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色一区二区三区,一本大道道久久九九AV综合,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综合亚洲国产2020

    <legend id="mljv4"><u id="mljv4"><blockquote id="mljv4"></blockquote></u></legend>

    <sub id="mljv4"><ol id="mljv4"><abbr id="mljv4"></abbr></ol></sub>
      <mark id="mljv4"></mark>
      教育培訓(xùn) > 中國歷史上下落不明的頂級國寶,它們還會再出現(xiàn)嗎?

      中國歷史上下落不明的頂級國寶,它們還會再出現(xiàn)嗎?

      2020-11-02 16:32閱讀(61)

      中國歷史上下落不明的頂級國寶,它們還會再出現(xiàn)嗎?:關(guān)于中國歷史上四件下落不明的頂級國寶到底是哪四件,大家都眾說紛紜,但其中較為集中的意見是以下這四件。

      1

      關(guān)于中國歷史上四件下落不明的頂級國寶到底是哪四件,大家都眾說紛紜,但其中較為集中的意見是以下這四件。但是會不會重見天日,依然猶未可知。不過作者推測,隨著近年來的“古董熱”持續(xù)發(fā)酵,它們依然沒有現(xiàn)世。所以,不管是就此埋沒還是被人收藏,以后再出現(xiàn)的幾率都不是很大了。讓我們一起來見識見識這四件遺失的國寶。

      第一個就是北京人的頭蓋骨。

      1929年冬天,考古學(xué)家開始在北京西南角的周口店挖掘,發(fā)現(xiàn)了距今約60萬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定名北京猿人,也叫北京人頭蓋骨,后正式名稱為“中國猿人北京種”,科學(xué)上常稱之為“北京直立人”,屬舊石器時代。

      1941年,北京人頭蓋骨被移交給即將離開北京撤回美國的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同年12月5日,該部隊所乘火車駛往秦皇島,但由于隨后珍珠港事件爆發(fā),日本軍隊俘虜了北京、天津等處的美國兵,北京人頭蓋骨從此下落不明。2012年3月,“北京人頭蓋骨遺失之謎”出現(xiàn)新線索,可能埋在秦皇島的某處土地下。

      二戰(zhàn)結(jié)束后,美國、中國、日本都開展了對北京人頭蓋骨的尋找工作,但至今沒有這些珍貴化石的下落。多年來,尋找“北京人”一直停留在民間操作和學(xué)者呼吁的層面。1998年,以“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fā)現(xiàn)者之一、著名古人類學(xué)家賈蘭坡為首的14名中國科學(xué)院院士呼吁有關(guān)人士行動起來尋找“北京人”化石。1999年,房山區(qū)有關(guān)部門也發(fā)出“世紀末的尋找”的呼吁。但由于牽涉到日本、韓國等國外政府和相關(guān)人士,所以單純靠民間的努力,很難取得進展。

       第二件是和氏璧。

      和氏璧: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稱和氏之璧、。為天下奇寶。是雕刻印章的寶貴材料,據(jù)說,西漢時期,王莽曾經(jīng)為漢平帝雕刻了一枚傳國玉璽,被加號“安漢公”。

      傳說,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后,命玉工將宰相李斯書寫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皇帝的玉印。這樣,和氏璧就成了國璽。代代相傳。有人甚至還找到了用刻璽的邊角料所制作的玉塊。

      秦始皇死后,趙高利用和氏璧篡權(quán)。劉邦率兵攻入咸陽時,國璽落到了他的手中。劉邦建立漢朝后就把玉璧作為漢朝的國印,從此和氏璧成為“傳國璽”。劉邦之后,傳了九代皇帝。西漢末年,王莽篡權(quán)。當(dāng)時因小皇帝劉嬰年幼,傳國璽由皇太后代管。王莽讓弟弟到長樂宮去要玉璽,皇太后氣憤地把傳國璽摔到地上,罵道:得這塊亡國璽,看你兄弟有什么好下場!傳國璽被摔缺了一角,后來王莽用黃金鑲補,但無濟于事,還是留下了缺痕。

      但是,歷史文獻中關(guān)于秦國傳國玉璽的來龍去脈記載還比較詳細!稌x書·輿服志》、唐徐令信《玉璽譜》等記載“色綠如藍,溫潤而澤”,指明它是用藍田玉制成的,因此用和氏璧制成傳國玉璽的說法是沒有根據(jù)的。

      那么,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處呢?目前有兩種推測:第一種推測認為和氏璧被作為隨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內(nèi),并沒有作為傳國玉璽流傳后世。如果這樣,將來有朝一日發(fā)掘秦始皇陵墓地宮,我們還有機會一睹和氏璧的風(fēng)采。另一種推測認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戰(zhàn)爭中丟失或者被項羽掠奪而去。秦末,項羽率兵進攻咸陽,焚燒秦宮殿,挖掘秦陵墓,掠奪寶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但隨后而來的楚漢戰(zhàn)爭中,項羽兵敗,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玉璽或許藏在項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或許遺落在項羽敗死的垓下(今安徽固鎮(zhèn))。

      這顆玉璽經(jīng)北周、隋、唐,一直傳到五代的后唐。后唐末帝李從珂為石敬瑭圍困自焚后,這顆玉璽也下落不明了。北宋趙匡胤開國后,就未見有傳國玉璽的記載。北宋哲宗時,一位農(nóng)夫在耕田時發(fā)現(xiàn)了傳國玉璽,送至朝廷,經(jīng)諸大學(xué)士一局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是始皇帝所致的傳國玉璽。等到了金兵破汴梁,玉璽又失蹤了。

       第三件就是《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侨找,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边@篇傳誦千古的《蘭亭集序》意境高遠,讀來朗朗上口,而更重要的是,它由書法大圣王羲之親筆書寫,是王羲之作品中的精品,從王羲之開始,就把他當(dāng)做傳家之寶,絕不外傳。

      傳聞?wù)f,唐太宗死后本應(yīng)按其遺囑將《蘭亭集序》放入他的棺中,但他的兒子唐高宗李治也是一個書法迷,他將《蘭亭集序》扣了下來,到后來他死時也立下遺囑要把他收藏的全部書畫包括《蘭亭集序》都放入他的棺中。而他的老婆武則天“以其人之道,還施其人之身”又將《蘭亭集序》扣了下來,因而后來《蘭亭集序》就裝入了武則天的棺材。還有,另外據(jù)宋代蔡挺在跋文中說,《蘭亭序》偕葬時,為李世民的姐妹用偽本調(diào)換,真跡仍留存人間。

      至于真相到底如何,恐怕這個謎底目前是難以解開的。尤其唐太宗當(dāng)年命人臨摹了諸多《蘭亭集序》帖分賜給兒子及大臣們,這些摹本因此更增加了人們辨知真跡的難度。不過,近來有人提議說,不妨發(fā)掘唐太宗等一干唐朝皇室所在的乾陵,鑒于乾陵從未被盜過,因而可能找到《蘭亭集序》的希望還是較大的。只是以現(xiàn)代科學(xué)的發(fā)展水平,要想成功地發(fā)掘乾陵,還為時尚早。那么,就將這個疑問繼續(xù)留待后人來解決吧。

       第四件是《永樂大典》

      永樂三年(1403年)傳奇帝王明成祖朱棣下令編纂《永樂大典》 高僧姚廣孝和翰林院學(xué)士解縉,帶領(lǐng)3000多文臣接手了這項工作,前后耗時四年,大典共輯錄圖書七八千種,將中國古代典籍盡量收集齊全,大典內(nèi)容可以說是包羅萬象,保存了大量的我國十四世紀以前的文學(xué)、藝術(shù)、哲學(xué)、宗教和應(yīng)用科學(xué)等方面的豐富資料。

      《永樂大典》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錄60卷 裝成11095冊,總字數(shù)約3.7億字,《永樂大典》是一部古今中外所罕見的大型類書,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是中國古代最為成熟,最為杰出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修成之后,最初藏在南京的文淵閣,永樂十九年即公元1421年,經(jīng)過十來年的精心準備和大規(guī)模營建后,朱棣的新皇宮和未來的國都北京落成之后,《永樂大典》就是在這個時候從南京搬遷到了這座神秘的皇宮里。作為皇家藏書 秘不示人。

      在整個明朝,別說一般讀書人,就是高層官員,也沒有機會接觸和閱讀《永樂大典》,成為了封建帝王個人的御用品,對于深藏禁宮的《永樂大典》明朝歷代史書中很少提及,即使有記載,也只是寥寥幾句!隨著時間的流逝,《永樂大典》似乎已經(jīng)漸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在文明古都燒殺搶掠,翰林院坐落在東交民巷 靠近使館區(qū),已經(jīng)被淪為戰(zhàn)場,那些價值連城,有些甚至從未在皇宮之外面世的古版書籍,正在被大火一點一點的吞沒!一些沒有被焚燒的書籍,被隨意的拋在院子里 池塘中!侵略者對《永樂大典》肆意搶掠,在這場災(zāi)難過后,《永樂大典》幾乎喪失殆盡,僅存的數(shù)百冊也散落世界各地。

      2

      從現(xiàn)實的角度來說,我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個官方說法中聽說過有什么“失蹤的四大頂級國寶”,這所謂的“四大頂級國寶”很大程度上是人們隨意排列的,并不具備太多的權(quán)威性。

      我覺得幾乎是個人都能隨意對其排列,所以在下面我就斗膽排列一下我認為我們歷史中失蹤的、能稱之為頂級國寶的文物寶貝。

      傳國玉璽

      對于很多國人來說,和氏璧的名頭是如雷貫耳一般存在于我們腦海中的,關(guān)于圍繞著和氏璧發(fā)生的各種典故,隨便一個人都能站出來說道一二。

      不過大家不知道的是,和氏璧是在秦朝之前的稱呼,在秦朝建立、在秦始皇把和氏璧雕琢成玉璽之后,人們對和氏璧的稱呼就發(fā)生了變化,這時候?qū)褪翔当容^正確的稱呼是傳國玉璽。

      秦始皇在把和氏璧雕成傳國玉璽的過程中,他讓人在上面刻下了八個字,這八個字就是“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因為這枚由和氏璧雕琢而成的傳國玉璽是秦王朝這個歷史中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的重要象征,所以在秦朝滅亡之后,傳國玉璽就成為了歷代皇帝眼中的熱餑餑,將其當(dāng)成了自己當(dāng)皇帝的重要憑證。

      后來的歷史中,傳國玉璽又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變化。

      在王莽篡漢的時候,傳國玉璽被西漢太后摔破了一個角,王莽成為皇帝后,為了修補傳國玉璽,他就讓人用黃金把傳國玉璽鑲嵌了起來。

      在后來的歷史流傳中,傳國玉璽又先后被曹魏、后趙刻上了不同的文字,直至流傳到五代十國時期,隨著天下局勢的混亂,傳國玉璽才失蹤在了歷史之中。

      我覺得以傳國玉璽在歷史流傳之中的重要性,其絕對是能排列到這個榜單中的。

      北京人頭蓋骨

      1929年,民國考古學(xué)家在北京附近考古、挖掘出了60多萬年前的北京人猿頭蓋骨。

      在北京人頭蓋骨出土后,其化石一直被保留在協(xié)和醫(yī)院中供外國人研究,即便1937年日本人的戰(zhàn)爭波及到了北京,也沒能影響到北京人頭蓋骨。

      而在日本和美國開戰(zhàn)之后,隨著日本和美國的交惡,這些北京人頭蓋骨的處境變得有些岌岌可危起來,為了保護這些頭蓋骨化石,美國人決定把這些化石轉(zhuǎn)移到美國保管。

      正當(dāng)這些頭蓋骨化石準備被轉(zhuǎn)移到美國的時候,這些美國人在國內(nèi)遭受到了日本人的襲擊。

      這一搶奪,從此決定了北京人頭蓋骨未知的結(jié)局。

      在被搶奪后,這些頭蓋骨化石仿佛人間蒸發(fā)一般,徹底消失在了歷史之中,即便后來日本戰(zhàn)敗投降了,也沒能找出這些頭蓋骨化石去向的絲毫蹤跡。

      慈禧夜明珠

      慈禧是一個非常窮奢極欲的女人,在她執(zhí)掌清帝國大權(quán)的多年歷史歲月中,她憑借權(quán)力從天下間獲得了許多價值無可限量的珍寶,夜明珠就是她眾多珍寶中最珍貴的一件。

      在慈禧獲得夜明珠后,她喜歡到了極點,時常把玩著這顆夜明珠,為了能讓這顆夜明珠永遠陪伴自己,她死前就讓人把這顆夜明珠放到了自己的口里,隨同自己一同埋葬進了陵墓中。

      1928年,在孫殿英對慈禧陵墓的洗劫中,這顆夜明珠并沒有得到幸免,在被孫殿英從慈禧的口中給撬出來后,和其他珍寶一起流落到了外界。


      根據(jù)孫殿英的說法,這顆夜明珠被他委托戴笠送給了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

      只不過這顆夜明珠在被孫殿英送出去后,就開始失蹤了。

      關(guān)于宋美齡有沒有收到這顆夜明珠、這顆夜明珠最后又流落到了哪里,現(xiàn)在根本就沒有人可以知道。

      九鼎

      大禹定鼎江山之后,他曾讓人把九州各地供奉上來的青銅鑄造成了九個鼎,分別各代表著九州中的一州。

      九鼎被鑄造出來之后,成為了天下的象征,在夏、商、周三個朝代,分別被供奉于各自的都城之中。

      最終在秦始皇滅掉了東周之后,九鼎落到了秦軍的手中,只不過當(dāng)九鼎從東周都城轉(zhuǎn)移到秦朝都城咸陽的時候,卻意外的失蹤了,關(guān)于九鼎到底去了何處,至今都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

      十二金人

      在秦始皇統(tǒng)一了江山之后,可能為了彌補沒有九鼎的遺憾,所以他就讓人收繳了天下百姓所持有的武器,將這些武器融化鑄造成了十二個體型龐大的金人。

      當(dāng)然,金人的金并不是黃金的金,當(dāng)時金人的金,指的其實是青銅。

      在秦朝滅亡之后這些金人也隨之失蹤不見了身影,有人說,這些金人在秦始皇死后隨同秦始皇一同埋葬進了秦皇陵地宮中,也有人說這些金人早在歷史的動亂之中被融化掉了。

      蘭亭序

      蘭亭序出自于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之手,因為具有高度的藝術(shù)性,從而被人們稱之為天下第一書。

      在蘭亭序流傳的多年時間中,其一直受到人們的追捧,特別是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對其珍愛有加,在死前,特意留下了讓人把蘭亭序和自己一同埋葬進陵墓中的遺言。

      在歷史記載中,蘭亭序被李治按照李世民遺囑埋葬進了李世民的陵墓中。

      不過在溫韜挖開李世民陵墓時,卻不見蘭亭序的絲毫蹤影,因此關(guān)于蘭亭序的去向,就有些撲朔迷離了起來。

      有人說,蘭亭序在李世民死后確實被埋進了李世民的陵墓中。

      只不過因為溫韜的手下不識貨不小心把蘭亭序給毀掉了,或者在溫韜挖李世民陵墓的時候,他手下有人暗中把蘭亭序隱藏了起來。

      也有人說李治因為喜愛蘭亭序,所以沒有按照李世民的遺囑行事,而是把蘭亭序留在了身邊,最終在李治死后,這蘭亭序就被埋進了他和武則天的乾陵中,隨著乾陵的保存完好,至今一直沒有被挖掘出來。

      以上就是我們歷史中至今下一直落不明的頂級國寶,如果我們要排列四件下落不明的國寶榜單,我覺得應(yīng)該是要從這幾件頂級國寶中尋找排列的,至于說最貴上百億人民幣的說法我不知道是從何而來,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這些國寶都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3

      在我國漫漫歷史之中,經(jīng)歷過從青銅文明一步步的上升階段。中間也有很多祖先們智慧的結(jié)晶,這些文物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更加的彌足珍貴,但是中間隨著朝代的更迭和戰(zhàn)爭的爆發(fā),有一些文物已經(jīng)找回來了,歷經(jīng)種種磨難回到祖國的懷抱,它們對于研究人員研究當(dāng)時的文明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有一些卻遭到了\"失聯(lián)\"。

      第一個就是北京人的頭蓋骨。

      我們都知道人類經(jīng)歷了從猿到人的轉(zhuǎn)變,而北京人所處的時期正是這一個轉(zhuǎn)變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所以他們留下的東西的價值就不言而喻了。上世紀二十年代,有科學(xué)家在周口發(fā)現(xiàn)了猿人的頭蓋骨。這一發(fā)現(xiàn)立馬震驚了全世界。有人說他的價值超過百億。但是如果從研究歷史價值來看,它簡直就是無價的,而這么一個無價之寶卻在最后抗日戰(zhàn)爭之中丟失了,至今沒有再出現(xiàn)過。

      二是《富春山居圖》,這個畫是元代有名的畫家所做的,黃公望是一位與眾不同的畫家。

      他的繪畫生涯是從自己四十歲開始的。在前四十年他一直在仕途生涯中抑郁不得志。好不容易當(dāng)了一個小官,最后還被連累進牢了。當(dāng)他出獄之后就開始到處觀察開始畫世間萬物,在古代已經(jīng)到了不惑之年的他和自己的師弟一起云游四方。

      兩個人到了富春江的時候停了下來,黃公望在這個地方住到了自己人生最后的日子,中間他每天觀察這個地方的每一個細節(jié),這里的水,樹,都被他收入畫中,用了四十年的累計畫了一幅畫送給了自己的師弟無用。也正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這幅畫,但是在后來幅畫就不知所蹤了。

      再一次出現(xiàn)就是在清朝的一個富人收藏家之中,這幅畫簡直就是他心中的最愛。所以在最后的彌留之際,一再的囑咐自己的家人。把畫給燒了讓他留在自己的身邊,也正是這樣正在燒的時候他的侄子趕來,救了這幅畫。但是這幅畫已經(jīng)燒了一半了,但就是如此他的價值才更高。這就是他的最后的出現(xiàn),現(xiàn)在已被尋回,藏于博物館之中。

      三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和氏璧。

      我們都知道這了故事,第一次出現(xiàn)的時候是在春秋時期。距離今天已經(jīng)非常的久遠了。當(dāng)時秦昭王就已經(jīng)垂涎已久了,但是當(dāng)時畢竟還不是很強大。在藺相如的威脅一下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但是后來還是到了秦國皇帝的手中。秦始皇命人在上面刻字,并且還規(guī)定這個以后就成為傳國玉璽了。

      但是后來秦氏王朝僅僅兩年就滅亡了,當(dāng)然這個價值連城又象征著權(quán)利的寶物也在戰(zhàn)爭中丟失。后來它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很多次,但是時真時假,在清朝快結(jié)束的時候,末代皇帝被趕出宮后,就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

      四 就是《蘭亭集序》,這個我們都知道價值連城,對他的熟知程度也非常的高。

      但是這第一行書卻至今下落不明。有人說它被武則天帶到了墓中,也有人說它在火之中早就被毀了。眾說紛紜。如今我們見到的都是后世的人模仿的。但即使是模仿的,就連原作之中的寫錯改正的痕跡都在它也不是真跡,只能是神似,所以其原真跡價值多高可想而知了。

      這些寶物有的已經(jīng)被尋回,但是其余的還在某個地方,至于他們是否還會出現(xiàn),可能是需要某個契機吧!

      4

      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中,失落的豈止是四件頂級國寶,從軒轅劍到傳國玉璽,從九鼎到十二金人,從《蘭亭序》到翡翠西瓜,任何一件寶物如果現(xiàn)世,必將引起萬眾矚目。

      軒轅劍。這是一柄傳說中的神兵利器,是當(dāng)時眾多的古代大能,共同采天下之鐵(各種金屬的代稱),為皇帝煉制的神兵。據(jù)說這柄劍除了鋒利無比外,還能斬妖除魔,其功能十分強大。劍身一面鐫刻著日月星辰,一面刻著天下的山川草木,劍柄上更有統(tǒng)一天下的計謀和農(nóng)耕畜牧的要旨。

      當(dāng)年黃帝帶著這寶劍縱橫天下,后來又分別落到了大禹和商湯手中,后來在朝代的動亂中不知所蹤。

      傳國玉璽。據(jù)說這塊玉璽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加工而來。據(jù)說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荊山(安徽蚌埠境內(nèi))發(fā)現(xiàn)有鳳凰棲落,后來發(fā)現(xiàn)了一塊璞玉。卞和認定這石頭里有絕世美玉,但楚厲王和楚武王都不信,還分別砍掉了卞和的兩條腿,后來楚文王相信了卞和的話,在璞玉之中得到了冠絕天下的美玉和氏璧。

      和氏璧輾轉(zhuǎn)多人之手,最后被秦始皇做成了傳國玉璽,上面刻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皇權(quán)。此后傳國玉璽分別在漢、魏、晉、唐等朝代,始終是皇朝正統(tǒng)的象征,但最后在五代十國期間不知所蹤。

      九鼎。據(jù)說當(dāng)年大禹統(tǒng)一了天下后,把整個天下分為九州,然后命令九州的州牧都貢獻青銅,鑄造了九只大鼎。這九只大鼎被認為是天下的象征,同時在祭祀天地的時候才能使用。而根據(jù)禮儀,能用九鼎的,只有普天下的共主-----天子。所以九鼎就代表了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以致于后來把“問鼎”來說明人有不臣之心。

      九鼎經(jīng)過多番輾轉(zhuǎn),最后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失去了蹤跡,據(jù)說被沉到了泗水(徐州附近的河流)之中,但秦始皇派人打撈也沒有結(jié)果。后來武則天等歷代帝王,有的仿制過九鼎,但真品的下落卻已經(jīng)成謎。

      十二金人。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之后,為了消滅民間的反抗勢力,收集了天下的青銅(當(dāng)時制作武器的主要金屬),鑄造了十二尊高大的銅人,立在了秦王宮殿之前。這十二尊銅人,輕的都有三十多噸重量,最重的已經(jīng)達到了將近90噸。居所鑄造的時候暗地迎合了十二天干地支,或者是四面八方十二個方位,同樣是國家權(quán)力的象征。

      可以考證的是,秦滅之后銅人也一直存在,直到董卓肇亂時,才將銅人熔化用來鑄造錢幣。但十二個銅人沒有全被熔化,還有剩余。但在動亂之中,剩余的銅人也去向不明。

      《蘭亭序》。這件大名鼎鼎的國寶,出自大書法家王羲之之手,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據(jù)說王羲之和一群好友在蘭亭聚會,酒喝的不多不少,精神亢奮之下?lián)]毫潑墨寫下了《蘭亭序》,為眾位好友的文章做了序。這篇書法作品每個字都極盡書法藝術(shù)的極致,事后連王羲之本人也沒辦法再寫出來。

      《蘭亭序》一直被視為珍寶,后來唐太宗打探到了這件寶物的下落,連蒙帶騙地將其據(jù)為己有,并要求用這件寶物陪葬。但后來軍閥溫韜挖開唐太宗的昭陵時,卻并沒有找到《蘭亭序》,所以后人懷疑這件寶物在武則天和李治的乾陵之中。具體真相如何,只能留待日后了。

      翡翠西瓜。顧名思義,這件國寶是天然翡翠雕刻成西瓜形狀,據(jù)說與現(xiàn)實中的西瓜簡直一模一樣,瓜皮、瓜瓤、瓜籽皆同真的一般,實在是造物之奇跡。這翡翠西瓜一共有兩枚,被慈禧太后視若生命,據(jù)說還專門儲之于密室,每天派人輪流看守,后來在死前命令將翡翠西瓜給她陪葬。

      民國期間孫殿英東陵盜寶,翡翠西瓜落入了軍閥手中,但此后輾轉(zhuǎn)之中卻下落不明,有人說孫殿英為了免禍,將翡翠西瓜送給了宋美齡,也有人說翡翠西瓜在亂世之中被賣到了海外,被人秘密收藏。無論如何,翡翠西瓜在世間銷聲匿跡。

      數(shù)千年來,中國人民所制造的絕世寶物何止千百,但很多頂級國寶卻下落不明,讓人痛心以極。

      原創(chuàng)不易歡迎關(guān)注。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聯(lián)刪。

      5

      我國是世界上舉世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并且,我國的文明史從三皇五帝以來,從來沒有中斷過,一直延續(xù)到了今日,超過了5000年歷史,這樣的輝煌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任何國家都比不上。

      漫長的5000年,中華民族先民依靠他們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了數(shù)以億計的文化結(jié)晶和藝術(shù)臻品,稱得上是國寶級的藝術(shù)品數(shù)量眾多,公認的頂級國寶同樣不在少數(shù)。下面,我列出具有代表性的四件頂級國寶,它們都是有歷史記載,要么至今下落不明,要么只發(fā)現(xiàn)了一部分。

      (北京猿人頭蓋骨模型)

      第一件,北京猿人頭蓋骨

      眾所周知,北京猿人是生活在距今70萬年以前的原始人類,他們能直立行走,會用石頭打磨工具,會鉆木取火,會用簡單的語言和手勢進行交流,住在洞穴,主要以狩獵為生,初步具備了人類的智慧。

      1926年,一些考古學(xué)家在北京市西南方的周口店考察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北京猿人的兩顆牙齒,這一發(fā)現(xiàn),可以讓現(xiàn)代人了解到幾十萬年前祖先的生活形態(tài),一下子轟動了全世界,被譽為人類考古界最有說服力的發(fā)現(xiàn)之一。

      (北京猿人雕塑)

      在1929年冬天,考古學(xué)家開始對北京猿人遺址大規(guī)模挖掘,總共挖掘出6件完整的頭蓋骨,以及大量頭骨碎片、牙齒等其它骨頭,還有許多北京猿人使用過的石器。

      然而,自1937年日軍全面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后,華夏大地危機四伏,為了避免這些極其珍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受到戰(zhàn)爭的破壞,我國相關(guān)部門把它們移交給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進行保護。在1941年冬季,日軍發(fā)動了“偷襲珍珠港”的行動,這支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在跟日軍的激烈交火中,傷亡慘重,這些北京猿人頭蓋骨從此下落不明。是毀于戰(zhàn)火?還是沉入海底?到現(xiàn)在60多年過去了,謎底一直沒有揭開。

      (軒轅劍)

      第二個,軒轅劍

      軒轅劍是一把著名的神兵利器,非常鋒利,據(jù)說毛發(fā)掉落到劍鋒上,立馬會斷成兩截,劈山砍石如同切菜。此劍是軒轅大帝命令眾人采集首山上的銅后,精心鍛造而成,具有斬妖除魔的功能。軒轅大帝跟蚩尤在“逐鹿之戰(zhàn)”中用的就是此劍,為打敗蚩尤立下了大功。

      軒轅大帝后來把此劍傳給了治水的大禹,大禹后來又傳給了商湯。到商湯之后,此劍下落不明,沒有任何關(guān)于它的記載。

      (蘭亭集序前半段)

      第三個,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號稱天下第一行書,是東晉書法大師王羲之于353年在會稽山旁邊,邀請一幫朋友,在一個名叫“蘭亭”的園林里聚會后,他乘著酒興,揮毫?xí)鴮懥艘黄暻椴⒚纳⑽,總?24字,是為《蘭亭集序》。此作品集文學(xué)和書法為一體,神采斐然,氣韻生動,在用筆上以側(cè)鋒為主,故稱“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誕生后,一直是藝術(shù)界的香餑餑,被許多王孫貴族花高價收藏,并且在上邊了蓋了許多印章,更增加了它的藝術(shù)價值。

      (蘭亭集序后半段)

      到唐代時,唐太宗李世民對這件書法喜歡得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他甚至在睡覺時,都要把它壓在枕頭底下。為便于流傳和學(xué)習(xí),李世民就命令當(dāng)時許多書法名家臨摹《蘭亭集序》,其中,以馮承素臨摹得最近接原作。

      一些野史記載,李世民過于喜歡《蘭亭集序》,滋生了把它永遠占有的想法,在去世后,他就用《蘭亭集序》真跡陪了葬,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蘭亭集序》,只是唐代書法名家馮承素的臨摹本,真跡可能永遠看不到了。

      (圓明園12生肖獸首復(fù)制品)

      第四個,圓明園12生肖獸首

      1709年,清朝康熙48年,康熙大帝準備耗巨資在京城建造一座高大上的皇家園林,它就是圓明園。經(jīng)過清代幾位皇帝的不斷擴建,在150年之后,圓明園終于全部竣工,成為東方園林最杰出的代表,里邊搜羅了數(shù)以萬計的奇珍異寶,奢華程度不敢想象。西方人把圓明園稱作“夏宮”。

      乾隆年間,乾隆命令當(dāng)時的著名宮廷畫師意大利人郎世寧,給圓明園海晏堂前的水池設(shè)計一組噴泉設(shè)施,噴泉的噴嘴造型采用中國12生肖的動物形狀。郎世寧不負眾望,不久就設(shè)計并建造成功,成為圓明園里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讓乾隆非常滿意。

      (圓明園遺址)

      然而,在1860年,圓明園遭到了英法聯(lián)軍的洗劫,他們在圓明園內(nèi)燒殺搶掠三天三夜,讓這座擁有輝煌文化價值的皇家園林毀于一旦。

      據(jù)記載,從圓明園內(nèi)流失出去的文物達到了令人咂舌的1700多萬件,里邊包括12生肖獸首。

      近些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強大時,12生肖中有8個已經(jīng)從國外回歸到祖國,其中,龍首保存在臺灣,鼠首,牛首,虎首,兔首,馬首,猴首,豬首7件珍藏在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蛇首,羊首,雞首,狗首目前還下落不明。如果這四件沒有被毀壞,假以時日,它們齊聚中國是很有可能的事。

      6

      前段時間由于法國疫情嚴重,有人建議以3889億元出售《蒙娜麗莎的微笑》。達芬奇的這幅《蒙娜麗莎的微笑》在1920年被估值34.5億美元,有人就感慨了誰能買得起,那么我國有沒有與其價值匹敵的書畫作品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

      王羲之草書《平安帖》在2010年的時候拍出3.08億人民幣,有人就會說了,字畫被拍出上億的不足為奇,但你可能不知道這副《平安帖》的字畫并不是真跡,它也只是唐代的摹本,去古董鑒定的人最怕專家口中吐出幾個字:“你這件東西并不是真跡,它是贗品”然而有些東西太珍貴,就連贗品也層出不窮,其中高水平的也能拍出天價,那么其真品就真的是無價了。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莫過于《蘭亭序》,真跡不知去蹤,其最有名的是唐朝神龍摹本,現(xiàn)存于天一閣博物館里,被保存。

      中國古代長期領(lǐng)先于世界,不管是文化還是經(jīng)濟,所以在這歷史的長河里出現(xiàn)的國寶也是不計其數(shù),那么其中最璀璨又下落不明的四件讓人非常的深刻,物和人一樣失去的更為重要,遺憾也會增加國寶本身的價值,那么是哪四件呢?眾說紛紜,那么下面幾件頂級國寶可以讓大家了解下,至于以后會不會出現(xiàn),估計概率很小,因為現(xiàn)在還存不存在也是個未知數(shù)!

      第一件國寶—《蘭亭序》真跡

      《蘭亭序》為何是無價之寶?

      《蘭亭序》是魏晉時期王羲之的作品,被后世傳頌為天下第一行書,當(dāng)然其價值不僅僅體現(xiàn)在書法上。

      一,它還有極高的文學(xué)價值。全文324字,語言行云流水,字間里展示了如畫的景致,如詩如歌,婉轉(zhuǎn)悠揚,結(jié)尾升華深化:“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二,社會文化歷史價值。像《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價值更多體現(xiàn)在社會文化歷史價值,很生動的體現(xiàn)了文藝復(fù)興時期的人文特點,重視人的價值,追求現(xiàn)實生活幸福,擺脫教會的精神桎梏。那么蘭亭序則體現(xiàn)追求精神自由和思想解放,不拘泥于世俗。當(dāng)時處于東晉時期,東晉社會當(dāng)時掀起了一股“炫富的風(fēng)潮”追求的是高大上,就連文學(xué)也是流行駢文,注重辭藻的華麗,然而《蘭亭序》并沒有隨波逐流,字里間處處顯示出清晰脫俗,樸實真摯,也表達了王羲之對當(dāng)時社會俗世世界的蔑視。也讓后人記住了東晉的歷史,以及王羲之的不羈。

      三,書法價值。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也被稱為書圣,《蘭亭序》是我國書法史上最高成就,也是書法高度成熟的標志,奠定了行書的地位,多少文人帝王之家對其推崇備至,是所有書法作品中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蘭亭序》如果用金錢來衡量的話,到底值多少錢?

      很多人喜歡用金錢來衡量世間所有一切,金錢萬能的風(fēng)氣也充斥著整個社會。以前新疆阜康當(dāng)?shù)厝税l(fā)現(xiàn)一顆隕石,重達1003公斤,偷偷藏起來,然后以幾十萬美元的價格賣到美國,美國人再轉(zhuǎn)手拍出幾億美元,那有人來說,為何不上交給國家?很多人就會講了上交給國家的話,自己得不到多少錢,還不如把它給賣了。所以他們眼里世間所有物品都是可以以金錢衡量的,因為這種思想,也導(dǎo)致很多中國的國寶流失國外。很遺憾的是王羲之的作品已經(jīng)失傳了,現(xiàn)存的都是摹本,《蘭亭序》的摹本已經(jīng)是不允許拍賣了,如果有幸得到其真跡,估計也會陳列到故宮博物館,成為最閃亮的那個星。它是無價的,不能能用金錢衡量,現(xiàn)在的中國不是舊中國,曾經(jīng)有一幅畫作《女史箴圖》本來是可以回到中國的,但是當(dāng)時的中國更需要的是更實在的武器裝備,所以選擇了潛艇而不是價值連城的《女史箴圖》。《蘭亭序》這種文化瑰寶因此不會被現(xiàn)實估價!

      《蘭亭序》是怎么遺失的?

      唐朝有很多《蘭亭序》的摹本,為何出自于唐朝呢?原來與其真跡有關(guān)!短m亭序》傳到了王羲之的后代,名為智勇,她出家為僧,去世之前又傳給了弟子辯才,唐太宗聞訊,令人求取。設(shè)計求得其真跡,并令人去模仿成為摹本。而真跡被唐太宗帶入昭陵。詩人陸游也發(fā)出感慨“繭紙藏昭陵,千載不復(fù)見!薄稖仨w傳》唐朝節(jié)度使溫韜把唐朝的陵墓翻了個遍,當(dāng)然也包括昭陵,所獲頗豐,但是其記載的品錄里面并沒有《蘭亭序》,也就是說真跡到底在哪還是個迷,當(dāng)然也不是昭陵完全被盜一空,或許還存在昭陵也是有可能的。

      第二件國寶—北京人的頭蓋骨

      怎么發(fā)現(xiàn)的?有何意義

      它是中國古人類學(xué)家裴文中在1929年于北京周口店發(fā)現(xiàn)的,這顆頭蓋骨化石距今約50萬年,當(dāng)時也是轟動了世界,不管是對世界還是對中國來說都是考古界最為偉大的發(fā)現(xiàn),對研究古人類有著重要的意義,更有力的證明了人類起源歷史過程。但是很不幸的是在1941年遺失了,那它到底在哪呢?

      美國得到說

      當(dāng)時中國政府把頭蓋骨交給美國人保管,美國早已得知日本的計劃,于是提前偷梁換柱,把真的運到美國,哈里遜號的郵船上所放的并不是真的頭蓋骨。所以現(xiàn)在還保存在美國。

      日本得到說

      哈里遜總統(tǒng)號,在途中被日本人繳獲,當(dāng)然頭蓋骨也被截留被運往日本,但是這種說法還是被很多人質(zhì)疑,因為在二戰(zhàn)之后,美國接管日本,并在日本進行廣泛的搜尋,但卻并無所獲,后來我們中國的考古學(xué)家李濟也是親身趕往日本尋找,但還是無所得。

      秦皇島地下說

      中國和南非的研究人員在《南非科學(xué)雜志》發(fā)表研究報告,他們根據(jù)美國士兵理查德回憶,頭蓋骨現(xiàn)在還埋藏在秦皇島的地下,這種推測是比較欣慰的,但是想要找到卻也是困難重重,所謂眾說紛紜。到現(xiàn)在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第三件國寶—秦始皇的傳國玉璽

      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天下財寶盡得,其中就包括玉中之王和氏璧,和氏璧在戰(zhàn)國時期就價值連城,最后輾轉(zhuǎn)回到嬴政手里,他意氣風(fēng)發(fā),自認為德過三皇,功蓋五帝。制玉璽傳承,而這個玉璽就是由和氏璧雕琢而成,他不僅有著歷史人文價值,同時也代表著權(quán)利,那么這個傳國玉璽在哪呢?也有以下幾種說法。

      宋朝遺失說

      劉邦攻入咸陽的時候,子嬰攜帶玉璽投誠,劉邦把玉璽藏于長樂宮,王莽篡權(quán),搜尋玉璽,玉璽在孝元太后手中,不料孝元太后是個暴脾氣,直接摔了,傳國玉璽被摔掉一角,最后還是王莽用純金補全。東漢末年玉璽被漢少帝遺失,后來于一宮女尸體身上發(fā)現(xiàn),一直傳承到宋朝,然而宋朝時期出現(xiàn)了很多假玉璽,真真假假已經(jīng)無法考證了。

      洞庭湖,沉湖說

      司馬遷《史記》記載秦始皇南巡時,在臨近君山島附近,突然驚濤駭浪,船隊差點葬身湖底,秦始皇也是勃然大怒,認為湖底有水怪,于是下令把島上所有的樹木砍光。為何秦始皇大怒呢?有人猜測因為傳國玉璽丟了。

      第四件國寶—九龍寶劍

      清朝時期的乾隆皇帝是個收藏家,在位60年,擁有各種奇珍異寶,古玩字畫,件件價值連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dāng)屬乾隆的九龍寶劍,九龍寶劍在清朝滅亡之后也是顛沛流離,現(xiàn)在我來說說這把九龍寶劍到底是怎么顛沛流離的,現(xiàn)在又到底在哪。

      東陵盜寶

      很多人應(yīng)該看過一部劇叫東陵大盜,講的就是孫殿英,孫殿英為了籌措軍費,于是對東陵打起了主意,直接炸開了清東陵,拖出的珍寶裝了二十多卡車,很多的古玩字畫被破壞,并美其名曰對清的最后一擊。其中一把寶劍吸引了孫殿英的目光,此劍五尺,上雕九龍,劍鞘鑲滿紅藍寶石鉆石,精美無比。

      流入戴笠

      東陵被盜的消息頓時轟動全國,特別是溥儀,祖墳被掘了,暴怒,要求國民政府處理好這件事,此時的孫殿英也是火急寥寥,最后還是走官場的套路—送禮。把這把九龍寶劍交給戴笠轉(zhuǎn)交給蔣介石。戴笠交給特務(wù)馬漢三保管,馬漢三卻起了貪心,趁著兵荒馬亂的私藏于身。后來不幸運被俘虜,把寶劍獻給了川島芳子以求自保。日本投降之后,川島芳子被俘,說出了九龍寶劍的秘密,九龍寶劍又回到了戴笠手里。

      戴笠機毀人亡,寶劍隨葬

      戴笠得到寶劍之后,趕往南京欲交給老蔣,但是很不幸的是由于天氣原因,飛機撞山,機毀人亡,九龍寶劍也被燒得面目全非。最后與戴笠的殘骸與九龍寶劍放入棺木中。并用水泥封住墓地。

      戴笠作為特務(wù)頭子,樹敵眾多,南京各界強烈要求把戴笠墓夷為平地,戴笠棺木被打開時,九龍寶劍已是殘片,完全失去了原來的光彩。也就被倒進墓前池塘,這也算是九龍寶劍最后的歸宿了,歸于塵土。

      以上幾件國寶也就九龍寶劍有所蹤跡,其他的三件不知所蹤,關(guān)于國寶的傳聞也是各種猜測,是真是假還不能具體考察。那么還有哪些國寶是你印象深刻的呢?

      7

      中華文明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說起來,消失在歷史蹤跡中的國寶,可不止僅有四件,題目有些預(yù)設(shè)立場的嫌疑,不會是哪位收藏專家要炒作他的寶貝吧?

      既然沒有公認的四大國寶,那么價值上百億這之說也不會很準確,國寶既然稱其為國寶,一般還會加上“無價”二字,通過這些國寶,可以看到當(dāng)年的歷史和那個時代的工藝,這樣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也不會有流通的可能性。

      如果今人真的找到了這些失蹤已久的國寶,倒絕對是大功德一件呢,接下來進入正題,說一說這些失蹤了的來自遙遠歷史長河的珍貴禮物。

      為了應(yīng)景,也湊上四件。

      個人心目中,最珍貴的莫過于“北京人”頭蓋骨了,關(guān)于它的傳說似乎也是最撲朔迷離。早在北宋,就有傳聞,在北京周口店一帶有“龍骨”的存在,將它碾成粉末均勻的灑在傷口上,可以加快傷口的愈合,是一種難得的藥用臻品。這個傳聞自然并不可信,畢竟這樣的奇效實在是太匪夷所思,超過現(xiàn)代醫(yī)藥學(xué)的認知,不過這也從側(cè)面證明了北京人頭蓋骨的存在,應(yīng)該就是這些被巧合的稱為“龍骨”的東西。

      北京人頭蓋骨的正式發(fā)掘是在1929年的民國時期,當(dāng)時歐洲學(xué)界放言國人是他們的后代分支,是從歐洲辦理移民過來的,而北京人頭蓋骨的發(fā)現(xiàn),干凈利落的回擊了這種觀點。不過當(dāng)時正值國內(nèi)國際形勢動蕩,雖說是中國人在中國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頭蓋骨,但還是被擺在北京一所醫(yī)院里專供外國人研究。

      不久之后,美國和日本交惡,感于國際形勢變化,美國專家學(xué)者想要把頭蓋骨運到美國妥善保存起來,以便后期繼續(xù)深入研究,不料行程中遭遇到日本襲擊,接下來頭蓋骨的去向就沒有人能夠說的清了。

      有人說它們跟“阿波丸”號一起沉入到了茫茫海底;有人說它已經(jīng)被秘密運送到美利堅的土地;還有人說它就在北京附近的某個不知名的地底沉睡……至于到底是真是假,已是難以辨別。

      除了“北京人”頭蓋骨,傳國玉璽也是中國人關(guān)于絕世珍寶的集體回憶的濫觴,說起它的故事,不能不提及其前身和氏璧,也許大家不清楚和氏璧到底長什么樣子,但是它的故事卻沒有人不知道,“完璧歸趙”的主角正是它。

      歷史上它的出現(xiàn),也總是伴隨著血腥的味道,卞和想要把包裹在石頭中的它獻給君王,但楚國的兩代君王卻一點也看不出來其中的璀璨,認為這家伙是在騙自己,就分別讓人砍下了獻玉人卞和的兩條腿,總算第三任君王看他可憐的面子上,解了這塊石頭,才讓震驚天下的和氏璧從此面世。

      和氏璧和它加工而成的傳國玉璽,從戰(zhàn)國到唐代,一直是最高皇權(quán)的象征,直到唐代末位皇帝抱著它自焚,才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再也沒有了消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八個字,再也無人能讓它重見天日。

      第三件寶貝就是《永樂大典》,是永樂大帝在位期間主導(dǎo)編撰的一部百科全書,其珍貴的研究價值不言而喻。后來三大殿和午門起火,它也被燒了一部分,于是皇帝令人重新抄錄,不過很神奇的是,抄錄完成后,正本就此不知所蹤,一直到現(xiàn)在都沒有線索。

      最后一件,聽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比起前三者,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但同樣自帶神秘屬性,那就是陪伴乾隆地宮里安眠的九龍寶劍。

      這把寶劍華麗至極,上有黃金雕刻的五只龍,還有鯊魚皮制成的劍鞘,鑲滿了紅寶石藍寶石和金剛石。華貴有余,內(nèi)涵不足。

      同樣是審美風(fēng)格內(nèi)涵明顯不足的乾隆本人倒是很喜歡這把寶劍,否則也不會指定讓這把寶劍陪葬。

      這把寶劍的神秘之處在于,江湖流傳他落到了軍閥孫殿英的手上,在那次舉世皆驚的士兵“考古”活動后,孫殿英為求自保,不得不舍財求命,把它敬獻給了高層大人物。

      據(jù)說這把寶劍的新持有者是戴笠。但是1946年,戴笠?guī)е@把寶劍坐飛機,剛好遇上惡劣天氣,飛機在南京岱山墜毀并燃起了熊熊大火……打那之后,九龍寶劍的蹤跡就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

      這四件吸睛寶貝,再度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中的可能性無限趨零。非要比個概率,九龍寶劍再度出山的可能性當(dāng)然更大一些。或許它現(xiàn)在正在美國某個不知名的鄉(xiāng)村老房子的閣樓里安靜的躺著呢。

      8

      中國歷史上下落不明的頂級國寶有很多,但是要算出四件來的話,我認為是一下四件

      ①北京人頭蓋骨我們在初中歷史上都學(xué)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這一發(fā)現(xiàn),為中國古人類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chǔ),是當(dāng)之無愧的人類遠古文化寶庫。這也證明了北京猿人在距今約69萬年,就已創(chuàng)造出頗具特色的舊石器文化

      而在1927年,考古學(xué)家在周口店發(fā)現(xiàn)了距今約60萬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定名為北京猿人,也叫北京人頭蓋骨,這發(fā)現(xiàn)一經(jīng)公布,立即震驚了世界。有專家估計它的價值超過上百億,但其真正的學(xué)術(shù)價值則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但隨之而來的連年戰(zhàn)亂,遺失了1927年發(fā)現(xiàn)的全部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化石標本,迄今下落不明,這一事件成為20世紀考古史上的世界之謎


      ②和氏璧

      “完璧歸趙”大家都聽過,而事件的主角就是和氏璧。和氏璧本是趙國國寶,而秦昭王聽后便想把和氏璧占為己有,于是“遺書趙王,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當(dāng)時秦強趙弱,趙王怕獻了和氏璧又不能得城,左右為難。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后,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dāng)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擲璧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xié),得以“完璧歸趙”

      而當(dāng)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時,和氏璧就到了秦始皇手里。后來,秦始皇命人在璧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并規(guī)定此玉乃是傳國國璽,要留傳千秋萬代。但秦滅亡后,和氏璧的去向,也已不得而知。只留下“完璧歸趙”之一故事流傳下來


      ③《蘭亭序》 (唐馮承素臨摹《蘭亭序》)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被譽為書圣,而《蘭亭序》可謂是其巔峰之作,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在王羲之去世后,《蘭亭序》幾經(jīng)輾轉(zhuǎn)落到了一個名叫辯才的和尚手中,而不久后便被酷愛書法的李世民派人給盜走了。

      而李世民去世后據(jù)說把《蘭亭序》帶入了陵墓中,也有人說它在女皇武則天的乾陵中,還有人說他被時任耀州節(jié)度使的溫韜所盜,后來毀于戰(zhàn)火。

      但由于李世民命當(dāng)時的書法大家虞世南、褚遂良和歐陽詢等人臨摹《蘭亭序》,因此我們今天看到的《蘭亭序》,多是當(dāng)年流傳下來的摹本


      ④十二生肖銅獸首


      總共耗時151年才建完的圓明園在1860年英法聯(lián)軍侵華中被毀于一旦,其中無數(shù)國寶被掠奪燒毀。其中掠奪的就包括十二生肖銅獸首。

      十二生肖銅獸首是由宮廷畫家郎世寧主持設(shè)計的,它不僅造型精巧,還能晝夜十二個時辰輪流噴水

      十二生肖銅獸首中目前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馬首、鼠首和兔首銅像都已回歸中國大陸,龍首目前在臺灣保存完好。但是蛇首、雞首、狗首、羊首仍然下落不明


      還有其他許多下落不明的頂級國寶,如慈禧夜明珠(據(jù)說在慈禧陵墓內(nèi))、《永樂大典》(大部分下落不明)、乾隆皇帝九龍寶劍(被孫殿英盜走下落不明)等等

      9

      我國下落不明的頂級國寶何止四件,這些國寶都是歷經(jīng)千百年的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其價值早已超越金錢的范疇,可以說是無價之寶。時至今日,還有好多國寶下落不明,有的流落海外,有的已被毀壞,有的被公開拍賣。但不論如何,這些無價之寶的“祖籍”都在中國,它們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

      這些頂級國寶有,和氏璧、北京人頭蓋骨、蘭亭集序、魚腸劍、《四庫全書》原本、洛神賦圖原本、隨侯珠、七星龍淵劍、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等等,好多大家已經(jīng)說過了。除此之外,我再說四件。

      1、傳國玉璽

      秦始皇傳國玉璽,在流傳一千五百年后,從世間消失。公元前228年,秦國在滅趙的戰(zhàn)爭中喜獲無價之寶和氏璧,嬴政命玉工孫壽將和氏璧打造為玉璽,又命李斯篆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字于璽上,命名為“傳國玉璽”,簡稱“始皇璽”。

      公元前207年,漢王劉邦攻占咸陽得到傳國玉璽,西漢建立后玉璽世代相傳。在東漢末年,漢少帝因躲避袁紹之亂而使傳國玉璽被偷,后被曹操找回。魏國建立后,曹丕在傳國玉璽上加刻“大魏受漢傳國之璽”。傳國玉璽一直到五代后唐時,便下落不明。后來傳國玉璽分別在宋哲宗時、忽必烈逝世時曾傳聞出現(xiàn),但又很快消失。

      現(xiàn)存的宣傳是傳國玉璽的,基本都是仿制品。臺灣故宮收藏的傳國玉璽,是清朝仿制的傳國璽。傳國玉璽如未毀掉,遲早會現(xiàn)出真容。

      2、夏禹九鼎

      史書對九鼎的記載明顯多于夏鼎,被夏、商、周奉為傳國之寶。夏初,大禹將天下劃分為九州,令九州貢獻青銅鑄造九鼎。九鼎之上鐫刻有九州的名山大川和奇異之物,每一鼎代表一州,九鼎被集中放置于夏王朝都城。九鼎的意義與傳國玉璽意義,是王權(quán)至高無上、國家昌盛的象征。

      東周末年,周王室衰弱,楚莊王幾度“問鼎中原”,但都鎩羽而歸。秦惠文王更是希望得九鼎以令諸侯,最終也是沒有得逞。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九鼎下落不明,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東周在形勢緊迫之下將其沉入泗水或被銷毀鑄銅錢。秦始皇南巡時,還曾在泗水打撈,亦無結(jié)果。

      關(guān)于九鼎的形式,有兩種說法,一是九鼎只有一個,因代表九州而得名;二是九鼎為九個,每個代表一州而得名。九鼎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無可估量,如果沒有被銷毀鑄銅錢,應(yīng)該也是會出現(xiàn)的。

      3、七星龍淵劍

      據(jù)說七星龍淵劍為越國著名劍師歐冶子和干將于柏子國所鑄,是古代十大名劍之一。相傳歐冶子和干將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的形似北斗七星的七個水池中,是曰“七星”。寶劍鑄成后,俯視劍身,劍身深邃得如同從山上看深淵一樣,仿佛有巨龍盤臥,是曰“龍淵”。

      七星龍淵劍后來一直在楚國吳氏家族手中,一直傳到春秋名相伍子胥的手中。伍子胥后被奸臣陷害,被楚軍追趕至江邊時,被一漁翁救下。伍子胥為報答救命之恩,遂解下祖?zhèn)鲗殑Α捌咝驱垳Y”相送。漁夫認為伍子胥將自己看成貪財小人,便拔劍自刎,七星龍淵劍就此天下聞名。

      七星龍淵劍此后便下落不明。據(jù)史書記載,西晉張華曾經(jīng)意外獲得七星龍淵劍。據(jù)說后來唐朝李淵父子也得到過此劍,李世民將之陪葬于昭陵。還有說是張三豐曾配此劍,但都是傳說。

      4、翡翠西瓜

      翡翠西瓜是昆侖山中自然生成的,共一對,還有說是慈禧從國外大量購買的碧璽時意外獲得的。翡翠西瓜大致呈圓柱形,可清晰地看到瓜皮、瓜囊甚至瓜籽,就像一個西瓜的剖面圖。慈禧生前對此愛不釋手,死后將其放入清東陵陪葬,并枕于頭下。

      后來軍閥孫殿英以軍演為名炸開慈禧清東陵盜寶,這對翡翠西瓜也就下落不明。據(jù)說后來孫殿英將翡翠西瓜作為賄賂品送給了宋子文;也有人說孫殿英將翡翠西瓜已運至海外賣掉了。不管怎樣,這對翡翠西瓜價值連城,藝術(shù)價值更高。

      其實還有許多下落不明的國寶,比如,秦始皇的十二金人,董卓毀了九個,苻堅毀了兩個,最后一個被沉入河中;《永樂大典》原本,可能毀于大火,也可能埋入定陵;隨侯珠,有可能陪葬秦始皇;垂棘之璧,驪姬之亂后丟失;九龍寶劍,戴笠死后不知所蹤。

      10

      中華上下五千年,淹沒在長長歷史橫流中的頂級國寶數(shù)不勝數(shù),如果單純用價值去衡量國寶,這種說法真正意義上來說是不可的,中國瑰寶,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見證國寶,更是不能用金錢去衡量。下落不明的國寶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太多太多。如果非要說四件,個人拙見如下:

      《一》、北京人頭蓋骨

      北京人頭蓋骨于1941年,我國準備將北京人頭蓋骨暫存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于是將其移交給準備回國的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不久后,珍珠港事件爆發(fā),該部隊在北平去往秦皇島的途中被日軍俘虜,從此,北京人頭蓋骨下落不明。二戰(zhàn)結(jié)束之后,在多國多方的努力尋找下,推測可能埋藏于秦皇島地下。

      《二》、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是在春秋時楚人卞和,在荊山發(fā)現(xiàn)了一塊璞玉。據(jù)傳說此處有神獸鳳凰棲落,卞和也認定這石頭里面是絕世好玉,但楚王不信,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雙腿,后楚文王相信了卞和的話,命人破開,果然是璞玉,琢磨成器,冠絕于天下的美玉和氏璧才得以問世,成傳世之寶。其中還有藺相如奉璧使秦的故事,后春秋戰(zhàn)國之際,幾經(jīng)流落,歸于秦,由始皇帝嬴政命人制成玉璽,刻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秦于二世而亡,玉璽歸于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后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璽,后乃出以投地,這就是金鑲玉的由來。時間線到了五代后唐亡國,后唐末帝抱著玉璽自焚,自此這枚傳國玉璽失傳,后世也曾發(fā)現(xiàn)傳世之寶出世,在臺北故宮有一枚傳國玉璽,但是其余種種真假值得后世商榷。

      《三》、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編撰于明永樂年間,初名《文獻大成》全書22937卷,約3.7億字,《永樂大典》的功績不亞于現(xiàn)在成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不列顛百科全書》!队罉反蟮洹肥枪糯鷿h族文化的光輝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曠世大典。但就是這么一部集大成者的文化巨著,在嘉靖四十一年,發(fā)生火災(zāi),雖然沒有被燒毀,但后來在重新抄寫《永樂大典》時,抄完發(fā)現(xiàn)正本消失了,無影無蹤(也有說法是在明朝滅亡之際,正本被焚燒)。副本傳于清乾隆已缺2000余卷至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lián)軍大部分焚毀,到新中國成立陸續(xù)收集到215冊(原著11095冊)至1965年,館藏永樂大典才到達220冊,此外,美國、德國、越南、韓國等國家圖書館也收藏少量的《永樂大典》。《永樂大典》零本在國外,特別是英國還不斷有所發(fā)現(xiàn)。雖有幸部分得已保存下來,但卻在異邦。

      《四》、圓明園十二生肖獸獸銅像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原是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這種神像造型奇特,既符合東方建筑美學(xué)原理,也具有藝術(shù)品的精致,在1860年英法聯(lián)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獸首開始流失海外,截止到19年11月,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馬首在內(nèi)的七尊流失的獸首才通過不同途徑回歸祖國。

      文末,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必將實現(xiàn),一個佇立在東方的大國,必將繁榮昌盛。也愿流失海外的國寶,早日回歸祖國的懷抱。

      我是周乜,如果您覺得有價值,點個關(guān)注唄,感謝!

      相關(guān)問答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