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色一区二区三区,一本大道道久久九九AV综合,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综合亚洲国产2020

    <legend id="mljv4"><u id="mljv4"><blockquote id="mljv4"></blockquote></u></legend>

    <sub id="mljv4"><ol id="mljv4"><abbr id="mljv4"></abbr></ol></sub>
      <mark id="mljv4"></mark>
      教育培訓 > 印度經濟被高估了嗎?

      印度經濟被高估了嗎?

      2020-10-15 21:03閱讀(64)

      印度經濟被高估了嗎?:在紙面上超越大國,這事兒,也就印度好意思干出來!GDP,大家按規(guī)矩去計算,生產了多少東西,付出了多少成本,講究的是一年的:-印度經濟,

      1

      在紙面上超越大國,這事兒,也就印度好意思干出來!

      GDP,大家按規(guī)矩去計算,生產了多少東西,付出了多少成本,講究的是一年的生產的價值總和。

      既然是生產出來的價值,那就按農業(yè)、工業(yè)、服務業(yè)等老老實實地去計算唄。

      大家都這么算GDP,印度一直就是這么算的。

      比如印度2010年生產了1萬噸大米,價值是1000美元/噸,總價值是1000萬美元。

      到了2011年,印度生產了9000噸大米,成本沒什么改變,價值還是1000美元/噸,價值是900萬美元。

      但是大米的市場價,2010年是2000美元/噸,到了2011年,因為產量減少,增長到了3000美元/噸。

      那么問題來了,按照原先的GDP計算方法,印度的GDP不但沒有增長,反而倒退了。

      那么,如何來改變GDP的增速情況?

      改變計算的參照物,印度2015年宣布,不再以生產成本計算GDP,而是以市場價格來計算GDP。

      結果,因為大米價格的暴漲,雖然大米總產量下降了,但是印度的GDP按照新的計算方法,還是從2010年的2000萬美元,增長到了2700萬美元。

      于是,印度就這么干了。

      為了盡快出數(shù)據,也為了計算方便,更為了數(shù)據好看,印度把市場價格的基準年改到了2011年。

      結果,經過無數(shù)專家的重新艱苦計算,印度2015年的經濟增長率從之前核算的4.7%一舉躍升至6.9%,也超過了我們,印度幾乎是“舉國歡騰”,成為“世界經濟領導者之一”不再是夢想,部分印度的政客還打出了“21世紀是印度的世紀的口號”!

      果然是迷之自信。

      不過,2015年的經濟增長是解決了,到了2017年又該如何計算2016年的經濟增長呢?

      印度人民有辦法,把各種東西都算進GDP,比如印度神牛產生的牛糞,被當做有機肥料算進了GDP,至于數(shù)字就只能隨便估估了,那么多神牛,一年拉多少,這個可不可能有明確的數(shù)據。

      此外,印度還把滿大街的貧民窟,那些用竹竿和塑料布搭建的窩棚也算進了房地產的建筑業(yè)產值,把無數(shù)的路邊流動攤販算進了服務業(yè)的產值……

      結果,2016年的GDP增速又有了保障,達到了8%以上。

      而又過了2年,印度又把2018年度GDP的價格基準年改到了2017年,結果GDP增速繼續(xù)保持在7%以上,居于全球前列。

      用數(shù)據來提升國家的實力,這也就三哥能干得出來,雖然這能滿足印度一時的快感,但是以市場價格計價的GDP是很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的,萬一出現(xiàn)物價暴跌或者不穩(wěn)等情況,印度的GDP也會出現(xiàn)暴跌。

      而且為了維持所謂的GDP增速,印度政府在今后的GDP計算中,還需要年年進行各種“篡改”,畢竟,數(shù)據已經“放了衛(wèi)星”,為了維持高位,只能不斷加碼各種虛假的GDP要素進去。

      雖然印度經濟這幾年的數(shù)據一片向好,但是背后卻潛伏著危機。

      另外,隨著后工業(yè)化時代來臨,在新的工業(yè)時代,人口紅利已經不再吃相,當然我們也適時地告別了人口紅利時代,奔向工業(yè)4.0時代。

      目前,我們的人口增速是在不斷下降的,很快,我們的人口數(shù)量就會控制在一定數(shù)量之內,比如15億左右,這是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

      而印度,他的準成年人口(18-65歲)處于不斷快速增長中,這部分人口的增速高達2.4%。

      這樣的增速是很可怕的,這意味著,印度政府提高這部分人群的質量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如果過了15-20年,印度成年人口的素質普遍還是沒什么改變,那大多數(shù)成年人將直接被時代淘汰,近20億人口的壓力會直接把印度壓垮。

      2

      豈止被高估,是被嚴重高估。

      印度的GDP統(tǒng)計方式堪稱奇葩,像什么牛屎計入GDP這并不是網友的調侃,而是真事。就連恒河撈尸都這種無證經營的行當都給納入GDP了,更別說什么批發(fā)零售業(yè)。如果像印度這種算法,中國的GDP至少得乘以3。

      當然印度的進步我們也要重視,印度著力打造的新德里、孟買等城市確實極具競爭力,也吸引了很多世界頂尖企業(yè)和一流人才的入住,這對于印度經濟的整體競爭力是有直接幫助的。而且印度的廉價勞動力很多,因此很多工廠型企業(yè)都扎堆往印度、越南這些國家去,畢竟地皮便宜、勞動力便宜?纯刺K州、無錫等地的外資工廠很多都遷往東南亞,就知道現(xiàn)在印度等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已經進入萌芽期。

      此外美俄這些親印的國家對于印度的發(fā)展也是樂見其成的,因為中國發(fā)展速度實在太快了,而且這樣一個能夠如此忍辱負重、萬眾一心、不畏艱難的國家對于歐美這種個人主義濃厚的國家來說是非常忌憚的,他們害怕中國成為超級大國,所以要扶植印度這些聽他們話國家發(fā)展起來制衡中國。然而這種伎倆是中國人幾千年前就玩剩下的,自然不會讓他們得逞,所以我們也在讓企業(yè)和人才去到他們的領域中共發(fā)展,使利益捆綁,并卡住一些產品或專利的咽喉,讓他們有所顧忌。

      所以印度的經濟目前還只是被“塑造”,被“吹捧”的“繁榮”下在發(fā)展,遠沒有其媒體描述那么夸張。也就是因為他們喜于厚此薄彼、坐井觀天的環(huán)境,故而出現(xiàn)了孟買和新德里領先上海20年的荒誕觀點。既然他們喜歡自我膨脹,喜歡藐視別人,那就隨他們去吧,就算號稱自己經濟已經世界第一又如何?

      3

      朋友,你這么問,可能讓一些唯GDP論者不愉快了!

      一、現(xiàn)在世界上各個國家GDP統(tǒng)計方式一樣么?

      答:當然不一樣!

      比如

      1、中國用的是“生產法”,簡單來說,分別計算各國民經濟部門的產出總額,再對應地扣除各部門的中間消耗,最后匯總所有部門產出增加值!

      其優(yōu)點是避免了重復計算,無用計算,更能反應社會主要生產部分的產值。

      其缺點就是:

      忽視了一些非生產性部分的產值。比如醫(yī)療、文化、教育、法律、金融等服務業(yè)。

      此外忽視了一些小的社會生產單位,比如地攤、個體戶、小商人等等。

      很多私下的商品交易根本不算入GDP。

      也忽視了科研投入的社會經濟價值。

      這樣一來,中國的“生產法”核算的GDP只會比實際小,絕無可能多。

      2、美國用的是“支出法”,簡單來說,它的GDP就是整個社會購買最終產品的總支出,=(個人消費+個人國內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總值)-(進口產品總值+勞務)。

      這樣的統(tǒng)計方法,優(yōu)點就是可以看到消費者的各種數(shù)據,也更加全面的了解經濟狀況,更方便征稅。

      缺點就是:重復計算多,無用計算多,虛擬經濟成分多。

      比方說,

      大量的法律成本被計算在內。法律程序越復雜、條文越冗余,法律過程越長,反而GDP越多了。

      社會效率越低,越多的人把一個人干的活分擔,反而統(tǒng)計數(shù)據越高了。

      書籍、電影和音樂的消費,這也算入GDP。

      鷹醬請一個工人來修理龍頭,理個發(fā)、修剪門口草坪,家庭主婦的家務活都算成GDP了。

      華爾街大把的金融泡沫,也算成GDP。

      大量中介和掮客、游說團體,他們的活動也算成GDP。

      作為美國GDP的大項,美國租房和購房,都要計算房屋租金,如果自己是購房,不是每年繳稅就完了,為了稅收核算,房價又會折算成租金,等于說多算了購房者的租金。這樣的統(tǒng)計方式,兔子是沒有的,兔子購房只算一次性投資,只有房子租出去才算租金。

      陳平教授說過,鷹醬的GDP,應該被高估了30%到40%左右,看來非常有道理。


      二、我們再來看看印度的GDP統(tǒng)計方式。

      一句話,驚為天人,“四不像”,你無法用經濟學家劃分的統(tǒng)計方式,去判斷它到底屬于哪一類。

      按照道理來說,它應該屬于“生產法”,但是,你懂得,它添加太多自己的獨創(chuàng),已經“開山立宗”一類了。

      這就是為什么我要花費上面一段長篇幅,去介紹別的國家GDP統(tǒng)計方式的原因,就是為了“正本清源”!

      1、印度的“修改”大法。

      印度的通貨膨脹和GDP增速有關?沒錯,在印度有這個可能。在實際經濟數(shù)據已經出爐的情況下,請問如何提高的增長率呢?

      那就是改價格基準線。比方說,雞蛋本來一塊一個,你把雞蛋基準線提高到3塊一個,是不是GDP出來了?印度生產了一輛印度國產車,與市場上的奧迪車強行等價。是不是GDP出來了?某年印度的經濟遇到衰退,但是GDP就是這么實現(xiàn)7%的增長的。

      結果來年,印度經濟依然不見起色,于是又順延一年,還能這樣做?

      2、印度的增加法。

      農牧業(yè)不再以肉類總產量和總產品衡量產出,改成了不同部位統(tǒng)計新的經濟價值。這。

      為了增加有機肥產量,強行把山羊、綿羊排泄物加入。

      在銀行和保險業(yè)方面,印度把已經進入股票交易和券商的資金也統(tǒng)計了。

      印度的金銀產業(yè)統(tǒng)計的時候,把消費和儲蓄倆部分都統(tǒng)計了。

      印度不但計入所有小個體收入,還計入牛糞售賣的GDP,

      把受賄收入也算上了。

      印度還把下到剛會走、上到79的人收入全部計算入GDP了,遠比正常的GDP統(tǒng)計年齡寬度要大!

      這樣的操作,讓小伙伴們驚呆了,

      不可思議的是,印度計算出的GDP數(shù)據居然被全球各國接受和采納了,包括咱們!


      總結:

      要想了解印度實際經濟水平,看財政收入就行了。一般各國財政收入排名和GDP排名一致,就算不一樣,也不會有多少差距,唯獨印度例外:財政收入十多名,GDP卻排名第五,比英法都高。

      4

      我看了前面很多人在印度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政府等方面對印度經濟是否被高估的問題進行了回答,講的都有道理我就不重述了,我想重點講下印度金融方面的問題,我認為可能比我們看到的現(xiàn)實還要嚴重。

      一、印度金融出現(xiàn)的問題

      雖然印度經濟處在高速發(fā)展階段,但是政府卻長期處于財政赤字,據數(shù)據顯示在2018/2019財年印度預計財政赤字為6.24萬億盧比,但是截至去年11月財政赤字就已經達到了7.17億盧比,同時財政收入卻少的可憐,財政收入只占GDP的21%,那么這樣的財政收入就無法支撐印度大量的基建經濟建設計劃,同期銀行的壞賬率也飆高,很多都是基建行業(yè)違約造成的。

      而印度雖處于長期財政赤字,外匯儲備卻還是在緩慢增加,這是為什么呢?最重要原因就是熱錢的影響,什么是熱錢呢。

      熱錢又稱游資,是投機性短期資金,只為追求高回報而在市場上迅速流動。熱錢炒作的對象包括股票、黃金、其他貴金屬、期貨、貨幣、房產乃至農產品例如紅豆、綠豆、大蒜。熱錢與正當投資的最大分別是熱錢的根本目的在于投機盈利,而不是制造就業(yè)、商品或服務。

      很顯然,印度的經濟增長和外匯儲備增加很大程度并不是靠基礎經濟建設所拉動的,目前印度外債1.4萬億美元,其中85%為美元債務,占GDP20%以上,而外匯儲備只有尷尬的4150億美元(中國最新數(shù)據為30924億美元)。面對這些問題,印度只能加大地方債務的發(fā)行和出售國有資產來籌錢,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造成更多不穩(wěn)定因素。

      二、印度經濟問題的原因和影響

      印度對外資其實并不友好,對本地產業(yè)實行保護政策,從中國企業(yè)在印度的連連受挫就可以看出。然而卻在金融領域卻更加開放,外資熱錢在印度能得到不錯的收益,這對于成熟的發(fā)達經濟體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再加上歐美渲染印度經濟崛起,印度自己也有點飄了,總認為不久就能超越中國,造成印度形勢一片大好的假象,外資熱衷的印度金融領域投資就更具誘惑力了。

      那么有很大的一個問題來了,前面說到印度外匯儲備只有4150億美元,而熱錢規(guī)模保守估計達到1.1萬億美元以上,如果形勢有變,大量外資熱錢撤出了,會造成什么影響?印度國內產業(yè)產能低下,基礎建設差,而且每年還有巨大的貿易逆差,熱錢本來就是投機行為,一旦熱錢大量撤出,印度政府無法貼補漏洞,對印度經濟的打擊將是巨大的。而且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

      三.印度盧比的表現(xiàn)

      從今年上半年來看,印度盧比經歷了一波強勢上浮,是乎從全年亞洲表現(xiàn)最差的貨幣中扭轉了回來,讓人看到了希望。但是不要忘了印度盧比在過去10年內的表現(xiàn)是極其不穩(wěn)定的,甚至是處于一個長期的貶值狀態(tài)。而今年的這一波上浮也不是印度自身經濟表現(xiàn)有多亮眼,而是國際原油價格下跌,中美貿易摩擦后世界經濟得到和緩,整個亞洲貨幣都走強,再加上年初的印度大選外媒認定莫迪能夠連任,對印度經濟保持樂觀。

      然而這些情況都是階段性的,有阿根廷比索和土耳其里拉的前車之鑒,還是會導致外資對新興經濟體貨幣的擔心,那么盧比的穩(wěn)定還能保持多久呢?

      四、印度是否能應對

      前面說了那么多問題,印度作為世界上所謂的經濟大國,是否有辦法應對呢?

      我們就樂觀的預測印度未來一段時間還能保持盧比的穩(wěn)定,但就過去來看特別是莫迪上臺之后推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是收效甚微就是很難實現(xiàn),愿望總是美好的。要知道外資投資的目的都是為了利益,不是去幫助建設美好印度的。如果出現(xiàn)了更穩(wěn)定收益更高的市場,誰能保證熱錢不會撤出失望的印度?

      印度雖然自稱對標中國卻沒有中國的能力。在2016年中國就經歷過一次外資金融機構大規(guī)模撤出,然而面對我國的強大的行政干預和巨大的外匯儲備,硬生生的抵擋了這次危機,讓外資占不到一點便宜。

      我們反觀印度,除了會吹牛拿什么跟中國比?一旦外國金融機構重倉做空,就印度那點可憐的外匯儲備塞牙縫都不夠,那么爆發(fā)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到那時,中國不雪上加霜就不錯了,還有誰能幫的了印度?只能等著被宰割。

      五、結語

      快到年底了,印度的僑匯回流還是能支撐印度經濟穩(wěn)定保持一段時間,但是不從根源解決問題,印度經濟的危機就始終存在。印度經濟是否被高估,正如同中國的一句老話“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誰有真本事,誰是偽繁榮很快就會有答案了。

      5

      近年來印度經濟發(fā)展很快,已經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主要經濟體當中發(fā)展最快的國家。但印度真的發(fā)展得那么好?有沒有被高估?值得懷疑。

      首先印度近年來靚麗數(shù)據的背后,或許離不開其修改GDP統(tǒng)計方法。印度在2015年、2018年一連兩次更改了計算GDP增速的統(tǒng)計方法,以市場價格計算的GDP來取代之前以生產要素成本計算的GDP,并調整基準年份,根據新的統(tǒng)計方法,印度2013年的經濟增速由原本的4.7%上調至5.1%,2014年經濟增速由原本的5%上調至6.9%,而到了2015年,印度經濟已經加速到7%以上……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按照舊的統(tǒng)計方法,印度如今7%以上的增速會被調低多少?所以印度經濟其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好。



      其次,一個國家經濟如果高速增長,那么其它指標也應該增長很快,比如服務業(yè)、工業(yè)、投資、出口、消費、制造業(yè)等應該也會增長很快,但縱觀印度這些指標,卻沒有什么亮點,而且有的指標還是負增長,很多指標甚至增長速度不如我們國家,那么印度7%以上的經濟增速又是依靠什么支撐起來的?



      此外,印度修改GDP統(tǒng)計方法的同時,還將羊糞牛糞折合成肥料計算在GDP之內,而且連灰色收入也計入GDP,就是你受賄收賄也要計入GDP;還將制造業(yè)月度指數(shù)強行綁定于同類商品、把已經買入的金銀部分算作儲等,這無疑推高了印度GDP總量,如果按照印度這個方法統(tǒng)計,那么我們國家的GDP不知道還能夠提升多少呢!所以近年來印度經濟數(shù)據一直受到各方質疑,被高估的可能性比較大。

      6

      印度經濟被高估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

      至于為何會被高估?這與國際社會普遍被印度GDP高速增長和亮眼的經濟數(shù)據迷惑有直接關系。試想一個每年都保持7%以上經濟增長速度的國家,想不被高估也不行啊。

      但問題來了,如果這些亮眼的數(shù)據是假的呢?這反轉就有些打臉了。但真相卻偏偏如此。

      據華爾街日報周三(6月12日)援引印度前首席經濟顧問阿爾文德(Arvind Subramanian)的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至2016年間印度經濟實際上很可能以年均3.5%至5.5%的速度增長,然而政府公布的年均增長率卻達到6.9%。他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印度的官方數(shù)據仍在繼續(xù)夸大其實際的經濟增速。

      報道稱,印度官方公布的經濟數(shù)據為該國吸引了數(shù)百億美元的外國投資,并賦予該國更大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另外,印度官方的經濟增速有時甚至超過中國,令該國在投資者的眼中成為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大型經濟體,然而阿爾文德的計算結果卻表明真實情況可能并非如此。

      看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了吧,印度經濟增長的數(shù)據,竟然是不靠譜的。以這么虛胖的經濟增長數(shù)據去評估,怎么可能不高估?

      那么,印度政府為何要去玩數(shù)字游戲,動機何在?【榮哥時評】認為,還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以亮眼的成績吸引外國投資。這已經成功了;

      二,莫迪大仙要政績,要連任。這個也成功了。

      三,塑造印度民族自豪感,增強國內民眾凝聚力,并進而塑造大國形象,F(xiàn)在網上印度人自信心爆棚,動不動就要超越中國,就是例證。

      由此可知,莫老仙這招修改GDP的辦法,一箭三雕,確實玩得6啊!

      但假的就是假的,這不就被自己人戳穿打臉了吧?

      其實想一想就知道,很多支撐印度發(fā)展的優(yōu)勢其實都是可疑的。略舉幾例,比如:

      一,印度人口眾多,13億多人口,是多么龐大的消費群體和廣闊的市場?但是,其貧富差距過大,貧困人口占絕大部分,沒錢你能買什么?沒有錢消費,這市場就有水分,怎么能快速帶動經濟增長?

      二,25歲以下年輕人口眾多,盡享人口紅利。但我們要知道,印度近年失業(yè)率高企,就業(yè)幾乎毫無增長,招幾百個列車員,有幾十萬人應聘,想想都可怕。這哪是人口紅利?簡直就是人口包袱吧?

      三,印度有民主制度優(yōu)勢,西方國家樂見印度發(fā)展。但民主不是萬能藥,印度的民主也讓中央政府管理能力較弱,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修個鐵路十年八年算正常。加上土地私有,莫迪大仙高喊基建大開發(fā),始終是雷聲大雨點小,就因于此。

      當然,話又說回來,印度經濟這些年確實一直在增長,印度政府也在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發(fā)展經濟,這也事實,我們也不能小瞧三哥了。要知道,輕視任何一個對手,結局都是可怕的。但題主問的是否高估了印度經濟,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我是榮哥,

      一個熱愛探索國際時事的觀察者,

      敬請關注,謝謝!






      7

      外界總是喜歡拿印度和中國做對比,經濟也不例外?傉J為印度會創(chuàng)造像中國那樣的經濟奇跡。但是回顧印度上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發(fā)展的歷史,是外界對印度的經濟過于高估了。我認為印度不太可能創(chuàng)造中國那樣的經濟發(fā)展奇跡。原因就是外界過低的估計了印度經濟發(fā)展存在的困境。

      第一,印度地方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各自為重,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如果是一個聯(lián)邦國家,地方有地方自己的法律。因此在發(fā)展中地方極容易各自為政。國家層面缺乏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只有規(guī)劃也容易遭到地方的抵制。如修建一條鐵路,對印度來說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因為要鐵路經過的各個邦的同意,一個地方不同意,這張鐵路修建就極容易擱置。在中國,則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我國修建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的進度非?。

      第二,印度的工業(yè)過于分散,規(guī)模又非常小,因此工業(yè)體系很脆弱。對于新興國家來說要想實現(xiàn)工業(yè)化,不開的一條路就是發(fā)現(xiàn)工業(yè)。自上世紀90年代印度啟動經濟改革以來,快30年的時間了,印度的工業(yè)發(fā)展乏善可陳。一是印度沒有形成有名的產業(yè),二是印度的制造業(yè)非常小。和中國的制造業(yè)一對比,印度的制造業(yè)就顯得非常的脆弱。

      第三,過于美化印度龐大的人口帶來的人口紅利。不是人口多就能夠形成紅利,他是要有前提的。形成人口紅利的前提,就是勞動力有較高的教育水平,能夠快速融入工業(yè)化大生產。很顯然,印度龐大的人口規(guī)模并沒有為此帶來巨大的人口紅利。農村人口涌入城市,沒有為當?shù)氐墓I(yè)發(fā)展提供多大的幫助,反而形成大量的貧民窟。同時,也是由于印度的工業(yè)規(guī)模不夠大,吸納不了那么多勞動力就業(yè),因此人口紅利很難顯現(xiàn)。

      以上3點,我認為外界是過于高估印度的發(fā)展?jié)摿α。?012年之前,中國的經濟發(fā)展速度兩位數(shù)是常態(tài)。印度在過去二三十年的發(fā)展歷程中,極少數(shù)出現(xiàn)兩位數(shù)的增長速度,一般都是在7%以下。2019年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更是掉到了6%以下。這也讓外界對印度經濟發(fā)展的質疑聲四起。

      8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印度的經濟的確是被高估了,而且被高估了很多。根據印度官方公布的經濟數(shù)據來看,2018年印度的GDP總量達到185.8萬億盧布,按照全年與美元的平均匯率折算為2.716萬億美元,約為我國的GDP總量的1/5左右,已經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而印度的GDP全年本幣實際經濟增速為7.4%,人均GDP也超過了2000美元,經濟增長率比我國的還高。

      看似印度的GDP數(shù)據非常好看,在印度總理莫迪的執(zhí)政期間,也出現(xiàn)了飛速的發(fā)展。但實際情況并不樂觀,按照經濟數(shù)據,印度的經濟總量已經和我國2006年的GDP總量和人均相當(印度的人口和我國的人口相差不大)。但看目前印度社會和民生的現(xiàn)狀,真的是不可以用冰冷的GDP數(shù)據來衡量的,和我國2006年的經濟狀況和形勢簡直是天壤之別。

      即使到目前,印度的基礎設施都非常之差。印度有一近半人口沒有房子居住,普遍都睡在大街和馬路上,而且有2/3的人沒有廁所使用,衛(wèi)生條件差到令人發(fā)指。印度的空氣污染和土地污染的嚴重程度也是排在世界前列的,這是唯一一個沒有全面實現(xiàn)工業(yè)化的國家,有如此嚴重的污染。雖然在2014年穆迪政府上臺以后,就提出了“廁所革命”計劃,計劃在2015年年底一共要修建1.1億個廁所,計劃如果成功后,將極大的改善印度的飲水和衛(wèi)生環(huán)境。

      然而事實情況卻是印度莫迪政府的廁所修建計劃缺失敗了,印度底層老百姓的飲水和衛(wèi)生情況根本沒有改觀,依然生活在極其臟亂差的環(huán)境之中,而且印度社會中還普遍存在赤裸裸的公民歧視制度,印度的底層民眾生存環(huán)境根本沒有什么改變。也就是說印度的經濟發(fā)展和底層百姓根本沒有什么關系,真正的紅利都被政府和印度的上層階級拿走了。

      所以印度的經濟無論再怎么發(fā)展,速度再怎么快。如果不能全面惠及全體民眾,就是沒有任何卵用,這樣的經濟數(shù)據不僅沒有任何意義,夸大的可能性十分大。據說印度總理莫迪的執(zhí)政期間,多次修改印度的經濟數(shù)據統(tǒng)計,把所謂的牛糞都進入了GDP的產值,所以印度的經濟數(shù)據每年都比較好看,但每年都沒有解決真正要解決的民生問題。

      9

      印度目前的經濟從美元gdp來看大概是中國的2006年,那些年正是中國經濟爆發(fā)的時候,不過印度不好說,一是中國那些年瘋狂的基建,二是制造業(yè)從發(fā)達國家轉移過來(到處招商引資),第一點配合第二點。印度目前這個跡象明顯沒有當年中國瘋狂。印度的優(yōu)勢是年輕人口比重大,但是基礎設施落后,基礎設施建設又受到“民主”拖累,征個地很困難,中國尚且還在為逃脫中等國家收入陷阱而做沖鋒,印度恐怕更難,未來不好說

      10

      近年來,印度除了人口快速膨脹之外,經濟發(fā)展也很快,已經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主要經濟體當中發(fā)展最快的國家。特別是2018年印度的GDP增速還是保持在7%以上,這讓印度是“舉國歡騰”,在印度人看來成為“世界經濟領導者之一”不再是夢想。部分政客還喊出“21世紀是印度的世紀的口號”!

      對此,很多中國網友表示好奇,他們提出印度經濟真的有那么好?難道沒有被高估嗎?我們認為印度的GDP肯定有夸大的成分,但也不是特別離譜,因為2018年中國GDP是印度的5倍,相應發(fā)電量基本上也是印度的5倍。兩國人口也差不多。所以,印度統(tǒng)計GDP雖然有摻水的成份,但也沒到胡編亂造的程度。

      那么,印度經濟在哪些方面造假了呢?首先,經常改變GDP的統(tǒng)計方法。比如,印度在2015年、2018年一連兩次更改了計算GDP增速的統(tǒng)計方法,以市場價格計算的GDP來取代之前以生產要素成本計算的GDP。如果按照舊的統(tǒng)計方法,印度經濟在7%以上的增速肯定會被調低不少。

      舉個例子,印度在2010年生產了1萬噸大米,價值是1000美元/噸,總價值是1000萬美元。到了2011年,印度生產大米減產了,只有9000噸,如果還是按照原來的GDP算,肯定是要下滑的,但是如果按照大米的市場價2000美元/噸來算,印度計入GDP的大米產值非旦沒有降,而且還增加了不少。

      再者,印度在修改GDP統(tǒng)計數(shù)據時,還將羊牛糞折合成肥料計算在GDP里,而且就連灰色收入也算進GDP里。更讓人受不了的是,印度還把滿大街的貧民窟,那些用竹竿和塑料布搭建的窩棚也算進了房地產的建筑業(yè)產值,把路邊無數(shù)的流動攤販都算進了服務業(yè)的產值。經過這樣的摻水,印度2018年GDP規(guī)模位居世界第五,差一點超過了英國。

      最后,調整基準年份,也能給GDP造假。比如,印度為了把2018年的GDP能保持在7%以上,于是就把GDP價格基準年改到了2016年,結果當年印度GDP增速仍然保持在7%以上,居于全球前列。拿前二年經濟數(shù)據作為比較GDP統(tǒng)計基數(shù),這也是印度提高GDP增速的好辦法。

      不過,我們認為,用數(shù)據來提升印度國家的經濟實力,實在有點虛,最多只能滿足印度民眾一時的快感,而且以市場價格計價的GDP,很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萬一出現(xiàn)物價暴跌或者不穩(wěn)的情況,印度的GDP就可能出現(xiàn)暴跌。不過,印度在的GDP計算中年年都要改變,說不定明年就改回原來的統(tǒng)計方法了。

      實際上,印度在GDP上慘水份,也只能騙自己,因為一個國家經濟如果真的高增長,那么其他各項指標也應該快速增長。比如服務業(yè)、工業(yè)、投資、出口、制造業(yè)等,但縱觀印度的這些指標,卻沒有什么特別大的亮點,而且有些指標還是負增長,所以印度之前7%以上的經濟增`速,如果真的擠干水分,可能也只有5.5%左右的增速。

      印度近年來經濟快速增長,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其GDP里面也慘了不少水份,比如隨意更改GDP的統(tǒng)計方法、將亂七八槽的東西都放進GDP之中。甚至連貧民窟的房子當作建筑業(yè)產值,把路邊攤販也算進服務業(yè)的產值。這種經濟增長方式水分太多,不僅不能給決策者帶來參考數(shù)據,而且本身也不利于印度經濟的長遠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