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張作霖已是大元帥,見到退位的溥儀,為何依然選擇下跪?:在好多人的意識里,有一種崇拜強者的心理。在他們的觀念中,強者為尊。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強者,
在好多人的意識里,有一種崇拜強者的心理。在他們的觀念中,強者為尊。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強者,他的所作所為就全都是對的。在對待張作霖的態(tài)度上,他們的表現(xiàn)尤為突出。
評書、電視劇都把張作霖包裝成一個遠籌帷幄的軍事家,一個仁義寬厚的政治家,一個敢跟日本人斗智斗勇的愛國者(甚至他一次次背信棄義玩弄日本人于鼓掌之中,出賣民族利益也被當成政績來歌頌。)!〖词故菑堊髁馗邇x相互利用的關系,在這些人眼里也都成可圈可點的忠義佳話了。
張作霖和溥儀,一個曾是威儀四海,貴有天下的天子,一個是默默無聞,拿著皇帝俸祿的小嘍啰。
可是世事無常,滄海桑田。轉眼之間,一個成了兵強馬壯、割據(jù)一方的奸雄;一個卻成了惶惶不可終日,終日以淚洗面的亡國之君。
張作霖跪拜溥儀,就發(fā)生在溥儀下臺后。
溥儀是一國之君的時候,張作霖不過是個土匪。都是命運安排,讓兩條本來永不交集的平行線,有了糾纏不清的相逢,留下一段千古“佳話”!
張作霖既然是個土匪,他是怎么跟清廷扯上關系的?說到這里有人會不高興:什么,你說張作霖是土匪?不錯,那些霖粉們口中的大帥,雖然掛著的是地方保安團的旗號,其實和土匪行徑?jīng)]有根本差別。后來人馬多了就有了接受詔安的資格,哪個土匪不想洗白呢!
土匪搖身一變成了體制中的人,把槍口對準“土匪”,就像梁山的黑老大宋江一樣。因為剿匪有功,張作霖被小皇帝賞賜頂戴花翎,溥儀還御賜張作霖一件戰(zhàn)袍,并把其提升為洮南鎮(zhèn)守使,奴才和主子之間從此開始有了交集。
辛亥革命爆發(fā),宣統(tǒng)皇帝成了風暴里的孤舟,岌岌可危。緊要關頭,張作霖下決心投注清廷,槍口對準革命黨。其實張作霖并非真要死心塌地為清廷殉葬,而是要踩著清廷的肩膀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張作霖明白自己沒有錦上添花的機會,但對落難清廷的雪中送炭卻能得到高得多的回報。
果然,張作霖的舉動讓小皇帝感激涕零,張作霖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從此以“關外練兵大臣”的發(fā)號施令。張作霖押寶宣統(tǒng)小皇帝溥儀還真沒錯,不久就賺了個盆滿缽滿!
可后來的形勢卻出乎張作霖的意料,袁世凱這根滿清棟梁在關鍵時候倒戈,成了壓垮滿清的最后一根稻草。1912年2月滿清溥儀被迫退位,滿清宣告滅亡。
宣統(tǒng)雖然被迫退位,但滿清不甘心滅亡,大清的忠臣良民不甘心失敗,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復辟的努力。1917年6月,張勛帶著扎著大辮的5千士兵開進北京城。7月1日,宣統(tǒng)再次坐上龍椅,上演了一幕復辟丑劇。張勛復辟,受到千夫所指,陷入討伐浪潮,而一直深受皇恩的張作霖卻選擇了冷眼旁觀,形勢不明朗,他是不會貿(mào)然出牌的。
果然,張勛的復辟鬧劇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到半月就收場了。張作霖一看大勢已去,立即派人到北京城向北洋政府的當家人段祺瑞表忠心。就這樣一個滿清王朝的忠臣良將,搖身一變成了忠實于共和的愛國將領!
可已經(jīng)窮途末路的溥儀還念念不忘復辟美夢,他覺得上次復辟所以失敗是因為張勛勢力太小了,要想成功必須找個更大的軍閥。在當時眾多的軍閥中,他想到了張作霖!
第一、張作霖勢力大。第二、張作霖對清朝忠心耿耿。第三、張作霖的地盤就在東北,東北是滿清的發(fā)祥地,有群眾基礎。
試問,還有比張作霖再合適的人選嗎?張作霖接到皇上的旨意已經(jīng)沒有半點喜悅,在皇帝被人人喊打的情況下,復辟已經(jīng)無望。溥儀就像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行將就木,他可不做逆勢而為的賠本買賣。可是溥儀不是百無一用,溥儀對大清的龍興之地的臣民還是有影響,有號召力的。而自己的地盤就在這里,需要利用溥儀的影響為自己服務,穩(wěn)固自己的統(tǒng)治,何樂不為呢?
就這樣,愛國將軍和末代被廢的皇帝的手又握在一起!
張作霖覺得這種合作也不能一毛不拔,他時常用自己的不義之財接濟一下手頭緊巴的溥儀,把個溥儀感動得眼淚嘩嘩的。張作霖成了溥儀心中的希望,溥儀巴望張作霖能成就大業(yè)為自己復辟奠定基礎,機會終于來臨了。
1920年直皖戰(zhàn)爭爆發(fā),張作霖派人保護危難中小皇帝,充當“保護神”。
1922年3月,張作霖做壽,溥儀送去厚禮! 1922年12月1日,溥儀與婉容大婚,“大婚”張作霖馬上投桃報李,送去重金“恭賀新禧”! 1923年初,張作霖嫁女,溥儀差送上兩份厚禮。
到了3月28日張作霖生辰,溥儀又送了一份大禮,并命人在大紅禮單上寫道:張總司令2月12日生辰,宣統(tǒng)皇帝贈 !
1924年張作霖壽辰之際,溥儀花了血本送了重禮:三鑲玉如意一柄無量壽佛一尊、五彩九桃瓶一對、五彩雙象耳瓶一對、五彩小瓷盤一對、青玉大吉葫蘆小插屏一對、打簧洋鐘一對。以及紅雕漆圓盒一對和綺霞緞衣料八端。盡管如此,溥儀還覺得禮物分量不夠,一星期后溥儀派人又專程補送“去萬古英風”匾額一面,并福壽字及古玩等多件。
一次送這么多禮物,而且這么貴重,溥儀就是給自己老爸載灃也沒有如此慷慨過,可見張作霖真把他忽悠住了。
1924年11月,倒戈將軍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把小皇帝趕出紫禁城,并軟禁起來。張作霖聞訊后心急如焚,馬上派人跟馮玉祥通融。讓馮玉祥放松了對溥儀的管控。1925年,溥儀離開北京到天津日本租界!
張作霖不忘溥儀對自己的好,又是給溥儀送錢,又是給溥儀請安,還再三表示要拜見這個小皇帝,當時滿清的皇族都在日租界,覺得一個皇帝不能屈尊去見一個軍閥,但溥儀被張作霖的忠心感動,還是決定去見這個大忠臣!
溥儀趕到約定的曹家花園,張作霖已恭候多時。溥儀剛踏進門,一身便裝的張作霖便快步迎上前去來。雖然兩人沒見過,但溥儀馬上認出了他。
正在溥儀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樣給張作霖行禮的時候,張作霖卻毫不猶豫地走到小皇帝跟前,撲通跪下,砰地一下在磕了一個響頭,恭恭敬敬地問了聲:“皇上好!”
其實張作霖不僅僅是作為大清大臣給溥儀下跪的,張作霖拿了溥儀那么多奇珍異寶,件件都是價值連城。張作霖把這個小皇帝哄的心花怒放,但從沒有真心實意幫人家復辟,自己要有那能耐,自己還做皇帝呢。何必為他人做嫁衣裳呢?
因此,張作霖是收了溥儀那么多寶貝,卻不是真心幫他復辟,自己覺得那樣做心里有愧,就給溥儀跪下了!
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詳細回憶過他和張作霖見面的情景,咱們可以結合溥儀的回憶來聊聊這個問題。
1925年溥儀逃進天津租界張園時,正屬于張作霖權勢如日中天時,在剛剛結束的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中,他在馮玉祥反戈一擊的策應下,打敗了一度有望統(tǒng)一中國的直系“玉帥”吳佩孚,奉軍不僅占領了天津,而且實際控制了京城。
作為京城新的霸主,這一年六月,張作霖派他的親信閻澤溥給溥儀捎話,張作霖提出希望能在他的行館和溥儀見一見。張作霖做事向來重視人情世故,在捎話的同時,他特意給溥儀包了十萬大洋,這十萬大洋既有孝敬的味道,也有表示誠意的意思。
此時的溥儀復辟之心是沒有死的,見張作霖有這樣的舉動,他有些高興、有些興奮,甚至幻想可以拉攏張作霖為己所用。
但“帝師”陳寶琛知道這事后,立刻表示了反對,陳師傅認為溥儀是皇帝,張作霖是北洋將領,溥儀前去是屈尊,而且張作霖的行館在租界外,不安全。
見事情僵在這里,張作霖豪放行事的風格就呈現(xiàn)出現(xiàn)了,他根本不管這些,第二天就派閻澤溥闖進溥儀暫居的張園,并且解釋說,張大帥可以保證租界外絕無危險,不是張大帥不愿意來張園,而是不方便進入租界。
細品張作霖的說法,若是真心拜見,租界有什么不方便進的,實際上他是講究誰主誰次,要彰顯自己的新霸主權勢,另外,不進租界,也能展現(xiàn)出一定的氣節(jié)。
說到底,張作霖心底根本沒把溥儀放在眼里,客氣之下實有些硬請硬見的意思。
溥儀雖然不太接受這種說法,但也不敢駁張作霖的面子,得罪這位京城的新霸主,最后只好勉強前往。
這是溥儀逃到天津之后第一次出租界,到了張作霖的行館曹家花園,張作霖擺出的歡迎儀杖特意有意思,兩排身穿灰軍裝的大兵,手持古代的刀槍劍戟和現(xiàn)代的步槍,從大門外一直排到大門里。
這景象讓溥儀覺得有點荒誕,有些可笑,但在這荒誕可笑的底下,也有張作霖王特別的用意,王侯將相,舍我其誰,只不過方式有些草莽氣罷了,但這正符合張作霖的風格。
進到曹家花園,溥儀特別提到了一個細節(jié),他被人領著朝一個燈火輝煌的大廳走去,但剛走到門口,一個身材瘦小,便裝打扮,留著小八字胡的人,就迎面走了出來。
溥儀立刻認出這就是張作霖。
接下來張作霖的舉動算是北洋軼事中很有名的一樁,只見他毫不遲疑地走到溥儀面前,撲通一聲跪在磚地上向溥儀磕了一個頭,同時問:“皇上好!”
該怎么評價張作霖此舉呢?
在整個北洋時代,論厚黑中的厚,張作霖當屬袁世凱之后的天下第一,他壓低身段,厚起臉皮來,一點不勉強,相反極入戲,極坦然。不要小瞧了這份趴在地上給人磕頭的坦然,這是梟雄的另一種不擇手段,沒有通達的氣魄,根本做不出來。
那一時期,有意跟溥儀套近乎的不止張作霖一人,但沒有人能像張作霖這樣把戲演得這么徹底,吳佩孚只勉勉強強在書信中向溥儀稱過臣,段祺瑞只象征性地提出過想和溥儀見一面。
在一切厚黑權謀中,無論是厚,還是黑,歸根到底是為了攫取利益,張作霖向溥儀磕頭,有什么好處呢?
第一、當時清廷雖然已經(jīng)覆滅,但保皇思想離徹底根除尚遠,保皇派也還有一定的影響力,張作霖這個頭磕下去,其忠義仁德的個人形象在某些人心中立刻就樹立起來了,說白了此舉能助張作霖收買;逝扇诵,拔高他在中國傳統(tǒng)道德中的形象;第二、張作霖磕這個頭,是想讓溥儀產(chǎn)生幻想,認為張作霖可以為他所用,這種攻心術一旦達成效果,真正被利用的其實是溥儀。自張作霖玩了這一出的,奉系軍閥許多人都有樣學樣地效仿過,例如張宗昌,沒少一邊給皇上磕頭,一邊割皇上的韭菜,薅皇上的羊毛,來充當自己的軍費。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說,見張作霖向他磕了頭,他心里很高興,甚至有些感激張作霖的這個舉動,于是所有的擔憂猜疑都煙消云散了,心中只念張作霖是一個念舊的人。
而張作霖呢,在演完這出磕頭戲后,開始在溥儀面前大罵馮玉祥,說他趕溥儀離開紫禁城是逼宮,是為了拿宮中的寶物,而他今后一定會注意保護古代文化和財寶。
話說到這里,張作霖見溥儀的目的就出來了,一則是為了踩在溥儀的肩膀上讓世人知道他才是京城的新霸主;二則借溥儀來打壓攻擊另一個野心家馮玉祥。
從草莽發(fā)跡的張作霖,無論混到多高的地位,仗義都是他講人情世故的一張好牌,罵完馮玉祥,張作霖跟著就用見怪的口氣對溥儀說,皇上你真不該在我?guī)П骄┏呛螅向日本使館跑,我張作霖有足夠的力量保護你。
說完這一套,張作霖又假仗義地問,皇上缺什么東西,盡管告訴我;噬弦菢芬,到咱奉天去,住在宮殿里,有我在,怎么都行。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說,我缺什么?缺的就是一個寶座,可是這天晚上我無法把它說明白,最后只好客氣地說,張上將軍真是太好了······
然而,這時候張作霖不接話了,跟著就把話題轉移到了溥儀的生活上,又說“以后缺什么,就給我來信!
什么是會來事的老江湖?
張作霖就是個典型,特別舍得將假話當仗義好話說。
戲演到這里,也就該收場了,這時候有個副官走進來報告說,楊宇霆有要事求見。
見張作霖看上去很忙,溥儀只好提出告辭,張作霖沒有阻攔,起身送客。
毫不客氣地講,一切以很忙為理由端茶送客的交道,都是假交道。
送溥儀走出行館,見溥儀的汽車旁站著個穿西裝的日本人,張作霖抓住機會,又送了溥儀一句印象深刻的話:“要是日本小鬼欺侮了你,你就告訴我,我會治他們!”
一場處處講究的見面到此結束,溥儀在回憶中說,這次會面讓他在心中升起了希望——
而張作霖則在送走溥儀后用綠林口氣罵道,溥儀這小子算個什么,還想擺譜!
真是諷刺!
張作霖跪拜前任皇帝溥儀是奴性十足的表現(xiàn),哪怕他貴為東三省的大元帥,在皇權面前也腿軟。
這事發(fā)生在1925年,也就是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把溥儀趕出紫禁城的次年。
當時馮玉祥命令溥儀限時搬出紫禁城,溥儀無奈只好躲進了天津日本人的租界里。
當消息傳到張作霖的耳朵里時,他致信溥儀:“你跑到日本租界讓日本人保護你,難道我堂堂的「東北王」張作霖就保護不了你嗎?這樣吧,我去天津拜見你,不過我不去日本人的租界”。
張作霖前往天津,在曹家花園密見到了溥儀。
當時溥儀正為用什么儀式對待這個曾經(jīng)的手下、現(xiàn)是民國大人物犯難的時候。張作霖卻毫不遲疑地走到溥儀的面前,趴在地上磕了一個響頭,畢恭畢敬的地問道,“皇上萬!薄
溥儀做夢也沒想到張作霖會給他磕頭,受寵若驚急忙彎腰扶起張作霖,忙不迭地說道“上將軍好,上將軍萬!。
這就是張作霖給溥儀磕頭的經(jīng)過。
張作霖密見溥儀還另有目的,他順道到北京想把故宮的寶物偷著運出一些占有。
張作霖密見溥儀后,偷偷調(diào)動了數(shù)百輛軍車,準備把故宮的寶物挑著一些貴重的運往沈陽。
當時交通銀行的經(jīng)理葉恭綽往見張作霖,說:“人們一向造馮玉祥的謠,說馮逼宮是為了盜寶,但無確鑿證據(jù),說說而已,如今大帥調(diào)用數(shù)百輛軍車公然進故宮搬運寶物,將來人們就會說盜寶的是張大帥而非馮玉祥!
張作霖聽聞恍然大悟,連聲說“我?guī)缀跎狭舜螽敚彀衍娷嚦啡!?/p>
民國時期的人身上,都有被奴役留下來的后遺癥,說難聽點就是奴性十足,賤骨頭。
溥儀在1912年退位,清朝滅亡,民國建立。
當時民國規(guī)定必須剪掉辮子,就連溥儀自己都剪了辮子(如圖)
然而當時有一部分老百姓誓死不剪辮子,比如前清辮子軍首領張勛。他就是標準的;逝。
不剪辮子不算,還在1917年再次擁立11歲的溥儀復辟。不過到最后溥儀只做了12天的皇帝而再次退位。在段祺瑞護國軍的攻打下,張勛倉皇逃走。
當時雖然溥儀再次退位了,但跪拜溥儀的人不在少數(shù)。
1924年,馮玉祥在直奉大戰(zhàn)期間,為防止溥儀再次死灰復燃,在北京發(fā)動了北京政變,老百姓稱其為“逼宮”。馮玉祥干脆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
這時出于政治目的,張作霖臭罵馮玉祥,表現(xiàn)出了對溥儀的同情。當時有人提醒張作霖,不要和帝制走太近,對其影響不好。
但老張是個守舊人物,一方面支持民國政府,一方面留戀皇權,說來說去還是千萬年來皇權對人統(tǒng)治的結果。
張作霖最初是土匪出身,到后來被清廷詔安做了巡防隊長,再后來一步步高升,直至做了“東北王”。
張作霖上位時,雖然溥儀還很小,主政的都是他父親攝政王載灃,但是簽署任命書的都是皇帝的大印,也就是最后溥儀拍板,盡管是名義上的。
張作霖能有以后的成就也多多少少沾了溥儀的光,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張作霖向溥儀磕頭也沒有什么可奇怪的。
張作霖是個老狐貍,磕頭歸磕頭,要想讓他像張勛那樣輔佐溥儀是不可能的事,張作霖不過是在溥儀面前做樣子而已,東三省是他張作霖的一畝三分地,張作霖不傻,不可能找個太上皇壓在自己頭上。你覺得不是這個理嗎?
文/秉燭讀春秋
大名鼎鼎的張作霖可謂是一代梟雄,他1875年出生于東北一個貧苦人家,后來發(fā)跡成為20世紀初中國大地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可是就是這么一個一代梟雄,在見到當皇帝時還是個娃娃的溥儀,為什么普通一下跪倒在地,向無權無勢的溥儀下跪問好,溥儀為何能受得如此大禮,這還要從張作霖的發(fā)家史說起。
張作霖早年參加過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投身綠林,1902年被清政府招撫后任新民府游擊馬隊管帶,1907 年,他出賣遼西巨匪杜立山“立功”而被任命為奉天省巡防營后路統(tǒng)領,這是張作霖及其奉系軍閥崛起的開端。
坊間傳言,張作霖土匪起家,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天下,這當然不假,但正所謂,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有了大舞臺才能施展更大的才華,張作霖被清政府招撫后憑著過人的膽識和手腕一步步走上了人生的巔峰。1911 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時,張作霖被任命為“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因張作霖鎮(zhèn)壓革命有功,又被清廷任命為關外練兵大臣,以總兵記名,并兼任奉天巡防營總辦。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雖然滅亡了,溥儀也已經(jīng)不是張作霖的皇帝了,而張作霖的勢力卻不斷增長,這時他開始極力巴結袁世凱,1921年,袁世凱對東三省軍隊進行整編,張作霖被任命為中將,實力大增。
權力這個東西讓人上癮,人如果有了權力,就會謀求更大權力,這時的張作霖想稱霸整個東北,張作霖曾對日本駐奉天總領事落合謙太郎說:“目前東三省兵馬實權在本人掌握之中 日本國倘若有何指示,鄙人自必奮力效命。”雖然張作霖沒有向自己向日本人吹噓的那么厲害,但從此,他開始主動向日本人示好,希望得到日本的扶持。
日人本也需要扶持自己利益的代理人,為了進一步擴大在華利益,日本認為欲確保“滿蒙生命線”,須全力扶持張作霖。對此,“滿鐵”首任總裁后藤新平在《日支沖突之真相》中說:“張作霖并無宦途履歷,與中央政府亦無密切因緣,而在滿洲,則有特殊之勢力與地位。張氏心中惟有權勢利欲,別無他種知識。如果利用此特殊之地位,照其心中所認識者而行,則張氏將為滿洲專制之王,而日本亦得利用張氏,在滿洲為所欲為!庇纱丝梢,日本認識到張作霖在東北的特殊地位,把張作霖成為日本的最佳人選。
張作霖一邊拿著日本人的槍炮,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一邊還哄騙著袁世凱,1915 年袁世凱為了復辟,打算接受中日“二十一條”,并致電大總統(tǒng)袁世凱:“中日交涉不可讓步,倘若交涉破裂,愿戰(zhàn)死殉國!钡湔鎸嵞康,是為了維護自己在東北的地盤,向袁世凱表達自己的“忠心”。在日本勢力扶持下,在1918 年,張作霖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控制東三省,成為奉系首領。
張作霖這時坐上東北的頭把交椅,可是小鬼子的槍炮哪里是那樣好拿的,日本支持張作霖目的是讓張成為日本人的走狗,然而張作霖這個土匪出身的東北王可最是會耍無賴,給好處全盤接受,想占便宜門都沒有,日本人慢慢的失去了對張作霖的耐心,打算扶持新的對象,而后做掉張作霖。
這時的溥儀已經(jīng)慢慢長大,此時的他已經(jīng)做了兩次皇帝,一次是晚清廢帝干了3年,那時候啥都不懂事;一次是張勛復辟帝制,被拉回龍椅當了11天,可以說此時溥儀人人都想利用。
袁世凱死后,溥儀和前清遺老遺少們認為時機已到,想著如何復辟大清,他們覺得張作霖曾經(jīng)深受“皇恩”,應該知恩投報,何況,張一個草莽,頭腦簡單?墒卿邇x錯了,張作霖是個有奶才會叫娘的孩子,才不吃溥儀那一套。
溥儀開始尋求和日本人合作,此時的張作霖已經(jīng)和日本人徹底決裂了,他知道日本人用心險惡,必須阻止溥儀的投日。在得知溥儀逃往天津日租界后,張作霖想要和溥儀見上一面,讓溥儀來找自己,勸說溥儀別上了日本人當,溥儀也屈尊“龍駕”去找了張作霖,心想自己以后還要靠他的勢力,之前也畢竟有過君臣關系。
兩人見面時,據(jù)在場的人記載:溥儀正往里走之際,身著便裝的張作霖便快步迎了上來, 雖然兩人素未謀面,但溥儀馬上認出了他,正在溥儀為用什么樣的儀式對待這個大將軍而犯難的時候,張作霖卻小跑到小皇帝的面前,趴在地上就是一個響頭,“皇上好!”溥儀做夢也沒想到張作霖能給他磕頭,受寵若驚之余, 趕緊彎腰扶起張作霖,連說:“上將軍好!”然而接下來張作霖一句話讓溥儀無地自容“我有足夠力量保護你,你為何要投靠日本人?”
由此看來張作霖給溥儀下跪可以說內(nèi)含的感情是復雜的,既因為溥儀是自己曾經(jīng)的老主子,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忠心耿耿”,不是個忘恩負義之徒,更是想向溥儀表示,我們才是一家人,日本人可不會這樣待你,更不會給你下跪,千萬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一代梟雄張作霖就此殞命。而張作霖的一跪最終也沒用跪醒溥儀,1934年,溥儀又在日本人扶持下,成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這是溥儀第三次坐在“龍椅”上,雖然這次他當了11年,但是,但他卻在后來承認:這肯定是他內(nèi)心中最煎熬的十一年。不知溥儀在之后的人生中還有沒有受過像張作霖這樣實權派大人物對他的叩拜之禮,也許想到張作霖的這一跪,他心里也有一些慰藉吧。
晚年張作霖先生已是大帥,見退位的清宣統(tǒng)皇帝溥儀時,依舊跪拜叩首。其實不單是張大帥如此,很多前清官吏亦是如此。
清末民初,社會上層依然秉承華夏傳統(tǒng)道德,堅守仁義禮智信,為人記人恩德,注重信義。
張大帥是在清朝末年,由清政府授與的官爵。并且由此開啟了張大帥的輝煌人生。張大帥不但沒反清,也沒背叛過袁世凱大總統(tǒng)。張大帥是個記恩德、守信義的人,所以他一生不叛國,不當賣國賊。
張大帥見退位清帝溥儀,行叩拜之禮,是因為他不忘清廷的提攜知遇之恩。這與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一致的。
如果世人,口口聲聲只強調(diào)個人權益、個人面子丶個人情感、個人尊嚴,但是卻淡化人情世故、不記恩德、不講信義。到頭來為了金錢丶個人欲望…不擇手段,沒有底線。最終會導致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一旦社會風氣變壞,人人都得承擔后果,無人能得已幸免。
回過頭來再看張大帥叩拜前清帝溥儀一事,就可以看出,張大帥不僅是銘記清朝的提攜之恩,而且是以社會上層人士的身份,在堅守社會道德,在給民國初年的民眾作出表率。希望以身作則,希望上行下效,希望安定亂世之中的天下人心。
1925年,此時的清朝已經(jīng)滅亡13年了,溥儀前往天津的曹家花園接見張作霖,當時張作霖已經(jīng)是民國時期的大人物。
正當溥儀不知用什么儀式來對待這位大元帥的時候,張作霖毫不遲疑,撲通一聲跪在了溥儀面前磕了一個響頭,并說道:“皇上好”,溥儀有點受寵若驚,不過趕緊彎腰把張作霖扶起來,說道:“上將軍好”。
當時的畫面還是有點滑稽的,不過也讓很多人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晚年的張作霖已經(jīng)是大元帥,見到已經(jīng)退位多年的溥儀,為何依然選擇下跪呢?
第一:等級觀念根深蒂固
我先給大家說幾個小故事 ,可能就能體會當時張作霖對溥儀態(tài)度的原因了:
一直到共和國時期,溥儀特赦回到北京,在溥儀的家里,還有很多滿清遺老和前清官員以及旗人給溥儀行跪拜大禮,到了溥儀跟前就下跪口稱皇上。
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以后,跑到天津,住在了昔日湖北提督張彪的家里,這位張大人還每天畢恭畢敬請安,并且這位張大人每天早上拿個大掃把在溥儀院子門口掃地,還美名其曰是執(zhí)古代臣子侍奉皇帝之禮。
以上說的是清朝遺老,那我們接著說一位領導新文化運動的新派人物胡適,1922年紫禁城裝了電話,17歲的溥儀為了好玩,打電話讓胡適去皇宮聊聊天,當時胡適進宮前很激動,還事前向很多人詢問,見了溥儀要不要磕頭,可見就連新派人物胡適都暫時擺脫不了等級觀念。
以上人物對溥儀的態(tài)度雖然夸張了點,不過說明當時即使溥儀退位多年,已經(jīng)是民國,但很多人對“皇帝”兩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已經(jīng)根深蒂固,人的等級觀念仍然存在,張作霖給溥儀下跪也顯得很合情合理了。
第二:溥儀對張作霖有知遇之恩
張作霖跪拜溥儀,其實不僅僅是等級觀念,還因為溥儀對他有知遇提攜之恩,張作霖最初還是個小人物的時候,拉起一幫綠林好漢搞政權,活不下去了選擇投靠朝廷,接受招撫之后,張作霖多次剿匪,得到了清廷的重用。
溥儀升張作霖為洮南鎮(zhèn)守使,才有了后來張作霖的發(fā)跡,因此他從內(nèi)心感念溥儀對他的知遇和提攜之恩,這一跪拜表達了自己的感恩。
第三:收買人心
張作霖當時是“東北王”,東方地區(qū)很多滿人和八旗貴族,張作霖這樣做是收買人心,在滿清遺老以及其他人心中留下“忠孝”的名聲,更有利于在東北地區(qū)的統(tǒng)治。
綜上所述,已經(jīng)是大元帥的張作霖不論是從自身原因還是政治因素考慮,都會選擇對這位已經(jīng)退位的皇帝溥儀下跪,
提到張作霖,能使人立刻想起“東北王”的響亮名號,財大氣粗的張大帥在清末至民國初期都算得上一方霸主。而有一件事情一直令后世不解,當年溥儀已經(jīng)被逐出了紫荊城,成了一個過氣的清朝皇帝,那么張作霖在與溥儀的會面中,為何還會跪地行君臣之禮呢?
張作霖是不折不扣的土匪出身,后來經(jīng)過清政府的招安,搖身一變成了官軍,所以不管怎么說,他與宣統(tǒng)皇帝都有過一段君臣關系。但當時的張作霖還是個小保安團長,溥儀也只是個娃娃,那時候的東北,還是東三省總督徐世昌說的算。張作霖在徐世昌的地界剿匪有功,尤其是深入索倫山擊敗叛軍陶克陶胡,因此被清廷賞賜頂戴花翎,任了洮南鎮(zhèn)守使,這時候溥儀賞了張作霖一件黃馬褂,當然,這肯定是徐世昌問攝政王要的。
“東三省與內(nèi)地各省不同,軍隊部署既定,且勤王之心亦厚。勁旅數(shù)萬,一旦有命,即可取道山東南下,誓當剿滅革命軍,以區(qū)區(qū)微忠,盡瘁朝廷。”——《張作霖電文袁內(nèi)閣》
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慶親王牽頭,將袁世凱推上了總理大臣的位置,重新組閣。此時的張作霖已經(jīng)小有名氣了,他是滿清皇帝提點的人,當然不認可袁世凱的內(nèi)閣,所以張作霖的內(nèi)心所向依然是忠于皇帝。他當時聯(lián)合馮德麟、馬龍?zhí)、吳俊升等人,通電袁世凱的內(nèi)閣,表示要武裝勤王。袁世凱本人并不想與南方革命軍開戰(zhàn),其目的無非就是借革命黨逼清帝退位,后來生性膽小的裕隆皇太后也害怕流血沖突,干脆就下了遜位詔書,意思就是隨便你們鬧,政權不要了,保證皇室成員的富貴與人生安全就足夠了。
這樣一來,袁世凱對革命軍而言,勸退了清朝皇帝,對皇室而言,又成了保護傘,所以袁世凱的成了最大受益者。此后民國簽訂了清室優(yōu)待條件,保留了大清皇帝尊號,溥儀尚能住在紫荊城里,也就是我們說的遜清小朝廷。這與張作霖的想法是違背的,他是堅持擁護大清皇帝的,畢竟把他“洗白”的是清政府,而不是民國政府,也不是袁世凱的內(nèi)閣,所以說后來的張勛復辟中,張作霖是支持“辮帥”的。在張勛復辟前的徐州會議中,張作霖是派了趙錫嘏全權代表,這次會議中各省軍閥的態(tài)度是“尤以張作霖與皖省長倪嗣沖贊成最力”。
但是張勛不會辦事兒,1917年6月7日,張勛進入北京后,于7月1日擁立溥儀復辟,然后開始封賞這些擁護復辟的軍閥,張作霖給了個奉天巡撫。人家1916年就已經(jīng)是奉天督軍兼省長的身份了,擁戴復辟之后給個平級官職,這是沒把老張放在眼里啊!這誰還跟你玩,這種情況并不只是發(fā)生在老張身上,徐州會議的參會軍閥都是如此,所以派兵進京應援的就沒幾支軍隊,張勛復辟失敗也在預料之中了。當他回過神來,給張作霖加官東三省總督時,消息已經(jīng)無法傳出了,因為辮子軍已經(jīng)是散的散、降的降。
不過張作霖也是在張勛復辟失敗后,才有機會吞并了馮德麟的二十八師,統(tǒng)一奉天軍政,隨后又兼并了黑龍江,事業(yè)進入爆發(fā)期。此后張作霖與溥儀仍然交流密切,張作霖三次做壽,溥儀都派人送去很多禮物;溥儀大婚時,張作霖也派人送去一萬現(xiàn)大洋的賀禮;張作霖嫁女兒時,溥儀再派人送去兩份大禮,一份是給張大帥的,一份是給張家千金的。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溥儀被幽禁于醇王府內(nèi),后來也是張作霖多方協(xié)調(diào)斡旋,才將醇王府門口的國民軍撤下。張作霖進京后,又調(diào)換了王府門口護衛(wèi)隊,并派人慰問溥儀,其實這個時候溥儀應該是最希望看到張作霖前來的。因為張作霖此時已經(jīng)是當時軍政界的實力派人物,兩年前他已經(jīng)宣布東三省獨立,成為關外最有爭取希望的軍閥。11月26日,張作霖派密使向溥儀邀約,想請溥儀到帥府一見,溥儀最終礙于大臣勸阻,只是令老師莊士敦前往,并讓他帶上了溥儀的簽名照和一枚鑲鉆黃玉戒。
張作霖最后是收下了照片,退回了戒指,這個意思雖未言明,但我想應該是拿了照片,表示會一直心系皇上,退了戒指,表示已經(jīng)得到了很多清廷的恩惠,不敢再奢望什么,只求能為皇帝再辦點事兒!事實上莊士敦回去后,帶回了張作霖的許諾——“協(xié)助皇上并拯救殘局”,也就是要幫助皇帝恢復尊號,以及完全恢復清室優(yōu)待條例的內(nèi)容。同時張作霖也表現(xiàn)出謹慎的一面,囑咐不要“引起共和派猜忌”。
張作霖的這些言辭也比較真實的反應了人的本性,他是由一個土匪走上的霸主,別看土匪的身份很受爭議,但土匪往往都有股江湖氣,比較看重義氣!正所謂“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老張能從拜把子兄弟中走上第一把交椅,除了手段,就是給兄弟安排的到位。所以他從內(nèi)心里是感激清廷的,他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想要幫助溥儀恢復尊號,但受困于當時的輿論環(huán)境,以及民眾并無“契約精神”,所以恢復優(yōu)待條例只能慢慢推進,悄悄推進。
后來溥儀住進天津日租界,張作霖也多次派人探望,送去許多錢財。張作霖當時正與日本正鬧矛盾,所以不愿意到日租界探望溥儀,后來經(jīng)過邀請,溥儀到了天津行館,二人算是見了一面。也正是這次見面中,張作霖對溥儀行了君臣禮,跪拜時說了句“大皇上好”,溥儀則回了句“上將軍好”。
此后張作霖還向溥儀說“我有足夠力量保護你,為何你還要往日本使館跑?”這句話其實也暴露了張作霖的野心,他在東北做著土皇帝,日本人也在拉攏溥儀,誰能將溥儀“據(jù)為己有”,誰就會在東北贏得更多支持,因為這里是清朝遺老的聚居地,他們雖然已經(jīng)不再掌權,但也都非富即貴,也掌握著良好的政治資源,所以張作霖的跪拜,很有可能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果張作霖成功將溥儀迎回自己的勢力范圍,估計也就沒有偽滿洲國的存在了,但皇姑屯事件可能會發(fā)生的更早。
除了上述的感激之心和政治野心,我們也不可忽略了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級觀念。在滿清被推翻后,北京城里住下了很多旗人“老爺”,這些人的后半生都有人照顧,照顧他們的依然是原來的包衣,即“奴才”。他們并沒有因為共和而改變等級觀念,有些包衣成了為“主子”養(yǎng)老送終的人,“主子”出錢開了車行、滿洲菜館、戲園子,多是包衣負責打理,他們甘愿將賺來的錢上交給主子,這就是封建思想的毒瘤!
這些有頭有臉的旗人都是如此,更何況曾經(jīng)的皇帝溥儀呢?溥儀再得到特赦后回到北京,住在五妹家里時,還有很多滿清遺老和前清官員以及旗人給溥儀行跪拜大禮,到了溥儀跟前就下跪稱皇上。如果說旗人和遺老可以理解,那么再來說說著名的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遜清小朝廷里曾經(jīng)裝過電話,溥儀17歲的時候打電話邀請過胡氏進宮聊天,胡適進宮前還向很多人詢問見了溥儀要不要磕頭,并且難掩心中的激動之情。這些表現(xiàn)更加反應了胡適的新思想并沒有深入骨髓,他也身處在封建枷鎖的層層束縛中難以自拔。
綜上來看,張作霖跪拜溥儀的行為并不難理解,首先就如電視劇《少帥》里張作霖所言的“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他認為為人處世之道的核心是懂得感恩;其次是張大帥雄霸東北時的政治需要,他這一跪可能會爭取來滿清遺老、甚是是溥儀的“加持”;最后就是兩千多年沉淀下來的封建枷鎖,或者說是奴性思想,這種思想一直有人在提,甚至是時至今日。
1959年溥儀被特赦,53歲的他剛在北京落戶還沒就業(yè),提親的就上門了,據(jù)說還有滿族遺老把自己十幾歲的孫女輩要嫁給皇上,正式相親就七八回。
溥儀1922年大婚,自當時的民國大總統(tǒng)徐世昌起,沒有不隨份子的,東北的張作霖送來了紅包。送禮名單里還有黎元洪,吳佩孚,馮玉祥,送親進宮時,沿途上千軍警開路護送,還有軍樂隊奏樂。
后來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跑到天津,住在昔日湖北提督張彪的家里,張大人每天早上拿個掃把在溥儀院子門口掃地,據(jù)說是執(zhí)古代臣子侍奉天子之禮。而馮玉祥呢?更是被一頓好罵。
1922年紫禁城裝了電話,17歲溥儀為了好玩,打電話叫胡適去宮里聊聊,胡適當時是十分的激動,甚至還特地打聽了溥儀的喜好,要不要行禮之類的,之后興致沖沖的趕了過去。
溥儀在天津當寓公的時候,張作霖也曾求見。見到立馬就給溥儀跪下,喊皇上萬歲。溥儀連聲說:上將軍請起。這個人是有傳統(tǒng)的忠義孝道在里的。
溥儀雖然是一個亡國的皇帝。但是清朝之后也沒有再建立一個封建王朝,而皇帝也不曾再有過,尤其是在清王朝還剛滅亡的時候,總有人懷緬前朝,故而對前朝皇帝行大禮,也是不足為奇的,更何況溥儀還是最后一位皇帝。
從很多資料上來看,張作霖和溥儀的確見過,而且這兩個人的關系非常不一般,當然,這種不一般并不是指有多么鐵,而是因為在一段時間內(nèi),張作霖充當了溥儀的支持者和保護神,而溥儀則在同樣時間段內(nèi),成了張作霖的道德制高點。
在1925年的時候,張作霖見到了已經(jīng)不是皇帝的溥儀,這一年,張作霖五十歲,已經(jīng)是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閥,和土皇帝沒有什么區(qū)別。但這個土皇帝,見到了已經(jīng)不是皇帝的溥儀,卻做出了令人不解的行為,使用前清最隆重的跪拜禮來見溥儀。
張作霖為什么要怎么做,從張作霖性格看,這個人是一個聰明的粗人。綠林出身的張作霖,匪氣十足,而且文化水平不高,對于一些禮節(jié)禮儀方面,向來是嗤之以鼻。但和普通土匪不一樣之處在于,張作霖在原則問題上,相當不差事兒。
如果從1925年,張作霖面臨的復雜局勢看,張作霖這一跪,的確有他的精明算計。
1925年,這是中原大戰(zhàn)幾乎要結束的時候,圍繞著北京以及北洋政府歸屬,直系、奉系、皖系三大派系以及其他小勢力,打成了一片,最后居然誰也沒有占到便宜。
而張作霖身在東北,志在中原,趁著中原大戰(zhàn)之時,一舉囊括了河北,山東一帶,勢力達到了頂峰。但很快,遭到了其他軍閥的合力圍剿,再次退回東北。
中原大戰(zhàn)雖然張作霖稍稍占據(jù)上風,但最終也只是慘淡收場而已。問鼎中原的夢想破滅之后,張作霖內(nèi)部也 出現(xiàn)了裂痕,這才有了1925年11月的郭松齡兵變。而這場兵變,早在1924年,就已經(jīng)有了苗頭。只是張作霖雖然精明,卻也無法做到算無遺策。
中原大戰(zhàn)沒有占到便宜,內(nèi)部又出現(xiàn)裂痕,而第三方勢力也開始蠢蠢欲動,這方勢力就是日本人的勢力。
日本人早在日俄戰(zhàn)爭結束后,就開始滲透東北,勢力一天比一天大。張作霖經(jīng)營東北三省,非常小心的平衡著各方勢力,以張作霖外粗里細,精明圓滑的個性,讓日本人著實有些頭疼,在張作霖統(tǒng)治東北這些年間,他和日本人的關系,始終是若即若離。
奉系的內(nèi)憂外患,恰好是日本人的機會,面對日本人咄咄逼人,張作霖也展現(xiàn)出精明狡詐的一面,也下了一招絕妙的棋,這顆棋子就是溥儀。
溥儀很是無辜,但絕非無用,在1924年中原大戰(zhàn)接近尾聲,溥儀被接進日本領事館,同年,日本人開始大肆宣傳同情溥儀言論。日本人的小九九,無非就是想要扶植一個傀儡而已。所以向全世界放出了這樣一個信號,日本人站在溥儀這邊。
張作霖敏銳洞察到這個關鍵點,于是下了一招絕妙的反客為主的棋。當他見到溥儀,立刻用臣子大禮下跪,和日本人一樣,張作霖的做法,也放出了一個信號,自己也站在溥儀這里。與其說是 做給溥儀看的,倒不如說是做給日本人看的。
仔細想想,就知道張作霖這招乾坤大挪移的厲害之處。張作霖明白日本人的野心,但也需要日本人的幫助,因此,他明白什么時候應該精明,什么時候應該裝糊涂。下跪溥儀就是在裝糊涂。
于是,日本人悲哀的發(fā)現(xiàn),他們和張作霖之間多了一個溥儀。換而言之,日本人和張作霖,都成了一個戰(zhàn)線上的戰(zhàn)友,這樣一來,日本人被張作霖死死的堵住了嘴?偛恢劣谠谶@個節(jié)骨眼上和張作霖翻臉吧?
于是,日本人雖然獲得了很多好處,卻始終沒有得到更大的利益。而張作霖順利平定郭松齡兵變,甚至當上了北洋政府陸海軍大元帥,因禍得福,權力達到了最高點。
參考資料:《亂世梟雄》、《張作霖傳》等
張作霖的作為民國時期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軍閥,其心里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在他的眼里根本沒看上過誰,就連日本人他都不害怕,一個溥儀,還是一個娃娃,手里也沒有實權了,張作霖為什么還會給溥儀下跪呢?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溥儀。最初登基的時候,溥儀就是一個孩子,什么都不懂,登基大典的時候還十分的哭鬧,面對著大清王朝,他根本不懂治理。
1912年,清帝退位,溥儀不再是皇帝,但是民國政府許諾他們可以在故宮里居住,每年給皇家提供400萬大洋的花銷,其實,溥儀在故宮里儼然就是一個小朝廷,他依舊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1924年,馮玉祥發(fā)動政變,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他也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公民,再也享受不到什么優(yōu)待條件,于是溥儀搬去了天津。
其次,我們再來說一下張作霖。眾所周知,這位張大帥是土匪頭子出身,本來是死罪的他卻被當時的清朝收編,搖身一變成了正規(guī)軍,而張作霖也是在清軍里混的風生水起,到了清帝退位之前,張作霖已經(jīng)做到了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可以說,他的崛起與大清王朝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1925年,張作霖第一次見到這個曾經(jīng)的小皇帝,他不是用民國的禮節(jié),而是選擇用古代君臣的禮法,直接跪下了。要知道,當時張大帥已經(jīng)是東北王了,可以說跺一腳全國都要顫一顫。
其實,張作霖之所以給溥儀下跪,主要還是感念清朝對他的恩情,畢竟老張是一個重感情的人,而清朝對他有恩,面對清朝皇上,他自然要下跪,身為清朝舊臣,老張這樣做也無可挑剔。
還有一點,我覺得老張可能還有一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想法,雖然這可能是臆測,但是我覺得很有道理,雖然此時溥儀已經(jīng)退位,但是他的影響力還是有的,否則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人就不會拉著他建立偽滿洲國了。
所以說,張作霖給溥儀下跪,既是有感而發(fā),也是帶有一定的目的性,畢竟像張作霖這樣老謀深算的軍閥,做出什么事來都不為過。
一天中什么時候運動減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練啞鈴多大的孩子適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辦怎樣才能預防 孩子的羅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戀怎么辦如何有效疏導孩子 醫(yī)生婆婆稱自己專業(yè)孩子的事必須 兒子成人禮送什么禮物好呢給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萬不要離婚對于孩 小孩千萬別讓老人帶的說法正確嗎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讓孩子開口說話 這幾個方法 怎么讓孩子吃飯 教你如何讓孩子 怎么管教不聽話的孩子 家長首先 頑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導孩子 孩子性格軟弱怎么辦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辦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執(zhí)怎么辦 家長們不妨 愛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試試 養(yǎng)育優(yōu)秀的孩子具備特征,家長要 高考數(shù)學難出新天際,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費十幾萬只考了302分 媽媽覺得 甘肅作弊考生留下來的疑團,是怎 一舉奪魁!高三學生離校時,校領 高考釘子戶:26次參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車因泥石流脫線!此類 “女兒16歲,學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門的內(nèi)容,頻頻出現(xiàn)在教科 川渝地區(qū)幾所大學實力很牛!四川