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色一区二区三区,一本大道道久久九九AV综合,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综合亚洲国产2020

    <legend id="mljv4"><u id="mljv4"><blockquote id="mljv4"></blockquote></u></legend>

    <sub id="mljv4"><ol id="mljv4"><abbr id="mljv4"></abbr></ol></sub>
      <mark id="mljv4"></mark>
      教育培訓(xùn) > 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時被騙,他知道真相后是如何處理的?

      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時被騙,他知道真相后是如何處理的?

      2020-09-03 17:32閱讀(88)

      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時被騙,他知道真相后是如何處理的?: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陶澍?這人的名字大家伙瞅著有點生,所以開頭的時候,老梁先簡單的介紹一下這人,打

      1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陶澍?這人的名字大家伙瞅著有點生,所以開頭的時候,老梁先簡單的介紹一下這人,打個底,然后在來解決題主的問題。

      陶澍滿清那會臨幸嘉慶,道光二帝的名臣。腦殼上帽子那是一頂比一頂大,官至兩江總督,還貼著太子少保的銜。

      尤其是道光對陶澍那叫個器重,當(dāng)年倆人第一次見面,就談的不錯,之后兩天就見了三次面,一次就嘮叨兩三個時辰。就這環(huán)境,陶澍想不發(fā)達都難。

      而陶澍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瞅人的眼光賊準(zhǔn)。左宗棠,大家伙知道不?兩人是兒女親家。當(dāng)年和左宗棠初次見面,那叫個一見如故。您說說,這頭一次見面?zhèn)z人聊天都能聊一整天,最后感覺不過癮,大晚上點根蠟燭繼續(xù)聊,兩人這就成了忘年交了。

      不久,左宗棠奔著京城去會試,這一家伙下去有點倒霉——名落孫山。

      人家陶澍聽了這信,直接將左宗棠接到自己個的家里盛情款待,期間指著自己那兩江總督的辦公桌說:“小子!爺們看好你!我是老了,瞅見那個位置沒,它一定是你的!

      弄的左宗棠都不好意思了。

      接著陶澍趁熱打鐵:“之前我一直不好意思提,現(xiàn)在我厚著臉皮給自己二小子,向你討個女兒做兒媳婦,咋樣?”

      瞧人家這事辦的利索不。之后陶澍被老黑老白邀請去喝茶,就讓左宗棠照看自己個的家人。而左宗棠在安化桃園別墅,也就是陶澍的家里一住就是七年,一邊教導(dǎo)陶澍的二小子,也就是自己個女婿,一邊幫著打理陶家的家業(yè)。

      到了最后左宗棠的名氣遠(yuǎn)超陶澍,兩江總督的帽子都是最小的,入駐軍機還當(dāng)了大臣,就這位置放過去,那也是宰相啊,但左宗棠卻一直以自己是陶澍的繼承者自居。

      好了有了前邊打底,咱再瞅瞅題主這事到底是咋回事呢?

      開頭的事

      這事在正史上他就沒有提過,只是在滿清文學(xué)家梁恭辰的《北東堂筆錄》中提過這事。這事在當(dāng)時傳的神乎其神的,都有好幾個版本,最后連道光都知道了,接見陶澍的時候,八卦一樣向陶澍打聽過。

      所以這事應(yīng)該是有的。那么老梁就把這事的經(jīng)過詳細(xì)的說明一下。

      這么說吧,老梁覺得陶澍這岳父一大家子就是一窩棒槌,那倆眼珠子扣出來可以當(dāng)泡踩著玩的存在。

      陶澍的老爹——陶必銓,那是滿肚子的墨水,名氣大的很,可是他極度不適應(yīng)科舉這事,那叫個屢敗屢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一輩子就一個職業(yè)——教書。那年月教書也只能填飽肚子而已,他還特別喜歡收藏書籍,好家伙這愛好直接導(dǎo)致了家里那叫個窮。

      在這種情況下,陶澍就出生了。想必有陶必銓的熏陶,陶澍的才氣那也是杠杠的,那小肚子里裝的墨水不比他老子陶必銓少多少。

      陶必銓瞅著兒子一天天的長大,這就找了一個姓黃的人家訂了親。

      這老黃家家境好,能讓他們家瞅上陶澍的原因就是陶澍那一肚子的墨水,就想著來個提前投資啥的,撈個官老爺親戚的帽子戴戴。

      于是兩家人這就約定,鄉(xiāng)試之后結(jié)婚。

      你說也湊巧了,這鄉(xiāng)試之后陶澍連個邊都沒摸到——名落孫山了。這事弄的,老黃家就琢磨,陶澍是不是像他老爹一樣,光長才氣沒有運氣的主,這輩子當(dāng)官就別指望了。

      就在老黃家猶猶豫豫的時候,這城里邊有一個姓錢的富戶,循著味就找來了。

      “俺那黃臉婆剛死,現(xiàn)在尋思續(xù)個弦啥的!轉(zhuǎn)臉就聽說你家要出閣的閨女長的那叫個水靈,聽的俺心癢癢,把你女兒嫁個俺咋樣?”這老錢上了門就提親。

      老黃家感覺這官老爺親戚的帽子撈不到,撈個有錢人親戚的帽子也不錯,一家人關(guān)起門來商量,最后把問題推給女兒,讓她自己做主。

      得,你說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人,她能有啥見識。開頭瞅著陶澍家里那黑鍋底一樣的房子,就老大的不樂意,現(xiàn)在讓她自己決定,那還用選嗎?直接就投了老錢家一票。

      好吧,老黃家這主意是打定了,可這和陶澍的婚事咋整?

      您要是直接拒絕,這名聲你要不要?畢竟人家陶澍沒有啥錯不是?

      這時候,黃家小姐的丫鬟站出來:“要不把我嫁出去吧,反正陶澍也沒有見過小姐是啥模樣?”

      老黃家一聽,覺得這主意不錯,一拍大腿根子就這么決定了。

      丫鬟出嫁的那些個陪嫁一樣都不少,丫鬟這就嫁過去了。陶澍不知道啊,喜滋滋的就把這婚事給辦了,美滋滋的入了洞房。

      這事就這么過去了。咋說呢?這丫鬟那就是個旺夫的命,忙里忙外的承擔(dān)了陶澍家里的事,還鼓勵陶澍安安心心的應(yīng)考。

      陶澍這掄起大筆桿子,在科舉的路上一路猛沖,他二十三歲那年,用手中的筆桿子終于捅開了進士的大門,成為了安化縣那嘎達第一個進士。

      那叫個美,騎著高頭大馬,滿大街亂竄,一幫子平頭老百姓湊熱鬧一樣的看著。

      結(jié)果

      啥叫旺夫啊,這就是!嘉慶朝的時候,陶澍這就一敲門磚丟過去,就進了御林院,一路走過來到了道光朝,最終就坐了兩江總督的位置。

      那丫鬟也頂上了一頂一品誥命夫人的帽子戴上了,戴上這帽子的丫鬟,瞅著這帽子小心肝撲通撲通的跳著。

      這咋整呀?原先就想著,陶澍撐死了弄個七品芝麻小官坐坐就得了,再不濟當(dāng)個教書先生也不錯,起碼一家子吃喝夠了就成?赡@要么不發(fā)達,這一發(fā)達,連帶我這個丫鬟命,居然也撈了一頂帽子戴,這玩的有點子大了。

      這丫鬟乘著晚上,老陶高興的時候,就把這事前前后后都交代了。

      聽完老陶樂了:“我以為啥事呢?就這事!你在老黃家是丫鬟的命沒錯,這到了老陶家那就是老陶家的大老婆?再說開頭的時候家里有啥?你不是賠著俺走過來了嗎?現(xiàn)在要啥有啥!這就不是個事,好了我知道!以后就要別提了!現(xiàn)在挺精神的,咱忙乎一會,累了再休息?”

      “瞧你個死樣?”……

      好吧,這事到這也就那樣了,老陶家就算翻過去了。

      那么老黃家呢?

      這黃小姐她的命可就薄了一點,人是嫁過去了,這老錢就是個和地皮橫和老天爺橫的主,欺男霸女的啥事都干的主。有一年感覺自己的屁股挺大的,非要搶占別人的土地,結(jié)果就引發(fā)了械斗,這感情好被人家一家伙就給弄死了。

      大家伙也知道那年月,男人就是家里的頂梁柱,這頂梁柱塌了,首先就是那些個親戚上門,把這姓錢的家產(chǎn)一股腦的分了,最后一腳就把這黃小姐給踢出了大門。

      得,連家都沒有了。

      開始的時候,陶澍腦袋上的官帽子還不夠大,這黃小姐的生活那叫個凄慘,到了陶澍做了賞析按察使的時候,當(dāng)?shù)氐墓賳T對這黃小姐還照看一二。

      最后丫鬟知道了這事,回鄉(xiāng)把黃小姐接到了陶澍的老屋里養(yǎng)了起來。

      當(dāng)陶澍當(dāng)了兩江總督的時候,陶澍特意回了趟家省親,結(jié)果就把這黃小姐給刺激了,拉個繩子就上吊了。

      一說這黃小姐就死了,另一說是黃小姐被救了回來,蹲在陶家的庵堂里帶發(fā)出家了。

      這事也就這樣了,也沒啥好說道的。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里,喜歡的朋友加個關(guān)注,順手點個贊呦!

      2

      陶澍的確有個姊妹易嫁的故事,是清人梁恭辰《北東園筆錄》里記載的,雖不見于正史,但流傳甚廣,甚至連道光皇帝都知道,所以我們寧可信其有。

      陶澍,字子霖,號云汀,謚文毅,道光朝的重臣,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兩江總督,清朝經(jīng)世派大家,與龔自珍、魏源齊名,是曾國藩、林則徐、胡林翼、左宗棠等人的精神導(dǎo)師,晚清洋務(wù)運動的思想啟蒙者。

      陶澍是陶淵明的后人,母親在他幼年時就去世了,父親陶必銓是湖南有名的教書先生,先后輾轉(zhuǎn)長沙的岳麓書院和安化學(xué)宮,也到有錢人家去做館,他當(dāng)?shù)之?dāng)娘,一直把陶澍帶在身邊悉心教導(dǎo)。

      陶澍不負(fù)所望,嘉慶五年湖南鄉(xiāng)試中舉,嘉慶七年壬午科會試,陶澍高中二甲第十五名進士,點庶吉士,入翰林院,從此步入仕途。

      陶澍幼時家貧,父親陶必銓給他定了一門娃娃親,是安化黃姓小姐,與陶澍年齡相仿。黃小姐據(jù)說貌美,有安化第一美人之稱,傳聞多了就被別人惦記上了,一吳姓富戶傾慕黃小姐美貌,上門求娶。

      黃父貪圖豐厚的彩禮,遂生悔婚之念。黃小姐本人也嫌棄陶澍家貧,不愿意嫁給陶澍。但黃母喜歡陶澍,覺得他家雖貧,但書香門第,陶澍本人知書達理,又一表人才,日后必有后福。

      黃父卻看不起陶澍,也不相信陶澍會有什么出息。在他眼里,陶澍未來頂多步其父的后塵,當(dāng)個教書先生,還不見得有乃父的名氣。陶澍那個時候只是個秀才,由于陶澍之前安化從來沒有出過進士,除了他親爹陶必銓,沒人相信陶澍會有飛黃騰達的機會。

      黃家父女去意已決,非要悔婚不可,可陶家肯定不會善罷甘休。黃家岳母覺得都不能做人了,懸梁自盡的心思都有。看著主母左右為難,黃小姐的貼身丫鬟挺身而出,提出可以由她代替小姐出嫁,反正陶家從來也沒見過黃家小姐。黃母喜出望外,馬上認(rèn)丫鬟為義女,對外宣稱是家中二小姐,并且將原來給黃小姐準(zhǔn)備的豐厚嫁妝悉數(shù)轉(zhuǎn)給她。這個所謂的黃家二小姐就是日后陶澍的原配夫人黃德芬。

      嘉慶三年,陶澍十九歲時與黃德芬完婚。新婚之夜黃德芬向丈夫坦言李代桃僵之事,并轉(zhuǎn)致岳母的歉意。但陶澍絲毫不以為意,他對黃德芬非常滿意,黃家的姊妹易嫁對他完全沒有影響。

      此后,陶澍有如神助,一路過關(guān)斬將;楹蟮诙曛信e,第四年中進士,獨身一人在京里當(dāng)翰林,然后父親陶必銓去世,回鄉(xiāng)守孝,三年丁憂期滿,才攜夫人重進京,黃德芬與陶澍成親七年之后,夫妻才真正意義上團員。

      從北京到川東的巴縣,十幾年里黃德芬一直追隨陶澍宦轍,陪他渡過婚姻中最艱苦的歲月,直到他官至山西按察使。那時黃德芬患上咳喘,無法適應(yīng)北方寒冷的氣候,不能再與陶澍隨行了,無奈回到安化老家的桃園別墅養(yǎng)病。黃德芬非常賢惠,生了三個女兒,陶澍為她請封一品誥命。但回鄉(xiāng)不到二年,黃德芬就病逝了,沒有陪陶澍走到最后。

      而如愿嫁到吳家的黃大小姐卻命運多舛。

      吳家雖富,但為富不仁,為與族人爭產(chǎn),黃大小姐的丈夫被人打死,那時陶澍遠(yuǎn)在四川巴縣的川東兵備道的任上,官太小,夠不著家鄉(xiāng),因此沒有幫上什么忙。黃小姐沒有子息,族中人欺負(fù)她,直到陶澍當(dāng)官當(dāng)?shù)缴轿靼床焓箷r,地方官才開始關(guān)照她。

      不過那時她已人老珠黃,貧病交加,地方官不了解她與陶澍的關(guān)系,只把她當(dāng)做陶澍的姻親,照顧的比較潦草。陶澍為官清廉,不愿意為私事麻煩地方官,只能讓夫人用自己的俸祿銀子周濟她。而她早就無處可去了,娘家人都不在了,只剩下陶澍和她的妹妹黃德芬了,黃德芬回鄉(xiāng)后第一時間把她接到陶家老屋照顧?墒遣痪命S德芬去世,她就孤單一個人苦熬度日。

      道光十六年,已經(jīng)是兩江總督的陶澍在江西巡閱軍營后順路回安化省親,黃小姐自感無顏面對陶澍,投繯自盡,但被鄰居和親友救下。據(jù)說黃小姐被救以后,仍拒絕與陶澍見面,只愿意以陶澍家人的身份,在陶家庵堂戴發(fā)出家。

      陶澍對自己的岳母一直很好,他的父親去世后,陶澍把她當(dāng)成自己唯一的長輩奉養(yǎng),可惜黃夫人生不永年,在陶澍當(dāng)京官時就辭世了,沒有看到陶澍日后的風(fēng)光。

      道光十五年,道光皇帝招陶澍入京陛見,那個時候距離他離京已經(jīng)十九年了。他走的時候,道光皇帝還在潛邸,再度歸來,已經(jīng)物是人非,道光皇帝登基十幾年,陶澍也官至總督,君臣竟然從未謀面。

      道光皇帝對陶澍一見傾心,兩天之內(nèi)三次接見他,每次長達兩三個時辰。作為一個日理萬機的皇帝,那兩天幾乎是一騰出空就招陶澍過去聊天。據(jù)陶澍的日記載,他們談到陶澍的童年和家鄉(xiāng),談到他的父親陶必銓對他的教導(dǎo)。陶澍那時是重臣,疆臣領(lǐng)袖,朝野風(fēng)傳他家里姊妹易嫁的故事,津津樂道,想必道光皇帝早有耳聞。我們現(xiàn)在不知道君臣之間是否談到這個話題,因為談了陶澍也不會記載,只知道道光皇帝親筆給陶澍家的祖屋題寫了“印心石屋”的牌匾,一切的親情、相思和遺憾都在“印心石屋”這四個字里了。

      第二年,陶澍回鄉(xiāng)路過醴陵,看到接待他的行館門前有一幅嶄新的楹聯(lián):

      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月,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這個楹聯(lián)滿是陶澍的典。上聯(lián)是說他金殿獨對,圣眷優(yōu)隆和皇帝對他少年成長的關(guān)懷,下聯(lián)的每一句都是陶家祖先詩詞文章的梗。

      陶澍讀完大加激賞,馬上找來辦差的醴陵縣令,要見這個撓了他的心癢,又才華如此橫溢的作者,于是就有了左宗棠與陶澍的初次見面。左宗棠當(dāng)時在醴陵縣學(xué)館教書,縣令慕他大名,盛情邀請他為陶澍行館題寫楹聯(lián)。那一年左宗棠二十四歲,剛剛中舉,陶澍六十一歲,垂垂老矣。兩人相見恨晚,秉燭徹夜長談,結(jié)為忘年之交。

      不久,左宗棠赴京會試落第,受同窗好友、陶澍的女婿胡林翼之邀造訪兩江總督衙門,陶澍放下所有公事,熱情款待左宗棠。他指著總督衙門他辦公的椅子說,將來這個位置一定是你的。然后,為自己的獨生兒子陶桄向左宗棠求親,二人結(jié)為兒女親家,鄭重其事向左宗棠托孤。為了報答陶澍的知遇之恩,陶澍死后,左宗棠在安化的桃園別墅一住就是七年,親自教導(dǎo)女婿陶桄的功課,并且替陶家打理家業(yè)。

      陶澍看人可比曾國藩那個半吊子相人之術(shù)靠譜多了。

      四十年后,左宗棠果真坐在那把椅子上了,只不過他的官職和功業(yè)遠(yuǎn)在陶澍之上,彼時他已封侯拜相,位至二等恪靖侯,東閣大學(xué)士,軍機大臣,成為真宰相,替朝廷鎮(zhèn)守東南半壁河山。

      他在陶澍用過的書桌上給兩宮太后上折,呈請朝廷在江寧為他杰出的前任建祠紀(jì)念,并給那個專祠親筆題寫楹聯(lián),一點也不謙虛地把自己比作陶澍的后繼者:

      三吳頌遺愛,鯨浪初平,治水行鹽,如公皆不朽;卌載接音塵,鴻泥偶踏,湘間邗上,今我復(fù)重來。

      3

      清朝中期名臣陶澍是湖南安化人,其父陶必銓是小有名氣的詩人、學(xué)者,雖然家中貧困,但為人慷慨、酷愛藏書。陶澍自幼跟隨父親讀書,一度到岳麓書院深造,學(xué)業(yè)因此大有所成。不過,陶澍雖然極富才學(xué),但由于家境貧寒,所以等到結(jié)婚的年紀(jì)時,娶妻便成了大難題。


      起初,陶家托付媒人,曾給陶澍說下一門親事,女方是同縣富戶黃姓人家的姑娘。但就在兩家議定好婚期、準(zhǔn)備成親時,一位吳姓大富翁因為聽聞黃小姐容貌甚美,便想著把她聘為兒子的繼室,并重金賄賂黃老翁。黃老翁雖然家中并不窮,但依然是見錢眼開,竟然要求陶澍退婚另娶,但被后者斷然拒絕。



      黃老翁沒辦法,回家后便跟老婆和女兒談及此事,黃夫人聽后,堅決不肯答應(yīng)退婚。沒想到黃小姐聽后卻是大感興趣,覺得自己若跟著窮書生過日子,不知道啥時候才能熬出頭,倒不如嫁入有錢人家,馬上便能過上闊日子。所以,黃小姐便跟父親站在“同一戰(zhàn)線”上,跟母親軟磨硬泡,聲稱非嫁入?yún)羌也豢伞|S夫人無奈,最終只好屈服。


      黃家三口雖然達成一致意見,但問題是如何給陶家一個合理的交代,卻成了老大難的問題。此時,黃家自幼養(yǎng)大的婢女為替家主分憂,便自告奮勇地提出準(zhǔn)備冒充黃小姐,嫁給陶澍為妻。黃家覺得陶家既然沒見過黃小姐的真容,這方法倒也不錯。所以,等到成親這天,黃家便把黃婢女送到陶家,而陶澍對此也并不知情。



      黃婢女嫁入陶家后,一方面嚴(yán)守黃家的秘密,從不敢向丈夫泄露半點實情;一方面無微不至的照顧陶澍,鼓勵他專心科舉,以建功立業(yè)、博取富貴。要說陶澍的命也足夠好,雖然在科場上偶受挫折,但還是在年僅24歲完成心愿,成為安化史上第一個進士,時在嘉慶七年(1802年)。


      陶澍由科舉入仕后,從翰林院編修做起,在此后近40年時間里,曾擔(dān)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的布政使和巡撫,并于道光十年(1830年)出任兩江總督,成為管轄蘇、皖、贛三省軍政民政的封疆大吏,直到9年后去世。陶澍居官期間,以勇于任事著稱,深為朝廷嘉許。冒牌黃小姐妻憑夫貴,成了一品誥命夫人,經(jīng)歷無比傳奇。



      文毅少極貧,初聘同邑黃氏女。有富翁吳姓者,聞黃女姿色,謀奪為其子繼室,以厚利啖黃翁。黃頓萌異志,迫公退婚,公不可,黃女之母亦不愿。而女利吳之富,意已決,又其父主持甚力,遂誓不適窮生。家有養(yǎng)婢愿以身代,女之母許之,文毅亦坦然受之,初不相疑,即今之膺一品夫人誥命者也。見《北東園筆錄初編·卷六》(注:陶澍死后謚號為“文毅”)。


      陶澍、黃婢女的命運在迎來大轉(zhuǎn)折的時候,本應(yīng)嫁給陶澍為妻的黃小姐,情況卻越來越糟。原來,黃小姐嫁入?yún)羌液,的確過了一段時間的闊日子,但好景不長,沒幾年時間便遭遇大變故。起初,吳家恃富欺人,強占同鄉(xiāng)曾家的田地,結(jié)果引發(fā)兩家大規(guī)模的械斗,導(dǎo)致黃小姐的丈夫被對方打死,吳富翁因為傷心不已,不久后也翹了辮子。



      丈夫、公公一死,族人們欺負(fù)黃小姐寡弱無助,便經(jīng)常侵占吳家的田宅家產(chǎn),沒多久便把里外“掏個干凈”。事后,吳家的族人們又把黃小姐“掃地出門”,任她自生自滅。黃小姐被趕出吳家后,只要寄居在父母家里,境況怎一個“慘”字可以形容(“后吳姓恃富,又占曾姓田,兩相譬斗。吳子被歐死,吳翁亦繼卒。族中欺黃女寡弱,侵吞其田產(chǎn)殆盡!币耐希。


      對于夫人的真實身份,陶澍從來都沒有懷疑,直到父親去世、在家守喪時,才從鄉(xiāng)親的口中得知真相,并獲悉黃小姐的情況,不僅大為感慨。陶澍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并沒有追究夫人的冒名頂替之罪,而是對她一如往昔。不僅如此,陶澍因為憐憫黃小姐的遭遇,還派人給她送去五十兩銀子度日。



      沒想到黃小姐因為懊悔羞愧,竟然抱著銀子哭哭啼啼,不忍心使用,結(jié)果最后竟被人盜取。黃小姐人財兩空,心中既憤怒又悲痛,最終竟懸梁自盡(“時文毅已貴顯,以丁外憂歸里,始悉其顛末,憐黃女在窘鄉(xiāng),贈之五十金。黃女愧悔欲死,口抱銀號泣而不忍用,旋為偷兒竊去,忿而自縊。”引文同上)。


      資料來源: 《北東園筆錄初編》、《清稗類鈔》、《清史稿》

      4

      陶澍,字子霖,一字子云,號云汀、髯樵。陶澍在嘉慶七年(1802)成為進士,被任命為翰林院編修,但不久后就因為父親去世回家了。此后的陶澍先后擔(dān)任了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撫,又在道光十年(1830)擔(dān)任兩江總督一職,他在職期間興修水利設(shè)施,改善海運,還設(shè)立了義倉來應(yīng)對災(zāi)年的壓力。

      陶澍先后娶了七房妻室,相傳他的第一任妻子黃氏黃德芳是冒名頂替的。這則傳言是清人梁恭辰《北東園筆錄》里記載的,正史里并沒有相關(guān)記載,但這則傳言在當(dāng)時流傳很廣,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陶澍本來是陶淵明的后人,他年少喪母,是父親陶必銓辛辛苦苦將他拉扯大。他的父親陶必銓很有眼光,早早地為陶澍定下了一門娃娃親,而這門娃娃親的對象就是安化的一位黃氏小姐。據(jù)說,這位小姐有著安化第一美人之稱,因為這個稱號,許多年輕男子傾慕不已,許多富商大賈家里的公子哥都垂涎黃小姐的美貌上門提親。吳家也看上了黃氏的美貌,派人上門提親。而吳家正是安化著名的富庶之家,和清貧的陶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黃氏的父親貪戀這大筆錢財,想要悔婚,黃小姐也愛慕虛榮,想要嫁給吳家享受榮華富貴。只有黃氏的母親更加喜歡陶家,認(rèn)為這樣的書香世家更加合適。但是在巨額的財富面前,黃氏和她的父親已經(jīng)昏了頭腦。更何況,陶澍當(dāng)時不過是一個不知道日后能不能飛黃騰達的讀書人,以后能不能考上進士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萬一沒考上,陶澍頂多在鄉(xiāng)間做做教書先生,黃氏才不愿意嫁給在一個教書匠,以后受苦挨餓。

      黃家的這對父女非要悔婚,但是在當(dāng)時的封建禮教之下,悔婚是一個極其不道德的事情,不僅影響女子的聲譽,還可能對整個家族的名聲造成影響。更何況,在這種情況下,陶家怎么可能答應(yīng)悔婚呢?就在黃氏父女陷入兩難境地之時,黃氏的貼身丫鬟站了出來,提出可以由自己代替黃氏成婚。反正陶澍從未見過黃氏,嫁過去的黃氏長成什么樣也無所謂,黃氏的母親喜出望外,立即認(rèn)這個丫鬟做了義女,對外則宣稱這是他家的二小姐,并將準(zhǔn)備給黃氏的嫁妝都轉(zhuǎn)交給了這個丫鬟,這個丫鬟就是后來陶澍的原配夫人黃夫人黃德芬。

      嘉慶三年(1798),陶澍與黃德芬完婚,后來的黃德芬也向陶澍說明了他們李代桃僵,姊妹互換的事情,但是陶澍并不在意,反而對黃德芬十分滿意,就這樣,黃德芬安穩(wěn)地在陶家留了下來。正可謂是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誰能想到,僅僅四年后,陶澍就大翻身,考上了進士呢。從此之后,陶澍一生的仕途無比順暢,他也一路高升,連任顯赫要職。那么當(dāng)年嫌棄他的黃氏怎么樣了呢?黃氏嫁給吳家之后,才發(fā)現(xiàn)吳公子簡直就是一個地痞流氓,整日無所事事,游手好閑。有一次吳公子帶著人去打架,居然被打死了,黃氏就此守寡,吳家老爺也因為兒子的去世大病不起。中權(quán)旁落,吳小姐沒有了丈夫和公公的庇護,在吳家生活得苦不堪言。

      陶澍聽說這件事后,心生憐憫,還向黃氏送去了五十兩銀子,黃氏拿到銀子之后,知道了曾經(jīng)的貧苦讀書郎如今已經(jīng)飛黃騰達高居顯要,自然是悔恨不已。沒想到,就這五十兩銀子不久后還被人偷了去,精神崩潰的黃氏最終自殺了。《北東園筆錄》中記載:“憐黃女在窘鄉(xiāng),贈之五十金。黃女愧悔欲死,口抱銀號泣而不忍用,旋為偷兒竊去,忿而自縊。”黃氏的下場可謂是凄慘不已。

      年少的清貧不能代表未來的成就,陶澍就憑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從清貧讀書郎到顯要官職,這都是陶澍努力的結(jié)果。在當(dāng)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許多人被金錢蒙蔽了雙眼,追名逐利,而忘記了一些更加重要的東西。金錢固然重要,但一時的錢財無法長久,你不能找到有魚的那個人,而應(yīng)該去選擇會捕魚的那個人,這樣才是長久之道。

      5

      世人從來只知出身湖南安化的陶澍是清代名臣,是清代經(jīng)世派主要代表人物,卻很少有人知道:他身上曾發(fā)生過一件比今時狗血電視劇還狗血的大事。這件大事不是別的,正是他之被騙婚。

      但相當(dāng)有意思的是,但凡被騙婚者多會氣憤難當(dāng),可陶澍卻在得知自己被騙婚后不僅不生氣反而覺得這是命中注定。這究竟是為何呢?請聽具體分解——

      陶澍生于乾隆四十三年,即公元1779年,祖籍是湖南省安化縣小淹鎮(zhèn)的陶家灣。他出身半書香世家,之所以說是“半書香”是因為其父陶必銓不僅四處設(shè)館教書同時還做農(nóng)民的活計。

      由陶澍父親的職業(yè)便可看出,他的家境并不特別好,而這家境最終也成了他被騙婚的原因所在。

      陶澍年歲尚小時曾因父母命、媒妁言與同縣富戶黃姓人家的小姐定下婚約?蛇@黃小姐長大成人后, 因頗有幾分姿色而被一吳姓大富翁看上了,吳家公子看上黃小姐還重金派人前往黃家提親。

      黃家一看,這吳家聘禮真真驚人啊,再一看吳家公子也是風(fēng)度翩翩,于是黃家小姐當(dāng)即就動心了。黃家老父對這門親事也是贊同的,畢竟誰都希望女兒嫁給好人家。所以在富戶吳家和一般家境的陶家之間,是個正常人都會選擇前者。

      最后,經(jīng)過黃家全家商議,他們決定退了與陶家的這門婚事。

      可古代退婚哪有那般容易?果然,陶家一聽黃家要退婚立馬不干了。幾次交涉下來,整個黃家的老小都沒了法子。

      恰在這時,黃家一個丫鬟竟自告奮勇說:愿意替小姐嫁到陶家為妻。

      與陶澍黃丫鬟同劇情電視劇《錯點鴛鴦》劇照

      黃家人一聽立馬來了精神,他們仔細(xì)一尋思:這陶家人根本沒見過黃家小姐,即便見過也并不一定記得她長大的樣子。這樣一來,冒名頂替不就神不知鬼不覺了?

      隨即,黃家人決定:為讓真正黃家小姐順利嫁入?yún)羌遥半U讓黃丫鬟嫁給陶澍。

      實際上,黃丫鬟是具備頂替黃家小姐的條件的,一來,她姿容出眾;二來,她懂得隨機應(yīng)變,這點從她主動提出要嫁入陶家便可見一斑;三來,她在黃家多年,熟悉黃家人,所以冒名頂替不易被外人察覺。

      此計一出,黃家人立馬松了一大口氣,黃小姐大喜道:這下好啦,本小姐終于可以順利嫁入豪門了。之后的發(fā)生的一切都讓黃家人歡欣鼓舞:黃家小姐嫁入?yún)羌遥S丫鬟也順利嫁給了陶澍。

      話說,黃丫鬟嫁入陶家后,因心里有愧所以對陶澍特別好,她不僅無微不至地照顧陶澍還一心鼓勵他考取功名、建功立業(yè)。

      而陶澍在娶了黃丫鬟后從來未懷疑過她的身份,這一方面與黃家的瞞天過海有關(guān),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打心眼里喜歡上了這個善解人意的黃丫鬟。

      陶澍多少覺得自己這般家境卻能得妻如此簡直是天上掉了餡餅,帶著這種相反的他自然對妻子分外愛惜。為了不辜負(fù)妻子的所托,他便日夜苦讀。

      陶澍與黃丫鬟婚后第四年,即1802年春,他便中進士,為第63名;四月,參加殿試,為二甲第15名;朝考,嘉慶帝召見,定為第55名。

      也是自這年起,陶澍開始名揚安化,畢竟,他是安化這個小縣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進士。

      消息傳回家鄉(xiāng)時,曾經(jīng)為避免嫁給陶澍而嫁入?yún)羌业狞S家小姐驚呆了!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當(dāng)初看不上眼的窮小子竟會成為當(dāng)?shù)刈顧?quán)貴的角色。

      同時,在陶澍功成名就這段期間前后,黃家小姐所嫁之人竟在一次糾紛中,被毆打致死了。吳家少爺,即黃家小姐丈夫死后,吳家老爺因不堪打擊也跟著一命嗚呼了。自此,黃家小姐成了孤家寡人。關(guān)于這段,史書是這樣記載的,史載:

      “后吳姓恃富,又占曾姓田,兩相譬斗。吳子被歐死,吳翁亦繼卒。族中欺黃女寡弱,侵吞其田產(chǎn)殆盡!

      這樣的結(jié)局,顯然是黃家小姐做夢也沒料到的。

      失去靠山后,黃家小姐整日被族人們欺負(fù),最后竟落了個被“掃地出門”的境況。而當(dāng)年的黃丫鬟則相反,因婦憑夫貴,她成了一品誥命夫人。

      與陶澍黃丫鬟同劇情電視劇《錯點鴛鴦》劇照

      后來,陶澍在父親去世回鄉(xiāng)守喪時才得知了自己夫人不是黃家小姐的真相。但得到一切原委后,陶澍卻并沒有追究夫人冒名頂替之最,相反他對她比以前更好了,因為她相信:她和他是天注定的緣分。

      與此同時,善良的陶澍還因憐憫黃小姐的凄慘遭際派人給她送去了五十兩銀子度日。

      當(dāng)在破屋里的黃小姐收到昔日訂婚夫婿的五十兩銀子時,她整個人都怔住了。這段過往史書是這樣記載的:

      “時文毅(陶澍)已貴顯,以丁外憂歸里,始悉其顛末,憐黃女(黃小姐)在窘鄉(xiāng),贈之五十金。黃女愧悔欲死,口抱銀號泣而不忍用,旋為偷兒竊去,忿而自縊。”

      這段文字也詳細(xì)記載了黃小姐的最終結(jié)局,那就是:她因不忍用陶澍給她的五十兩銀子終日抱著銀子哭嚎,最后錢被小偷偷走后,她因悔恨憤懣而上吊自殺了。

      這個故事里兩個女主人公的結(jié)局,究竟是命呢還是其他呢?

      相關(guān)參考史料:

      《北東園筆錄初編·卷六》、《清稗類鈔》、《清史稿》

      6

      在清人梁恭辰所著的《北東園筆錄》中,講述了清朝名臣陶澍,因為考試不中,女方不愿意把女兒嫁給他,把一個婢女假充女兒嫁過去的故事。那么,這個故事是真實的嗎?

      (陶澍雕像)

      我們先來看看事情的經(jīng)過。

      陶澍是湖南安化人。他的父親陶必銓很有才華,是當(dāng)時名氣很盛的詩人,學(xué)者,然而卻在科舉考試中屢考不中,再加上他又喜藏書,不懂得經(jīng)營,因此生活每況愈下,到陶澍出生的時候,已經(jīng)十分貧寒了。

      受陶必銓影響,陶澍自幼好讀,再加上他很有天賦,年紀(jì)輕輕便攢了一肚子學(xué)問。

      陶必銓很看重陶澍,早早托了媒人為他定下一樁好婚事。

      女方姓黃,家境富裕,人也生得俊俏。之所以黃父愿意把女兒嫁給陶澍,完全是看上了陶澍的才華,認(rèn)為他將來一定能入仕為官。于是和陶必銓約定,把婚期定在鄉(xiāng)試過后。

      沒想到,陶澍竟然名落孫山。黃父便犯了嘀咕,疑心陶澍會和陶必銓一樣,就算有才華,一輩子也只能做個貧困潦倒的書生。

      正在此時,城里的錢姓富戶,帶著重金找到了黃父。原來他喪妻不久,聽聞黃氏美貌,于是想將她娶為繼室。

      黃父頗為猶豫,便告訴黃氏,讓她自己做主。

      黃氏本就不愿意下嫁陶澍,聽說后自然愿意。但是婚期將近,如果突然悔婚,勢必名譽受損,說不準(zhǔn)還會吃上官司,黃父因此頗為煩惱。

      黃氏認(rèn)為陶澍不曾見過她,何不讓婢女替她出嫁。黃父覺得有些道理,于是到了婚期,便將從小就陪黃氏長大的婢女,冒充黃氏嫁給了陶澍。

      (婢女出嫁,圖取其意)

      婚后,婢女一方面嚴(yán)守秘密,一方面又承擔(dān)了家事,讓陶澍專心應(yīng)考。

      在婢女的鼓勵下,陶澍非常發(fā)奮,愈發(fā)苦學(xué),在科舉考試的道路上亦是過關(guān)斬將,最終在23歲那年實現(xiàn)了夢想,成為安化縣第一個進士。

      隨后,陶澍入仕為官。

      在從政的幾十年中,陶澍為官正直,恪盡職守,在吏治改革等工作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同時他又勤恤愛民,在地方上政績突出,因此屢得重任。

      道光繼位后,身為先帝重臣的他,依然很受器重,不久便被擢升為安徽巡撫,隨后又被調(diào)任江蘇巡撫。到道光十年時,由于他政績斐然,道光提拔他擔(dān)任兩江總督的重職,加封太子少保。

      妻以夫貴,那位冒充黃氏嫁給陶澍的婢女也跟著身份顯貴,被朝廷封為一品誥命夫人。

      婢女雖貴為命婦,但畢竟惴惴不安,于是最終還是把真相告訴了陶澍。

      陶澍得知后,頗為訝異。不過想到婢女陪伴他多年,且當(dāng)年若不是婢女百般鼓勵,自己又如何能有今天。所以他原諒了婢女冒名頂替的罪過,依然對她如常。

      (被掃地出門的黃氏,圖取其意)

      后來,陶必銓病逝后,陶澍回鄉(xiāng)丁憂。得知黃氏嫁給錢姓富戶幾年后,由于錢姓富戶仗勢欺人強占別人田地,結(jié)果引發(fā)械斗,在混戰(zhàn)中被對方失手打死。

      錢姓富戶被打死后,其族人為了剝奪錢姓富戶的家產(chǎn),于是百般欺凌黃氏,最后還把她趕出了家門。

      陶澍聽說后,感嘆不已,于是讓人給黃氏送去50兩金子,讓她補貼家用。

      黃氏抱著金子,想到當(dāng)初一念之間,命運便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由得悔恨不已,于是啼哭了大半夜才睡去。

      次日,黃氏起床,發(fā)現(xiàn)放在枕邊的金子不翼而飛,頓時又氣又惱,最后悲從心來,萬念俱灰,竟自縊而亡。

      當(dāng)然了,這個故事只是出現(xiàn)在《北東園筆錄》中,正史上并沒有記載。正史上的陶澍,娶的妻子叫做黃德芳。也就是說,本來娶的妻子就是黃氏之女,根本沒有掉包替換這樣的事情。

      這件事是不是真實的,現(xiàn)在似乎已經(jīng)不可考。不過,從《北東園筆錄》所記載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調(diào)性,以及黃氏改嫁給“錢”姓來看,顯然,附會上去的可能性比較大。很有可能是那種落第文人附會的文章,最終給梁恭辰收入他的筆錄中。再說了,女方也是陶家當(dāng)?shù)厝,嫁人那得是“驚天動地”,女方要是嫁出去了,陶家哪有不知道的?所以內(nèi)容似乎并不可信。

      (參考史料:《北東園筆錄》)

      7

      晚清,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湖南大才爭相出世,但造出這一泉涌之勢的卻是少有人知的道光朝的名臣,陶澍。

      一生專治清史的史學(xué)名家蕭一山對陶澍的評價既宏大又客觀——

      不有陶澍之提倡,則湖南之人才不能蔚起,是國藩之成就,亦賴陶澍之喤引爾。
      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固皆標(biāo)榜經(jīng)世,受陶澍、賀長齡之薰陶者也。

      從這番評價可以看出,湖南大才蔚然而起,一是受了陶澍經(jīng)世之學(xué)的熏陶,二是受了陶澍的大力提攜栽培。

      曾國藩與陶澍的交際淵源稍淺一些,另兩位晚清中興名臣胡林翼、左宗棠則與陶澍有著極深的淵源。

      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若沒有陶澍對他超凡脫俗的賞識與點撥,年輕時很放浪形骸的胡林翼很可能廢掉;左宗棠是陶澍的兒女親家,要知道左宗棠與胡林翼可是同輩人,陶澍能以兩江總督東南第一封疆大吏的身份與落魄晚輩書生結(jié)成兒女親家,只此一點就可看出陶澍愛才惜才的胸襟與眼光,可以這么說,沒有陶澍以這種方式為左宗棠鍍金,左宗棠再自詡為諸葛亮再世,可能最終也出不了。

      晚清三大頂級名臣,兩個直接踩了陶澍的肩膀,可見陶澍對湖南大才崛起的貢獻有多大。

      現(xiàn)如今,陶澍之所以名氣不大,實在是因為早死二十年的緣故,太平天國興起,名臣奮起時,他已逝去了二十多年,屬于典型的治世之能后世不知,繼往開來之功當(dāng)時可鑒。

      陶澍是有清一朝,湖南走出來的第一位封疆大吏。

      乾隆四十三年(1779年),陶澍出生在湖南安化縣小淹鎮(zhèn)陶家灣,少年時代一直隨科場失意的文人父親陶必銓苦讀,以至于苦讀出一段佳話——父子二人在河邊筑“印心石屋”,常年苦讀,終在二十三歲時金榜題名,道光帝后來曾兩次為這一對父子的苦讀石屋御筆題額。

      陶澍娶妻被騙,這是清代文學(xué)家梁恭辰在《北東堂筆錄》中記載的一段名臣軼事,說的正是陶澍寒窗苦讀時的一段辛酸往事。

      嘉慶三年(1798年),十九歲的陶澍正準(zhǔn)備參加鄉(xiāng)試,安化縣一黃姓人家因看好陶澍的科舉功名路,與陶家定下親事,兩家約定,待陶澍參加完鄉(xiāng)試,才子佳人即完婚。

      哪知道,陶澍卻在隨后的鄉(xiāng)試中名落孫山,黃姓人家將這一挫折看在眼里后,猶豫了,黃家擔(dān)心陶澍可能會步其父陶必銓的后塵,一生能讀不能試,終歸是寒酸命。

      黃家想悔婚,黃家小姐亦有此意,因為拿不出說辭理由,最后竟使了個調(diào)包計,讓家中的丫鬟冒充小姐之名嫁給了陶澍。

      而這位黃家小姐呢,隨后便嫁給了地方上一個姓錢的地主富戶。

      然而,黃家用騙局將這一樁婚事忽悠過去后,陶澍隨后卻迎來了科舉仕途的遠(yuǎn)大前程,當(dāng)初的窮書生一路高升,到四十出頭時已成了封疆大吏。

      而反觀當(dāng)初那位眼拙勢利的黃家小姐,命運則急轉(zhuǎn)而下,她嫁的那個錢姓地主,因為仗勢欺人,橫行霸道,竟在一場械斗中被打死了,而她本人也在錢家破敗后被趕出了家門。

      長久以來,陶澍并不知道自己的婚事里還有這么一個騙局,到他已成兩江總督時,她的原配也就是當(dāng)初那個冒名頂替的小丫鬟害怕了,只好向總督大人和盤托出。

      陶澍何許人也?當(dāng)聽到這一切時,當(dāng)然是只念小丫鬟一路追隨持家的功勞,絲毫不在意當(dāng)初的污點。

      對原配是以德報怨,對黃家小姐又當(dāng)如何呢?

      只能略表心意,送去五十兩黃金接濟生活。

      然而,當(dāng)看到這五十兩黃金的時候,黃家小姐悔恨不已,但為時已晚。

      有一種說法,黃家小姐因經(jīng)受不住這種刺激、打擊,最后自縊了;另一種說法,黃家小姐在陶家的庵堂里帶發(fā)出家了。

      整個故事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既知今日,何必當(dāng)初的味道。

      但很遺憾,軼事終歸是軼事,不是歷史的真相,陶澍在嘉慶三年(1798年)與安化縣一都河曲溪人黃德芬完婚,是有明確記載的,原配被調(diào)包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文人之所以在陶澍身上杜撰這樣的軼事,大概也是因為他的經(jīng)歷很適合演繹一個道理——

      莫欺少年窮!

      8

      標(biāo)簽一:被騙

      關(guān)于陶澍娶妻時被騙的故事,記載在梁恭辰所著的《北東園筆錄》中。陶澍年輕時,曾與一黃姓人家,許下一門親事。不想同縣吳姓有錢人,也看上了黃姓女子,許以黃家重利,娶作小妾。見錢眼開的黃父答應(yīng)了這門親事,移花接木地將丫鬟許給陶澍。成婚后,丫鬟將實情如實告知,但陶澍并不介意,將馮京當(dāng)馬涼。反而在“馬涼”日后落難之時,以五十兩相贈,傳為美談。而留下“馬涼”了,站在原地,“斯人獨憔悴”的場景。

      標(biāo)簽二:清朝名臣

      陶澍嘉慶七年進士,當(dāng)年位列為二甲第15名。歷任翰林院編修、御史,福建、安徽等地的布政使、巡撫,道光朝更是出任兩江總督?v觀陶澍一生被認(rèn)為是經(jīng)世派,不在是坐而論道,是直面時局,關(guān)心民生,多個領(lǐng)域銳意進取。

      1.漕運:即糧食的運輸。政府將各地的糧食經(jīng)由黃河、淮河等河道運往京城,稱為“河運”,明清設(shè)有“河道總督”,負(fù)責(zé)河道堤防、疏浚。但河運耗時、費用高,性價比低。元朝一度采用海運代替河運,進入明朝又放棄了海運,轉(zhuǎn)為河運。道光五年,洪澤湖決堤,造成運河不暢。陶澍力排眾議,雇傭沙船運送蘇州、松江、常州等四府一州的漕糧經(jīng)由海路,運送至天津,從而恢復(fù)了漕糧海運。被認(rèn)為是“利國、利民、利商”之策。2.鹽務(wù):官府與鹽商暗中勾結(jié),控制食鹽價格,坐享價差,形成了壟斷集團。既不利于人民,也與利于清政府的財政收入。陶澍上任后,推出15條章程,改革鹽務(wù)。其次,實行票鹽,即只要照章納稅,均可領(lǐng)取票鹽,按照票上配額經(jīng)營鹽務(wù)。從而避免了官府中飽私囊,確保了財政稅收。僅此一項,陶澍便收取了二千四百萬兩稅銀,無疑對風(fēng)雨飄搖的清政府,是好一陣“及時雨”。

      此外,陶澍還愛民如子,在京設(shè)立了“悅生堂”,相當(dāng)于福利院,救助老弱、殘疾等弱勢群體。而且是個堅定的禁煙派,清正廉明,最后積勞成疾,病死在兩江總督任上。

      辟謠

      官聲不錯,也引起了古代“自媒體”的關(guān)注。不過陶澍娶妻時被騙,更是是“緋聞”,人紅是非多嘛。理由有三:

      1. 陶澍所著《處士黃殿元墓表》,類似于陶澍為岳父所做的墓志。記載:黃崇榜(即上述黃姓人家)并沒有吳姓女婿;
      2. 黃女由其祖母陶氏撫養(yǎng)長大,而陶氏娘家與陶澍是近鄰,兩家關(guān)系和睦。在封建森嚴(yán)禮法之下,黃姓人家易女而嫁的做法,需要承擔(dān)道德上極大的風(fēng)險;
      3. 陶澍此時已是名滿全縣,前途無可限量。黃女作為書香門第出身,應(yīng)該也對陶澍是滿意的,對于斷不會,自毀前程,嫁作小妾。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歡迎點贊留言^_^

      9

      陶澍[shu]是清朝中期的重臣,官至兩江總督,是林則徐的頂頭上司,胡林翼的岳父,左宗棠的兒女親家。不過就這樣一位牛人卻在年輕時被人騙婚,而且他被騙婚經(jīng)歷相當(dāng)傳奇,同時也警示了我們現(xiàn)在一些物質(zhì)的女孩兒,嫁人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只注重眼前的金錢。




      陶澍在清朝歷史上算是冷門人物,但他的經(jīng)歷實際上比很多熱門人物都傳奇。他出生于湖南安化縣的陶家灣,他的父親名叫陶必銓。早年陶家收入微薄,所以陶必銓和陶澍父子二人不得不一邊種地,一邊攻讀四書五經(jīng)。

      封建社會時期,社會環(huán)境對于底層的讀書人而言非常不友好。比如《儒林外史》中的范進,他沒有中舉之前,他的老丈人胡屠夫都會對他冷嘲熱諷,甚至罵他是個現(xiàn)世寶。同樣,陶澍的經(jīng)歷在和小說中的范進極其相似,甚至可以說他的經(jīng)歷還不如范進。



      最初,陶澍的父親陶必銓為他張羅了一樁婚姻,妻子是一名黃姓女子。剛剛定親時的黃家也比較貧困,但到了兩個孩子結(jié)婚的時候,黃家小有起色,雖然不是大富大貴,卻也積攢了一定的家底。

      此時,可能是黃家小姐窮怕了,非?床黄鹕刑庁毨У奶珍<由宵S家小姐成年后出落的亭亭玉立,周圍富商家的公子爺都非常垂涎她的美色,紛紛邀請媒人上門提親。在這種情況下,黃家小姐對父母提出了向陶家悔婚的要求。

      黃小姐的父親聽后表示贊同,但黃小姐的母親卻猶豫不定。原因在于封建社會不像現(xiàn)在,雙方定立婚約后悔婚是一件非常嚴(yán)重的事情,影響家族的聲譽不說,嚴(yán)重的還可能會吃官司。



      此時,恰好有一個姓吳的大公子外聽說了黃小姐的美貌,于是找到了媒人提親。吳家是當(dāng)?shù)赜忻母簧,吳公子向黃小姐保證,只要她嫁到吳家,便有用不完的金銀財寶,吃不完的山珍海味。

      黃小姐聽了吳公子保證,想到自己以后每年都能用最新款的水果手機,每季度都能買限量款的驢包包,而且還能在豪華大馬車上哭,于是在和父親、母親商議后果斷答應(yīng)了吳公子的求婚。

      既然答應(yīng)了吳家公子,那么和陶家悔婚也迫在眉睫。但一家人商量過來、商量過去也沒有個好辦法,這時黃小姐的丫鬟黃德芬站了出來,提出了一個瞞天過海的辦法,她說:“既然陶澍沒有見過小姐,不如由自己代替小姐出嫁,這樣既能保全黃家的聲譽,而且也避免了吃官司!

      黃家的家庭會議開完后,這個計劃最終順利實施。黃小姐順利嫁入?yún)羌,開始了豪門闊太的生活。而陶澍也不知道自己娶來的是丫鬟黃德芬,結(jié)結(jié)實實的被人騙了一次婚。



      年輕不能決定將來,所以變化很快就到來了,僅僅4年后,年僅23歲的陶澍鯉魚躍龍門,一舉高中進士,殿試第15名。年少有為,從此之后,陶澍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一樣一路高升。

      過了幾年,陶澍父親病逝,陶澍選擇了回家守孝。在此期間,陶澍慢慢的聽說了自己的夫人是冒名頂替的丫鬟。當(dāng)陶澍向黃德芬詢問此事時,黃德芬也大大方方的承認(rèn)了此事,因此陶澍并沒有怨恨陪伴照顧自己多年的夫人。

      后來,陶澍派人去打聽了一下黃小姐的情況,結(jié)果讓人大跌眼鏡。原來吳家在當(dāng)?shù)貙儆诘刂鲪喊,來錢不干凈,經(jīng)常糾集流氓搶奪別人的土地。吳家公子也是一個小流氓,經(jīng)常主動帶頭去和別人打架,結(jié)果一個不小心讓別人給打死了。



      吳公子死后,吳家老爺因為晚年喪子也一病不起,很快就去世了。失去了公公和老公的庇護后,吳家其他族人也將黃小姐視為了眼中釘,很快就把黃小姐趕出了吳家的大門,由此,這位變成闊太的黃小姐瞬間被打回了原形。

      人呀,都是非,F(xiàn)實的。一旦沒有了身份地位,沒有人會瞧得起你,黃小姐的遭遇也是如此,因此生活過得的非常窘迫。

      陶澍聽說后頓生憐憫之心,不忍曾經(jīng)的未婚妻落得如此悲涼的下場,于是派人送去了50兩白銀。黃小姐接到白銀后,知道是曾經(jīng)看不起的窮鬼陶澍送的,又知道了他如今飛黃騰達,后悔的每天哭泣,經(jīng)常抱著銀子幻想,或許陶澍對他或許還有一絲情意,因此也沒有花。

      很可惜,過了一段時間,50兩銀子被小偷偷了去。黃小姐的精神徹底崩潰了,于是選擇了上吊自殺。

      憐黃女在窘鄉(xiāng),贈之五十金。黃女愧悔欲死,口抱銀號泣而不忍用,旋為偷兒竊去,忿而自縊——《北東園筆錄》





      或許如今物欲橫流的社會遮蓋了很多人的眼睛,所以很多人都在高聲的叫喊著“沒有面包的愛情無法維系”。這確實是一句大實話,畢竟誰也不愿意委屈了自己。

      但我想說的是,面包是應(yīng)該建立在兩個人的共同努力之上,任何人都不應(yīng)該想著不勞而獲。再有,既然選擇了物質(zhì),就應(yīng)該物質(zhì)到底,把目光放長遠(yuǎn)一點,找一個潛力股陪他發(fā)家致富不是更好嗎,得到的回報要遠(yuǎn)遠(yuǎn)高于嫁入未知的豪門。

      10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因為是益陽人的緣故,所以我和陶澍也算的上是老鄉(xiāng),本人有親戚在安化,所以也去過陶澍故居,他的一些情況聽當(dāng)?shù)厝艘舱f起過。

      陶澍生平

      陶澍是益陽安化小淹鎮(zhèn)沙彎坪人,清代經(jīng)世派代表人物,生于1779年,1801年參加北京的會試,名落孫山,留京溫習(xí)功課,來年也就是1802年考上進士,成為了安化縣有史以來的第一位進士,當(dāng)年23歲。之后,歷任任翰林編修、國史館纂修、詹事府詹事、記名御史、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會試同考官、會試內(nèi)監(jiān)試官、巡視中城、戶科給事中、巡視南漕、吏科掌印給事中、道員等官職,在任上陶澍矜矜業(yè)業(yè),恪盡職守,政績突出,于嘉慶19年(1814年)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任命川東兵備道,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任山西按察使,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擢安徽巡撫。之后于道光十年(1830年),加太子少保銜,署兩江總督,道光十九年(1839年)六月,逝于兩江節(jié)署,時年62歲。晉贈太子太保,依尚書例賜恤,謚號“文毅”。入祀賢良祠。并祝名宦祠,於海州建專祠。

      陶澍一生,可以說是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典型,少年刻苦讀書,青年進士及第,壯年官場得意,晚年出任封疆大吏,位極人臣。

      順便說一下他和左宗棠的關(guān)系,左宗棠在發(fā)跡之前曾經(jīng)和陶澍有過一面之緣,兩人竟一見如故,后來左宗棠科場失意,陶澍與左宗棠結(jié)為姻親,十分看好左宗棠。事實證明陶澍的眼光是非常好的,左宗棠后來也成為了封疆大吏,成就超過了陶澍。

      關(guān)于陶澍娶妻被騙的事情

      關(guān)于題目上所說陶澍娶妻被騙的事情,主要是出自于《北東堂筆錄》,正史并沒有說過,大概事情的經(jīng)過就是,陶澍和當(dāng)?shù)匾晃稽S姓人家小姐婚約在先,黃家人家境很不錯,也看上了陶家讀書人的身份,約定在陶澍鄉(xiāng)試之后成婚。

      而陶澍在第一次鄉(xiāng)試的時候落榜,這就使得黃家有些反悔了,正好此時有一個錢姓的富戶人家剛剛喪妻,也聽說了黃家小姐的美名就上門提親,想娶黃家小姐為繼室。黃父當(dāng)時有些猶豫,就征詢了黃氏的意見,黃氏小姐聽說錢家家境很好,因為貪圖富貴而勸父親悔婚,但是婚期也快樂,突然悔婚在名譽上就會受損,還可能吃上官司。于是他們就想出了讓黃家丫鬟代替小姐與陶澍成婚的辦法,反正陶澍也沒見過黃家小姐。黃父覺得這個辦法可行,就讓家里的丫鬟代替小姐冒充黃氏嫁給了陶澍。

      自從黃家丫鬟代替小姐嫁給陶澍后,盡心盡力地照顧著陶澍,鼓勵丈夫不要氣餒,再接再厲。于是陶澍在第二年考上了進士,之后一路順暢,在道光年做上了兩江總督封疆大吏的位置,于是黃家丫鬟也頂上了一頂一品誥命夫人的帽子。因為實在榮耀太大了,黃家丫鬟心有不安,就把事情前后告訴了陶澍,而陶澍也沒有在意這個事情。

      至于黃家小姐,嫁到錢家后,丈夫在一次和人爭斗的時候被人打死,之后老丈人也傷心過度去世了,黃家小姐被錢家剔除了家門,日子過得非常窮困。后來陶澍聽說了她的遭遇,便接濟了她五十兩銀子,不想這些錢她舍不得用被人偷走,實在活不下去便懸梁自盡了。當(dāng)然還有一說是出家了。

      事件的真實性

      我認(rèn)為這個事情真實性并不強。

      第一,按照陶澍的履歷,他在第一次會試落榜之后,一直在京溫習(xí),沒有回鄉(xiāng),所以也就不可能回鄉(xiāng)成婚。

      第二,正史記載他的妻子是黃德芳,字薆玉,本都河曲溪白棠沖崇榜公女,就是說,他的正妻姓黃,有字,不會是丫鬟。

      第三,按照《北東堂筆錄》記載,陶澍在當(dāng)上兩江總督的時候,他的妻子向他說出了事情真相,可要知道,陶澍當(dāng)上兩江總督的時候是1830年,其時陶澍已經(jīng)51歲了,這個時候他的妻子,也救市按照《北東堂筆錄》所說的按個丫鬟,也應(yīng)該50左右了,按照筆錄所說,陶澍23歲的時候和“黃家小姐“成婚,也已經(jīng)過去了28年了,時間這么長,兩人的夫妻感情自然是很深厚的,這樣的事情不至于會太過于忐忑。

      第四,按照當(dāng)時的情況來說,悔婚這樣的事情是歸鄉(xiāng)里的宗族管的,黃家小姐肯定是有人見過,如果冒名頂替,也肯定是會被人發(fā)現(xiàn)的,不至于近30年沒有人發(fā)覺。按照婚姻習(xí)俗來說,黃家小姐嫁到錢家也是風(fēng)光大嫁,這些事情陶家應(yīng)該是知道的,難道是偷偷嫁到錢家?還有就是,按道理來說,丫鬟嫁到陶家后,也會回一下娘家,也會帶上陶澍,陶澍到了黃家就看不出來?所以冒名頂替出嫁實際上可行性并不大。

      第五,《北東堂筆錄》的作者是梁恭辰,福建人,而陶澍是湖南安化人,兩個地方隔得非常遠(yuǎn),這種事情如果真的發(fā)生,一般是很隱私的事情,梁恭辰怎么會知道呢?

      所以鑒于以上的疑點,我認(rèn)為冒名頂替出嫁的事情應(yīng)該是杜撰的,真實情況應(yīng)該如正史記載,就是黃家的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