山索額圖失勢,而太子在這之后所表現(xiàn)出來的形象又極為讓康熙不滿意,所以在康熙晚年爆發(fā)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九十阿哥以及十三、十四阿哥都先后卷入了這場爭端之中。
在這次爭端之中,一開始很多人除了太子之外,希望最大的還是八阿哥,因為在所有皇子之中,八阿哥本人最像康熙,而且其背后有老臣佟國維支持,除此之外老九的財力和老十的勢力都在背后支撐著八阿哥,所以按理來說應該是八阿哥本人最有希望奪嫡。
可是歷史總是愛和我們開玩笑,原本勢力最強且情商挺好的八阿哥居然輸了這場奪嫡,而四阿哥在朝臣之中的人緣最差,而且勢力也很弱小,背后僅僅只有十三阿哥以及年羹堯等“少壯派”作為依托,可是居然就奪得了皇位,那么康熙最終為什么會選擇四阿哥而非八阿哥呢?
康熙在清朝時期被稱為“圣祖”,一方面是為了宣揚他平三藩、收復國土以及擊敗戈爾丹的功績;另一方面康熙治國以寬仁著稱,符合當時那些讀書人心目之中圣君的形象,所以廟號就給他定了個圣祖。
可是康熙的“仁”在晚年也誤了大事,在康熙晚年,他的體力和精力都開始跟不上了,所以也導致大量的貪污舞弊發(fā)生,比如康熙晚年的揚州大水,朝廷居然拿不出救濟的款項。
而此時的八爺黨和太子黨呢?一個個都在瘋狂斂財,面對災情他們自然是知道的,可是一個個都是只說不做。
而雍正這個人在當時朝堂上的名聲的確不好,電視劇《雍正王朝》里說冷面王絕非夸大之詞,否則怎么可能會給乾隆攢下這么多銀子呢?但是正是因為他的冷面改變了康熙晚年的格局,康熙知道要想改變他晚年留下的亂攤子,唯有一個像雍正這樣的人。
因為假設還是由八阿哥的性子,那么他很可能會為了安撫朝臣而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這樣的話清朝的江山是絕對不長久的,要想改變康熙晚年的弊政,唯有一個如同雍正一般擁有鐵血手腕的人,事實證明雍正做到了。
在當時康熙的九字之中,八阿哥的出身可能是最低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從正統(tǒng)性來說,非嫡非長。
非嫡就是不是皇后所生的兒子,在古代那個宗法社會之下,人們是很看重嫡長子的身份的,當年晉武帝明明知道司馬衷是白癡為什么一定要傳給他?因為人家是嫡子,而且是長子;非長就是不是皇帝的第一個兒子,按照古時候的宗法制度來說,如果沒有嫡子,那么就由庶長子來繼承,而這兩條八阿哥都不占。
而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給八阿哥再加一條就是非貴,就是不是出身富貴之人,在所有的阿哥之中老八的出身是最低的,良妃雖然在年輕時集康熙萬千寵愛,可是她的出身始終是一個大問題:出身辛者庫。
何為辛者庫,就是當時替所有太監(jiān)宮女洗臟衣服的地方,可能只比康熙王朝之中的容妃好一點點,所以八阿哥也可以說是賤婢之子,這也成為了他儲君之路上的最大絆腳石。
而雍正呢?出身比較好一點,雍正出身時候,他的生母位份也不高,可是比起良妃來說已經(jīng)是好了不少,由于身份過低所以只能交給其他嬪妃來養(yǎng)育,可是他的養(yǎng)母的身份地位可是很高的,具體我就不多說了。
而后來康熙也年紀雍正生母入宮多年,在之后更是將其晉升為皇貴妃,這在后宮之中可是僅次于皇后的存在,如果沒有皇后,那么皇貴妃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后。
所以從身份上來說,雍正的出身比老八好太多。
而且最主要的雍正比老八會布局,雍正的軍權有年羹堯,朝堂之上又有隆科多支持,而老八則比較尷尬了,在當時軍中沒有實力派干將,這就等于沒給自己后路,所以從布局上來說老八又比雍正差一籌,所以老八輸給雍正屬實不冤。
事實上,有兩大原因。
一、廢太子集團徹底崩潰之后,大阿哥集團也被處置,但大阿哥集團中很多未被處置的勢力投靠了八阿哥,因此,八阿哥黨的實力是當時最強的,已經(jīng)影響到了皇權。這無疑令康熙警惕。
二、八阿哥+九阿哥+十四阿哥黨的形成,吸收了大量舊官僚,所以八阿哥黨本身也是腐朽的,有太多廢物與貪瀆者,這與康熙希望找到一個能下狠手清理舊弊的繼承人要求不符。而雍正歷來以冷面王出現(xiàn),能夠干事,愿意干事。兩下比較,顯然雍正更符合康熙的要求。
一天中什么時候運動減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練啞鈴多大的孩子適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辦怎樣才能預防 孩子的羅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戀怎么辦如何有效疏導孩子 醫(yī)生婆婆稱自己專業(yè)孩子的事必須 兒子成人禮送什么禮物好呢給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萬不要離婚對于孩 小孩千萬別讓老人帶的說法正確嗎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讓孩子開口說話 這幾個方法 怎么讓孩子吃飯 教你如何讓孩子 怎么管教不聽話的孩子 家長首先 頑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導孩子 孩子性格軟弱怎么辦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辦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執(zhí)怎么辦 家長們不妨 愛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試試 養(yǎng)育優(yōu)秀的孩子具備特征,家長要 高考數(shù)學難出新天際,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費十幾萬只考了302分 媽媽覺得 甘肅作弊考生留下來的疑團,是怎 一舉奪魁!高三學生離校時,校領 高考釘子戶:26次參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車因泥石流脫線!此類 “女兒16歲,學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門的內容,頻頻出現(xiàn)在教科 川渝地區(qū)幾所大學實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