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承乾造反,李世民為何想要自殺?:你要是李承乾他爹,你也會被他氣的想死,不,李承乾的所作所為能讓他爹感到生不如死。但李世民之所以想自殺,除了氣憤,
你要是李承乾他爹,你也會被他氣的想死,不,李承乾的所作所為能讓他爹感到生不如死。
但李世民之所以想自殺,除了氣憤,更是羞愧和自責,他意識到一個可怕的真相:原來他并不是一個好父親。這讓一向自視甚高的李世民一度無法接受!
↑李世民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李承乾最終走上謀反之路,其實是他不可承受之重的命運的必然結局。
李世民在李承乾的世界里,是一個可望不可即,有著偶像光環(huán),卻并不親近的父親。這也不能怪李世民,在李承乾的童年時期,身負著大唐安危重任的李世民不得不四處征戰(zhàn),父子倆聚少離多。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李承乾出生在長安太極宮內(nèi)的承乾殿,就在當年十月,李世民東征,征討劉武周和宋金剛,由于齊王李元吉的窩囊無用,李唐的老家——河東重地被劉武周全盤占據(jù),李淵一度想全面放棄河東,退回關中自保。
關鍵時候,李世民提出收復河東的戰(zhàn)略,這是關系李唐運勢的生死戰(zhàn),李世民放棄了和兒子老婆共享天倫的機會,這一仗,打了大半年,次年五月份李世民凱旋而歸,但還沒能和老婆兒子多團聚,再度出征王世充,待打完仗回來,李承乾都已經(jīng)快兩歲了。
↑李承乾的教育失敗,長孫皇后也要擔負責任↑
從這個側面可以看出,李世民是典型的事業(yè)型父親,這類父親給孩子的陪伴很少,內(nèi)心深處其實深藏著對孩子的負疚之心。
玄武門之變那一年,李承乾才8歲,當時抱著不成功便成仁決心的李世民,把長孫皇后帶在身邊,夫妻兩人必然也約定好了,倘若失敗,夫妻同死,而他們的三個兒子——李承乾,李治,李泰,則被留在秦王府,靜候他們的命運。
若是那一天,李建成的手下敬君弘攻破了秦王府,恐怕這三個孩子會人頭落地。李世民終于成功了,八歲的李承乾或許還不能理解玄武門之變的深意,但他很快就得知,他的十幾個堂兄弟都被父親殺掉了,鮮血,哀嚎,手足相殘,骨肉相殺,一定在李承乾內(nèi)心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并影響了他的性格。
↑李承乾的一生充滿陰影↑
是的,李承乾活的沒有安全感。在他父親最應該陪伴他的時候,他父親缺失了,好不容易等到父子能夠好好團聚了,可他父親手刃親兄弟的所作所為,讓李承乾不得不對骨肉親情產(chǎn)生了懷疑。
在李承乾以后的謀反心路歷程中,他必然無數(shù)次幻想過他父親對他可能也會毫不留情。
盡管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立即封了李承乾當太子,并且親自住到了李承乾所住的東宮,然而這段時間只有短短三年,而這三年里,又是李世民最忙碌的從政時光,太多大事等他處理,陪伴李承乾的,不過是父親的影子。
玄武門之變?nèi)旰,李淵退位,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搬入了太極宮,從此,擁有皇儲之尊的李承乾,反而只能一個人孤零零的待在東宮了,陪伴他的,只有阿諛奉承,奴顏婢膝的屬官太監(jiān),只有滿腹經(jīng)綸,卻又絲毫不懂小孩子心思的白發(fā)宿儒。
↑李承乾性格兩面派,好走極端↑
李承乾的親情世界,從這一刻,已經(jīng)崩塌了。這樣的孩子是不容易被管束的,但由于父親是皇帝李世民,所以李承乾不敢公開頂撞,于是,李承乾開始了各種叛逆行為,他很快學會了兩面派,在父親面前聰明利落,懂事乖巧,背地里卻貪玩無度,有虧禮法,以至于李世民得到太子東宮老師的小報告后,難以置信。
然而此時,李世民再度犯下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他沒有親自去糾正和陪伴李承乾的叛逆期,導致李承乾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到走向父子的決裂,這樣的狀況,即使是在今天,即使是在尋常老百姓家中,也是屢見不鮮。
親子教育,一旦錯過,一旦失敗,沒有后悔藥可吃。
李世民不但沒有糾正李承乾的成長錯路,反而隨著漸漸發(fā)現(xiàn)李承乾很有心機,而對李承乾產(chǎn)生了反感,一個沒有耐心的父親,是容易這樣子的——只會在溺愛和反感兩個極端中循環(huán)。
↑稱心等人成為替罪羊,使李承乾逃脫了應有的懲罰↑
而且李承乾還有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他是個瘸子,他無法克服他的自卑感,或者說,他克服自己自卑感的方法是走向極端的放縱,他敢于派出殺手刺殺自己討厭的老師,敢于和太常寺的樂童稱心同居,這些行為惹得李世民大怒,但李世民偏偏無法懲罰太子,只好殺了稱心當替死鬼。
終于,當李世民把心思開始偏向李泰,甚至打算把太子之位傳給李泰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李承乾世界里最后的支柱倒塌了,他做出了符合他性格的選擇:拼死搏一把。
只不過,李承乾失敗了,其實,李世民也失敗了,父子倆走向了決裂,此生有子不如無,這種痛徹心扉的感覺,是不是就是當年李淵聽到玄武門慘劇時候的絕望感?
李世民想自殺,可他的堅強意志支撐了他沒倒下去,四年后,李世民就去世了,年僅五十二歲,年輕時的玄武門手足相殘,晚年時李承乾造反事件父子反目,李世民的人生,不可謂不光彩照人,然而在多少個夢醒不眠之夜里,或許,李世民會認為自己這一生并不成功。
出來混,始終是要還的。
李世民的皇位,本來就是踩著父兄的鮮血上去的,所以之后,無論他怎么努力,怎么將大唐打造成怎樣的一個繁華盛世,怎么篡改史料將自己描述得多英明神武兄長父親多無能,他都改變不了自己弒兄逼父奪取皇位的事實。
也因為這樣,他當然不愿自己的兒子們將來也像他一樣,骨肉相殘。
所以他早早的就把太子的名份給定了,想以此來斷絕其它王子的非份之想。
李世民當皇帝第二年,也就是李承乾八歲的時候,就被立為了太子。
其實李承乾天姿是很聰明的,除了腳破這點毛病,還是一個很聰明孩子,學什么都快,也謙虛禮讓,童年李承乾的身邊當時幾乎都是夸獎聲,可是太子當久了,卻什么毛病都出了。
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原因都在他那個老子身上。
太子,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苦逼的角色,沒有之一了。
當了太子,你就離至高無上的權力只有一步之遙了,你身后是無數(shù)兄弟們的羨慕忌妒恨,無數(shù)的暗箭等著你,前面每一步都是坑。
而前面,是老皇帝,在老皇帝面前,你即不能太能,也不能太不能,太能,你是不是天天眼巴巴盼著我死,太不能,這個錦繡江山如何放心交與你?
為與不為,這個火候太難把握。
而且越是偉大英明的皇帝,在接班人的問題上越容易犯錯誤,漢武唐宗康熙,都犯的是一個毛病。蓋因為他們控制欲望比其它皇帝更強,對太子的要求比其它皇帝更苛刻。
這種情況下,太子們的心理健康就是一件很要命的事。
根據(jù)史料記載,這個李承乾后期基本上和一個神經(jīng)病沒啥區(qū)別,喜歡成人cosplay(天天在宮里扮胡人) 迫害妄想癥患者(認為每個兄弟都要殺他)同性戀(在男風盛行的古代到不是個大毛。┍┝瘢ㄟB自己老師都要殺)。
但李承乾出格的事情干了一件又一件,李世民一忍再忍,因為他知道,自己一廢太子,自己那幫兒子必然要為皇位爭個雞犬不寧,這才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
可是,最后當李承乾密謀聯(lián)合候君集李元昌要再來一個玄武門的時候,他無法再忍,十八年的期望,就是希望能爭脫命運的枷鎖,結果逃不脫的還是皇家無法逃避的命運——皇權面前,親情比紙還薄。
太子事敗后,老頭子痛不欲生,天天在大殿上當著大臣們慟哭流涕,一度情緒失控要撞壁自殺,千古一帝的風范蕩然無存。
這真不是作秀,是真?zhèn)牧恕?/p>
后來老頭子算是明白了,當初他給兒子起名叫承乾,那是因為這孩子生承乾殿上,也沒多想,現(xiàn)在想想,李承乾李承乾,這小子原來是要承前啟后,干當年老爹干的那一票啊。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
夜狼嘯西風,歷史作家,出版作品有《百戰(zhàn)風云》《一個帝國的生與死》《兩宋烽煙》等,曾任新浪文史論壇超級版主,現(xiàn)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
有因必有果,唐太宗李世民是千古一帝的偉太皇帝,知人善任,禮賢下士,勵精圖治,教化萬方。他對太子李承乾傾注了全部的慈愛和教育,但太子多行不義,大逆不道與太子妃和其岳父,剛剛平定了高昌叛亂的大將軍侯君集串通一氣,妄圖作亂,幸好事發(fā)被阻止。這一事件如同萬箭穿心,刺激了天可汗的仁慈之心,也拉開了各位皇子拉邦結派蛇鼠一窩的大幕。加上幾十年前的玄武門之變?nèi)愿‖F(xiàn)于太宗的惡夢里。才令英勇神武,有大智慧的帝王選擇了一個最單純與世無爭的李治為繼位人,自殺言過其實,傷心欲絕是有多。
因果循環(huán),權力面前很復雜,唐太宗李世民心里的苦惱,正是當年他父親李淵的焦慮。只是,李淵兒子李世民打贏了,李世民兒子李承乾玩砸了。
李世民是靠玄武門之變上位的,因此想規(guī)避前車之鑒,重點培養(yǎng)一個太子,細心栽培耐心教導,卻也釀成了不小的奪儲風波。確實,作為嫡長子的李承乾,8歲就被立為太子,嘗代父斷理國事,舉世稱善,頗有幾分帝王資質(zhì)。唐太宗也很喜歡:性聰敏,太宗甚愛之。如果不是李承乾感受到了來自同母弟弟的威脅,嫉妒被寵愛的魏王李泰,不至于落下一個悲慘下場。
況且,加上自己多疾病,患了嚴重的足疾,甚至走不好路,心理也有幾分著急。當然也可以理解他的心情,李世民對李泰寵愛非常,朝廷中風言風語,據(jù)《舊唐書魏征傳》中記載:
及皇太子承乾不修德業(yè),魏王泰寵愛日隆,內(nèi)外庶僚,并有疑議。
而魏王李泰確實也有奪嫡之心,因此兄弟不斷交惡,劍拔弩張,互相傾軋,出現(xiàn)了類似于玄武門之變前同樣的場景。實際上,李世民很同情大兒子有病,并未有廢除之意:我兒雖患腳,猶是長嫡。不過,針對李承乾的逐步驕縱,不聽朝中老臣的話,李世民也曾經(jīng)提醒過,讓人代為監(jiān)督:
全無令譽,不聞愛賢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若教示不得,須來告我。
貞觀十六年(642年),李承乾暗中聯(lián)合李世民弟弟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意圖逼宮,據(jù)《舊唐書李承乾傳》 記載:
第一,招兵買馬,培養(yǎng)死士。嘗召壯士左衛(wèi)副率封師進及刺客張師政、紇干承基,深禮賜之,令殺魏王泰,不克而止。
第二,尋與漢王元昌、兵部尚書侯君集、左屯衛(wèi)中郎將李安儼、洋州刺史趙節(jié)、駙馬都尉杜荷等謀反,將縱兵入西宮。
第三,貞觀十七年,太子黨羽齊王祐反于齊州。
李承乾長在深宮,萬千榮耀,沒有遇到太多的挫折,也缺乏果斷性。姜還是老的辣,李世民少年多經(jīng)軍旅,什么場面沒見過,又當了多年皇帝,經(jīng)驗豐富。他知道情況后,盡管非常震驚,處理迅速,先是把李承乾幽禁別室,控制自由。然后派親信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勣、孫伏伽、岑文本、馬周、褚遂良等人盡快查驗,太子有謀的事情徹底敗露。
惱羞成怒的李世民感覺威嚴受到損害,自導自演了一場要自殺宮廷劇,眾人紛紛拉住,表示不怪陛下而怨太子過。不久之后,在《在廢皇太子承乾為庶人詔》中說:
朕受命上帝,為人父母,凡在蒼生,皆存撫育,況乎冢嗣,寧不鍾心。一旦至此,深增慚嘆。
不過,李世民并沒有殺死大兒子,處死了侯君集等人,年齡大了仁慈了一點,聽取了通事舍人來濟的建議:陛下不失為慈父,太子得盡天年,則善矣。兩年后,李承乾病死,李世民頗為傷感。晚年的唐太宗,確實有幾分帝王的孤獨與寂寥,也不愿意再次看到兄弟鬩于墻。然而,自玄武門之變后的宮廷政治及繼位風云,都是刀光劍影、帶有血腥的。
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績,應該給予好評。他在執(zhí)政期間拔人物則不私于黨,負志業(yè)則咸盡其才,天縱英武。因此,南宋理學學者真德秀高度評價,貞觀之規(guī)模不可以不復也。
李世民心里肯定會想:難道對親人痛下殺手,成了我們李家的“傳統(tǒng)”?
李世民他爹李淵,起兵造反推翻了表兄弟隋煬帝。李世民又來了個玄武門之變,干掉了自己的親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
所以李世民心里害怕,怕自己的兒子們,也會出事兒。好的不來壞的來,這東西像魔咒一樣,你不得不服。
為了避免兒子們出事兒,李世民很早就打定主意: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太子。
李世民一繼位,立馬讓8歲的李承乾當太子。
當然,李承乾小時候的表現(xiàn)還是很不錯的。虛心學習,尊敬長輩,深得李世民喜愛。為了培養(yǎng)李承乾的能力,也為了鞏固李承乾今后的地位。從李承乾14歲的時候,李世民一出門,就把李承乾留下來“監(jiān)國”。這時候滿朝文武、天下百姓都明白,李承乾就是未來的繼承人。
公元636年,李承乾的生母長孫皇后去世,公元638年,李承乾的嫡長子出生。之后,李世民想盡辦法找到老臣、名臣、重臣,來輔佐和培養(yǎng)李承乾……一切似乎正在朝預想的方向發(fā)展,李世民很滿意。
李世民的寵溺和全力培養(yǎng),還是出了問題,李承乾“變”了。
李承乾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而他承擔不起。大家都沒想到,李承乾表面上恭敬順從,私下里已變成一個“小混混”。輔佐李承乾的大臣們,為了太子的“良好表現(xiàn)”,拼命的進諫。
而李承乾呢?表面上痛哭流涕,表示一定要悔改,大錯小錯以后都不會再犯。等你們一走,我該干嘛還干嘛。
除了腳上的病,寵幸男寵之外,李承乾在作死的路上一去不復返,仗著自己是太子,迷戀突厥文化,殺人狂語……此時的李世民隱隱感覺不對勁了。
但是,李世民沒有主動找李承乾談談,沒有批評他,而是讓大臣們規(guī)勸太子。
這是一步昏招,李世民不表態(tài),大臣們怎么說都沒用的。李承乾還是繼續(xù)作死,而且,他隱隱的覺得自己有了威脅。
因為在他作死的同時,自己的弟弟李泰,正在越來越受寵。雖然李世民沒有換太子的想法,但是他喜歡李泰的態(tài)度,還是讓文武百官聞到了特殊的氣息,于是李泰的人氣開始爆表。
李承乾能不知道自己的爺爺,自己的親爹是怎么當上皇帝的?這時候出了一個李泰,那么自己會不會變成李建成?
所以,當李承乾寵幸的男寵被李世民殺了之后,他感覺到了巨大的威脅,于是組織了刺殺團,準備殺掉李泰。
但是,這事兒沒成功就暴露了……李世民感受到了深深的絕望,他肯定想到了當年的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內(nèi)心絕對是崩潰的,你能完全怪李承乾嗎?孩子是你培養(yǎng)出來的,他想用的招也是你當年用過的!
所以,李世民可能有那么一瞬間,想死的心都有。
他最終還是沒有殺李承乾,而是流放了他?赡埽钍烂襁是愛著自己的這個兒子,也知道兒子的錯,自己要承擔一半。
626年,李世民如愿以償?shù)巧系畚,雖然如此,但玄武門之變帶給他極大的陰影,道德與良心無時不在折磨著他,從他后來的種種顧忌和所作所為可以看出這一點,直接體現(xiàn)便是早早立儲,長孫皇后生有三個兒子,李世民當上皇帝這一年,嫡長子李承乾年方八歲,李世民便宣告天下立他為太子。先正名份,以絕非份之想,并延名師教導不遺余力,李承乾也聰慧可愛,學有所成,“特敏惠”,“豐姿峻嶷、仁孝純深”,后來發(fā)生的事,卻與李世民的初衷相去甚遠。
有學識更要有歷練,李世民在這方面與現(xiàn)在許多衣食豐足的父母一樣想法,便是增加壓力,讓他親自接觸。(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fā))在李承乾十二歲時,便宣布“自今以后,訴人惟尚書省有不伏者,於東宮上啟,令承乾斷決”,除了大事,一般事都稟告太子,讓太子處理,自己在后面監(jiān)督、指點、改正。嚴父良師實在不過如此!在太子行冠禮時,還將獄中的囚犯減免了罪行,以此為兒子祈福,可見李世民愛子和寄望之深。十四歲的李承乾生了一場大病,李世民下旨請?zhí)祗酶呱H為兒子祈福。承乾病愈后,太宗賞賜了綾帛等六十段與及時服十具給波頗。父慈子孝,君明臣賢,一切都像向良性發(fā)展。
636年,三十六歲的長孫皇后崩逝成為轉(zhuǎn)折點,之后一個階段,可能失去母后看管約束,或許太宗也漸漸懈怠,太子面臨的局勢也發(fā)生變化。隨著足疾的日益嚴重,李承乾發(fā)展到走路一拐一拐,性情大變,在這一敏感時期,李世民又寵愛三子李泰,準許他開文學館,賞賜優(yōu)厚。李承乾年歲漸長,貪歡好玩人之常情,寵幸一名了“美姿容,善歌舞”的歌女,并為她命名“稱心”,此事被李世民聞知,認為不務正業(yè),大怒之下將稱心殺死。群臣對太子的批評也嚴厲起來,頻率節(jié)奏也加快,李承乾由太子逐漸變成被放在火爐上烤的人。產(chǎn)生了過激反應,圖謀殺害李泰和參諫他的大臣,事情被揭發(fā)后,李世民依然包容不深究,隨著貞觀名臣侯君集的加入,形勢馬上嚴峻起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fā))
侯君集因滅亡高昌卻因擅權和貪污沒有受到封賞,腹誹無已,萌發(fā)反心,而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在東宮任職,經(jīng)此人穿針引線,兩個自負甚高都對太宗賞罰不公積有怨言的人走到一起,有前車可鑒,李承乾打算依樣畫葫蘆,一場謀反一觸即發(fā)。643年,太宗第五子齊王李佑謀反被平定,牽連到李承乾的親信紇干承基,紇干承基供出李承乾準備謀逆的事實,謀反案因此敗露。李承乾被廢太子并流放。
據(jù)載太子謀反事敗后,李世民痛不欲生,天天在大殿上當著大臣們痛哭流涕,一度情緒失控要撞墻自殺,參照李世民之前對李承乾的精心培育,可見他看重寄望之心,在《廢皇太子承乾為庶人詔》也寫道“況乎冢嗣,寧不鍾心”!李承乾這個曾經(jīng)被寄予了深切厚望的兒子,終究還是叫他失望了,失望至于絕望,一環(huán)失守全線崩潰,后續(xù)的事也更加棘手,李世民寧不痛哭失聲?幾欲自絕?
據(jù)史料記載,李世民聽說太子李承乾準備造反時,痛苦不已,幾欲自殺。那么,李承乾造反這件事,李世民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反應呢?
(李承乾劇照)
我認為,當時李世民感到了絕望。
有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李世民那么多兒子,李承乾雖然是他的嫡長子、太子,但是,既然李承乾不成器,廢了就是了,還有很多人可以繼承皇位。而且,別的兒子繼承皇位,不一定比李承乾差。李世民為什么就會感到絕望呢?
我認為,李世民之所以絕望,有以下一些原因。
李世民對李承乾的教育非常重視,也非常嚴格,特地給他安排了飽學之士,并且是一些直言敢諫的飽學之士。比如于志寧、杜正倫、孔穎達、張玄素、房玄齡、魏征、李百藥等。
飽學之士這一點沒有問題,所有皇帝給東宮安排的老師,肯定都是飽學之士。至于“直言敢諫”這一點,李世民是參照自己的標準來的。一來,李世民是從基層和他父親一起打拼起來的,所以李世民也希望李承乾能夠了解這個過程。二來,李世民在歷史上以善于納諫出名,什么樣的諫議他都能夠接受,都能夠容納?傊,李世民是按照自己的標準,讓那些老師們對李承乾進行培養(yǎng)的。
可惜的是,李承乾不是李世民。他根本就沒有那樣的容量,根本就無法接受那些大臣們無休止的直言進諫。不僅僅李承乾沒有那樣的容量,他生存的環(huán)境和李世民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再說了,李世民之所以善于納諫,其實也是要著力塑造自己明君的形象。而這對于李承乾來說。目標太高了,太難于實現(xiàn)了。李承乾最后造反,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那些老師們把他逼成那樣的。
但是,就算被逼成那樣,又有什么辦法呢?李世民完全不敢說那些老師做得不對,不敢對那些老師說,我這個兒子抗壓能力太小,你們別太使勁了。也就是說,李世民就算發(fā)現(xiàn)他的辦法錯了,也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吞。所以,他感覺到了絕望。
(李世民劇照)
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政變”,殺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這件事,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一件讓人不齒的行為。李世民當然知道他這個行為是招人詬病的,所以,一生都在致力于洗白這一點。
李世民有兩種方法洗白自己。一是努力團結各方,力爭當個好皇帝。他重用魏征,納娶兄弟媳婦齊王妃為妻等等,都是團結各方的表現(xiàn)。同時,他努力察納雅言,歷史上的皇帝不能容忍的話,他都要努力容忍下來。這也是團結各方的表現(xiàn)。二是篡改史書,讓后世認為,“玄武門政變”完全是他逼不得已才做的選擇,他是被“逼上皇位”的。
李世民的工作應該是卓有成效的。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雖然他一直在致力于洗白,他兄弟相殘的事情,已經(jīng)原汁原味地傳給了他的兒子們。李承乾、李泰兩兄弟所做的那些事情,幾乎和當年他與李建成、李元吉做的事情一模一樣。包括他逼迫他爹李淵退位的方式,也與李承乾造反逼迫他退位的方式一模一樣。
李世民在努力洗白,但是那些東西卻已經(jīng)完完全全傳給了他兒子們,他內(nèi)心怎么能不絕望呢?
(李治劇照)
李世民最后選擇了李治作為皇位繼承人。而沒有選擇李泰,也沒有選擇李恪。之所以要這樣選擇,是因為李治性情比較溫和,上臺后不會大開殺戒,手足相殘。
但是,這其實又出現(xiàn)了一個隱患,因為李世民上臺后,采用寬待開國功臣的方式。沒有殺開國功臣,而且還建凌煙閣表彰他們。然而這樣一來,這些開國功臣必然勢力龐大,他們依附于李唐的一眾皇子們,各人代表一股勢力。將來,這些勢力必然會興風作浪。(那時候,李世民還沒想到過半路會殺出一個武則天。)如此下去,李唐的江山怎么還會有安寧的時候。
所有這一切,李世民都感到無能為力,因此內(nèi)心非常絕望,因此痛苦得想自殺。
(參考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鑒》)
李承乾造反的時候,李世民之所以一度激憤崩潰到想要自殺,原因有幾個方面:
1、失望。
李世民對李承乾期望甚高,李承乾早年也確實不錯,《立中山王承乾為皇太子詔》雖然是官樣文章,但和真實情況相去不遠——
后來李承乾曾經(jīng)擔任監(jiān)國代父斷理國事,史稱舉世稱善。但是最終由于種種原因李承乾越來越叛逆,并最終做出了真正叛逆的行動,李世民自然十分失望。
2、自責。
李承乾的下場固然主要是咎由自取,但是李世民和長孫氏虎媽狼爸的教育模式還是有一定的責任。特別是李承乾最后聯(lián)絡侯君集等人造反,實際是對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亦步亦趨的模仿,看到自己當年行為在廿年的后遺癥如此嚴重,李世民的心里自然是很崩潰的。
確實,很多時候,孩子的種種不好是某種意義上自己的復刻,是親生的,隨自己,是自己培養(yǎng)出來的,甚至用的招都是自己當年用過的,能全怪孩子嗎?!
作為父親的李世民,想法自然和作為帝王的李世民不盡相同。
李世民在平亂了太子李承乾的陰謀政變后,幾乎崩潰,甚至在朝堂之上,痛哭流涕,以頭撞墻,太子陰謀政變這件事深深的打擊了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的登基是發(fā)動了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脅迫父皇李淵而得到的。說到造反,李世民算得上是行家里手,這下現(xiàn)世現(xiàn)報,輪到自己的兒子有樣學樣的造自己的反,可以想象李世民自己的內(nèi)心會是如何的傷痛,也更體會了當初拿刀逼自己的父親,李淵是如何的絕望。
其實,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李世民自己造成的,他過了不了自己內(nèi)心的那個坎兒——手足相殘,造反奪位。
太宗登基后,嫡長子李承乾八歲的時候,就立為了太子,以正國本,李世民更是吸取了父親李淵和自己的經(jīng)驗教訓,精心的培養(yǎng)李承乾,并且給予了李承乾很大的自由和參政權利,可是李世民同樣又有著另外的擔心,他擔心李承乾會獨自做大,于是又給李承乾留了個一個備份,那就是四子李泰。
李世民的骨子里還是防范自己的故事重演,但在安排上又讓那過去的故事重新開始。太子李承乾肯定是感受到了危機,雖然李世民的態(tài)度很明確,太子之位還是李承乾的,堅定而不可動搖,但是李承乾可不這么認為,總會認為父皇李世民刻意培養(yǎng)李泰,那就是為取代自己做準備。
這樣就給了李承乾和李泰一個非常模糊和不明確的信號,李承乾誤讀李世民的用意,而李泰又認為李世民給了自己機會。于是這太子之爭的種子就讓李世民親手種下了。
而此時李承乾遇到了最大的危機,一是對自己疼愛有加的嫡母長孫皇后死了,再也沒人毫無保留的愛護他了;二是他的腿得了重疾,瘸了。這兩件事情就是李承乾痛下決心造反的導火索。沒有了母親的依靠,自己能不能在太子之位上坐下去,那真得兩說了,畢竟父親李世民的態(tài)度非常的不明朗;自己的腿瘸了,身體有了殘疾,心理就有陰影,皇帝是個殘疾,古來還是很少見的,李世民是有可能廢立太子的。
李泰的心理變化更大,大哥最強大的靠山不在了,雖然也是自己的親媽,但畢竟不是自己的靠山,大哥身體殘疾,心理變化大,行事和以前有了云泥之別,父皇李世民越來越不待見了,機會來了。李泰想到了扳倒李承乾,早日得到太子之位,他謀劃了刺殺太子之事。
李泰讀讀書行,要想搞陰謀詭計,那不是他爹的對手,李世民先發(fā)現(xiàn)了李泰的不軌行為,結果一查下去,才發(fā)現(xiàn)原來太子李承乾干的事兒比李泰更惡劣。李承乾早就在陰謀策劃玄武門2.0版本,要對皇帝李世民下手,而且還聯(lián)盟了朝中的重臣,甚至包括原玄武門的重要策劃者——侯君集。這真是要對李世民下黑手啊。
李世民及時的粉碎了太子李承乾的陰謀,但卻無法面對這個事實,作為父親的痛心讓他無以復加,甚至抑郁到想自殺的地步,這既是對自己教子無方的自責,更是對過去造反奪位的一份愧疚。
李世民最終沒有殺了太子李承乾,只是貶為庶民,充軍黔州,而李泰也只是貶到了異地為王,但對侯君集一幫太子幫兇,卻是殺個干凈。這件事情對李世民打擊很大,甚至在心里有了陰影,再太子的時候,一聽到眾臣舉薦三子李恪為太子,原因是李恪雄才勇武,頗有當年秦王之風,直接否決,李恪像當年的秦王李世民,那我像當年的誰?
原因:
1.李世民教子無方,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爭斗,兄弟相殘,甚至效仿玄武門事變,李世民羞愧的要死。
2.太子李承乾被廢,李世民不知道應該立誰為太子,猶豫不決,李世民為難的要死。
3.李世民想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但擔心群臣不答應,故以死相逼迫。
最重要一點,李世民并不是真的想要自殺,而是假裝自殺,目的就是逼迫群臣立李治為太子。
詳情如下:
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生有3個兒子,長子李承乾,次子魏王李泰,三子晉王李治。依照古代嫡長子繼承制,李承乾當了太子。
魏王李泰有才學,受到李世民的過分溺愛,由此產(chǎn)生了爭奪太子之位的想法。太子李承乾為人荒唐放浪,腿腳也有疾病,擔心自己被廢,所以與李泰水火不容,各樹黨羽,互相爭斗。后來李承乾密謀發(fā)動宮廷政變,殺弟逼父,結果兵敗,被廢為平民,流放到黔州。
根據(jù)古代君主專制社會皇位繼承制度,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乾被廢,那么就按照立長不立幼的原則,該立嫡次子魏王李泰為皇太子。大臣岑文本、劉洎請求按例立李泰為皇太子。李泰也向李世民表示說,如果他繼承皇位,將來會殺掉兒子,傳位給晉王李治。李世民聽了很感動,當即答應立李泰為皇太子。
大臣褚遂良勸諫說,如果李泰繼承皇位,怎么會舍得殺掉兒子,傳位給兄弟呢?又暗示說,李泰若真能狠心到舍得殺兒子,那么必定會殺掉兄弟,應該將李治保護起來。
廢太子李承乾在受審時,直言坦承:“臣之所以謀反,正是因為李泰圖謀太子之位。如果立他為皇太子,豈不是讓他的陰謀得逞了?”
于是李世民想明白了:如果立李泰,那就是告訴后人說,太子之位可以通過陰謀詭計取得,會將大唐帶入滅亡深淵。而且如果立李泰,李治和李承乾都會被害死;而立李治,李泰和李承乾都能得到保全。
帝曰:“是也,有如立泰,則副君可詭求而得。使泰也立,承乾、治俱死;治也立,泰、承乾可無它!薄缎绿茣ち袀鞯谖濉ぬ谧印
國舅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弟弟,他反對立李泰為太子,堅決請求立李治為太子。李世民想答應長孫無忌立李治為太子,擔心群臣不支持,所以還沒下決心。一天,退朝后,李世民將長孫無忌、房玄齡、徐茂公留下,商議立太子之事。
李世民說:“我三子一弟,不知該立誰,我活著沒意思!”說完當即下床,取佩刀要自殺。長孫無忌等人大驚,爭相抱住李世民,奪下刀給李治保管,請李世民說出心愿。
太子承乾廢,帝欲立晉王,未決,坐兩儀殿,群臣已罷,獨留無忌、玄齡、勣言東宮事,因曰:“我三子一弟,未知所立,吾心亡聊!奔赐洞玻∨宓蹲韵颍瑹o忌等驚,爭抱持,奪刀授晉王,而請帝所欲立!缎绿茣ち袀鞯谌らL孫褚韓來李上官》
李世民說:“我想立晉王!
長孫無忌說:“謹遵陛下詔令,有異議者斬!”
李世民轉(zhuǎn)頭對李治說:“你舅舅支持你,你應該拜謝!庇谑抢钪伟葜x。
李世民對眾人說:“愛卿們與我心意相合,但天下人會怎么說?”
長孫無忌說:“晉王以仁孝聞名天下很久了,世人本來就不會反對!
不久,李世民認為李治懦弱,而庶子吳王李恪英明果斷,于是對長孫無忌說:“你勸朕立晉王李治,但他仁弱,我很擔憂江山不保,怎么辦?吳王李恪英武果斷很像我,我立他為皇太子如何?”長孫無忌堅決為李治爭取,李世民只好作罷。
上疑太子仁弱,密謂長孫無忌曰:“公勸我立雉權,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吳王恪英果類我,我欲立之,何如?”無忌固爭,以為不可!顿Y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七》
后來李世民一語成讖,李治繼位后昏庸懦弱,大權落入皇后武則天之手。武則天大肆迫害李唐宗室,掃清障礙后,赫然稱帝,該國號為周。李世民幾乎是拿命為李治換來的帝位,卻成全了武則天。
當初李世民做出揮刀自殺的舉動,不像是真自殺,像是逼大臣就范。如果是真自殺,就不會當著眾人的面,若有話要交代,寫封遺書即可。長孫無忌等人,就算知道李世民是假自殺,也得配合演戲,不然大家就都尷尬死了。李世民的帝王之術,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史書參考:《新唐書·列傳第五·太宗子》《新唐書·列傳第三十·長孫褚韓來李上官》《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七》
流年檐下雨,浮世階上苔,我是作者【檐雨階苔】,敬請關注。
一天中什么時候運動減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練啞鈴多大的孩子適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辦怎樣才能預防 孩子的羅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戀怎么辦如何有效疏導孩子 醫(yī)生婆婆稱自己專業(yè)孩子的事必須 兒子成人禮送什么禮物好呢給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萬不要離婚對于孩 小孩千萬別讓老人帶的說法正確嗎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讓孩子開口說話 這幾個方法 怎么讓孩子吃飯 教你如何讓孩子 怎么管教不聽話的孩子 家長首先 頑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導孩子 孩子性格軟弱怎么辦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辦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執(zhí)怎么辦 家長們不妨 愛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試試 養(yǎng)育優(yōu)秀的孩子具備特征,家長要 高考數(shù)學難出新天際,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費十幾萬只考了302分 媽媽覺得 甘肅作弊考生留下來的疑團,是怎 一舉奪魁!高三學生離校時,校領 高考釘子戶:26次參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車因泥石流脫線!此類 “女兒16歲,學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門的內(nèi)容,頻頻出現(xiàn)在教科 川渝地區(qū)幾所大學實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